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

2020-11-24 21:39吴以山
读与写 2020年35期
关键词:隐性法治道德

吴以山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均溪中心小学 福建 三明 366100)

对于教育活动的开展,除了我们平时一般意义上的显性教育外,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是隐性教育,就是将知识与生活进行融合,让教学回归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扩充学生的思想,完善学生的心灵,包含着很多隐性教育因素,这也使得隐性教育可以较好的进行渗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具备隐性教育意识,并且充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进行这方面的教学设计,这样学生在教学中会更好地理解接受,加深了学习体验,有助于良好道德情感的培养。

1.隐性教育概述

隐性教育是由隐性课程相关概念演变而来的,是隐性课程概念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可以运用隐性教育法通过实验研究、实验操作等方式来间接表达相关的知识内容。现阶段,无论是了解知识方面,还是在思想道德教育中都在积极运用隐性教育法。隐性教育实际上是隐性课程内容的延伸与扩充,在实际开展教育工作期间,其具有随意性、开放性以及隐含性等特点,是目前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我国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运用隐性教育法,培养小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每一项教学内容中都会存在其隐含的知识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无意识状态,不具备成熟的思考能力,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改变这一学习现状,教师通过隐性教育对学生展开全面教育,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思维逻辑能力。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隐性教育的重要途径

2.1 优化教学设计,丰富隐性教学视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隐性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设计,教师要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具备隐性教育资源的自觉挖掘意识,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善于捕捉其中的教育元素,寻找一切契机进行隐性教育的渗透,以满足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不能仅仅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更应该引用学生身边生活中的熟知的例子,或者组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思想启迪和道德教育的效果。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知识多数都来源于生活,所以要注重隐性教学视野的丰富,根据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引入形式多样的生活案例,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认知基础。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中有很多交集,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注意每个细节,对知识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多重研究,寻求有效的契机,真正为隐性教育的开展提供条件。例如,在学校中要通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形成热爱班级大家庭的认知;在野外要让学生细致观察山水花鸟等各种景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街道上,还要让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等。

2.2 将课程内容与生活进行融合,拓宽隐性教育渠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生活中的大小事物具有紧密关联,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过程中,要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融入隐性教育中,在增强小学生情感体验过程中,培养小学生正确认知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把握隐性教育机会,在生活实际案例的讲解过程中逐渐渗透隐性教育,这是教师拓宽隐性教育渠道的重要途径。教师全面分析教材内容,不断丰富教育资源,为今后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隐性教育创造条件。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集体探讨,小学生结合现有的生活案例进行知识分析总结;教师为学生传递正确的教育信息,正确引导学生对生活以及知识内容进行思考,这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拓宽隐性教育渠道的一种重要方式。小学生在知识探讨过程中,可以活跃自身思维能力,可以学习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便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2.3 增进师生互动交流,有针对性地引导教育。在隐性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围绕学生的心理状态这个核心,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走入到他们的内心中,深入细致地分析学生的言行表现,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并且还要注意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从而引导学生转变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热爱生活,珍惜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诠释隐性教育的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利用隐性教育的开放性、隐含性以及科学性开展教育工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准确掌握隐性教育以及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运用多元化教育方式、将教材内容与生活案例全面结合,为小学生学习创设更多情境,通过多种不同的教育渠道为隐性教育创造机会。

猜你喜欢
隐性法治道德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