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燕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千年的文化底蕴,而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世世代代的思想指引,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因此传承传统文化尤为重要。小学语文学科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更应该充分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但是从我国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仍然不足,因此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精神,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
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都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教师在阅读活动开展中都以试卷为标准进行阅读教学,应试性质比较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解题,传输学生解题技巧,以其在短时间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教学能力,而忽略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要求[1]。大部分语文教师认为,传统文化教学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作用不大。即使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内容也仅是局限性的讲解或者引用,学生的理解不深刻,对学生情感以及思想的培养影响不大。
(一)挖掘阅读材料,探寻传统文化元素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存在很多传统文化资源,以及传统文化传承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帮助学生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和基本元素着手,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文化熏染。传统文化教育中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向学生进行渗透,通过逐层深入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比如,在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后,教师为学生讲解完诗词大意后,可以对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主题进行延伸。随着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逐渐弱化,很多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淡漠,甚至不知道节日的具体日期以及来源。同时重阳节本身是尊老、敬老的节日,通过对重阳节的解说,有利于学生尊老敬老意识的提升,在丰富学生知识、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实现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
(二)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期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也就是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而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首先,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情境,通过感染力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比如,在《纸的发明》这篇课文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造纸术,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而且动态的视频播放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我国四大发明的讲解以及在世界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而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会非常急切的了解造纸术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
(三)丰富拓展活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完成阅读教学计划并进行传统文化渗透难度比较大,因此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引领学生进行活动拓展,使学生能够在课下的时间欣赏语文作品,感受文化情怀。比如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文章学习中,其中主要讲述的画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也是我国最著名的画作之一,用非常细腻的笔触,对当时唐朝繁盛的景象进行刻画。但是小学生对这幅画的印象并不深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对这幅画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详细的了解这幅画作的特点,并形成自己的观后感。将自己的感想在班会或者阅读课上进行简单的讲述和讨论,通过画作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同时感叹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对学生的情怀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载体,其中很多阅读内容中都蕴含传统文化元素,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未彻底清除,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过于注重对学生考试技能的训练,传统文化被忽视。而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还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