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11-24 17:41:03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探究数学

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

创新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学生作为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必须具有渊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创新能力。而作为打造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教师,要把握时代脉搏,领悟时代需求,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黄金期

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且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他们不再唯教师是从,而是产生很多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定式思维。由于没有固有思维的束缚,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就会减少很多阻碍,使得培养效果事半功倍[1]。因此,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学中,教师要狠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将之纳入教学计划,并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宽广,他们获取的知识更丰富。了解的知识越多,认知就越广,想法就会越多。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依旧采取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方式教授书本中的知识,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初中数学知识点多、符号公式多、图形图象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要求高,这也是初中数学难学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转变教学理念,并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出发点,将数学教学寓于好玩、有趣、新奇的活动中,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促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教师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教师创新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创新,二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三是教学评价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是对新课改提倡的“用教材”的具体体现,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对教学内容的创新不是彻底更换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对书本知识进行增添、删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比如,教材中的有些例子比较老旧,学生不感兴趣。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改编例子,使之符合时代发展,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指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兴趣爱好等因素,寻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教学评价的创新,是指兼顾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里的多元,不仅仅指评价内容的多元,还指评价对象的多元。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甄别、激励、引导等功能。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1.创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空间,它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实践证明,置身于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的身心放松,才能不循规蹈矩,主动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2]。而学生的奇思妙想和质疑行为,就是学生创新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要重视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创建。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才敢于向教师提出自己的诉求,或寻求帮助、安慰,或进行倾诉,或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同时,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才会“爱屋及乌”,自愿接受教师的教诲,并积极配合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观念,走下讲台,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所需,并及时提供帮助,真正做好学生的“知心姐姐”“人生导师”“灵魂领航人”。此外,要平等地看待学生,将学生看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个体。

二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体现在两方面:学习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生活中,不管是与人交往、心理疏导等方面,要相信学生自己可以处理,教师只是简单引导,至于具体方式方法都让学生自己选择。

三是及时表扬、激励学生。表扬、激励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进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教师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我能行”,进而增强自信,产生学习的动力。

2.聚焦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初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知识基础,但他们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如果缺乏教师及时有效引导,学生盲目地探究,会影响探究活动的实效性。核心问题是贯穿整堂课的一条主线,故而聚焦这条主线,为学生的探究把好方向,能防止学生走弯路,增强探究效果,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围绕教学难点、重点、关键点、易混淆点,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生活化、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例如,教学“鸡兔同笼”时,笔者先将之简化:“家里地方有限,故将鸡兔放置在同一个笼子中。其中共有42只脚、13个头,那么兔子和鸡各有几只呢?”学生积极思考,埋头苦算。此时,有一个学生提出,能否让兔子直立行走,这样鸡兔都是2只脚。笔者及时表扬这个学生,并顺着他的思路进行提示:如果兔子站立起来,那么笼子里的脚少了还是多了?少了或者多了的脚与兔子的数量有关系吗?是什么关系?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很快理解了“根据少了的脚,可以得出兔子的数量”,进而快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算法。最后,再出示“鸡兔同笼”问题,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答案。如此教学,不仅有趣、高效,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3.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创新能力。情景创设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和知识间的距离,使学生的探究活动顺利开展[3]。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完“勾股定理”后,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如下情景:有一只小鸟正在高13米的大树上捉虫子,它的小伙伴正在离该树12米、高8米的另一棵小树的树梢上发出叫声,这只小鸟在听到叫声后立刻以每秒2米的速度向小树飞去。那么,它过多久才能到达小伙伴的身边呢?让学生根据条件画一画、想一想,不断拓展思路,寻求解题策略。如此教学,将知识的应用寓于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好玩有趣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秉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知识,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统计调查”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自己确立调查主题,并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对所需数据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并绘制表格。实践证明,在实践中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创新习惯初步形成。

5.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创新能力。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为抓手,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有了浓厚的兴趣,探索就成了学生的需求。学生会积极调用已有知识,自主想象、猜测、验证,探索效果不言而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挖掘所教知识与学生兴趣之间的契合点,促使学生主动创新。

例如,教学“幂的运算”这一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太阳和芝麻”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如,“芝麻的重量都不能称之为‘克’,和太阳自然是无法比较的。但是假如将芝麻一袋一袋地进行播种,你们知道到第13代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后,教师再出示答案:“芝麻的质量会是太阳的15倍。”学生非常惊讶,探索欲望强烈。此后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提升。

总之,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教师的任务。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不断展现数学学科优势,创建轻松愉悦、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实行问题引导、创设教学情景、开展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