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

2020-11-24 21:27
小学生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可视化课件新课程

嵇 康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各领域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教育事业在发展进程中也加快了改革步伐,积极引入一系列的先进教学策略,以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并为各个学科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提供必要助力。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知识可视化策略开始应用于教学课堂,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局面。语文课程当中包含大量的隐性和抽象化知识,仍旧沿用传统教育方法是难以助力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所以开始提出隐性知识可视化,加大知识可视化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是知识可视化策略实施的基础

做好充足而又完善的教学准备工作是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在对知识可视化教学策略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更是要将良好的教学设计作为基础条件,奠定了可视化课堂的构建根基。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利用好课前时间积极查找有关资料,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与教学内容,找到他们的兴趣点,有效挖掘教学内容之中的可视化要素,然后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满足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把兴趣性、实际性和人本性作为根本原则,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有效体现知识可视化策略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可视化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文字及其含义,增加教学趣味性。比如“休”这个字可引申为休息,于是教师可以用动画展示一个人靠在树边休息的画面,让学生通过字形与字义理解文字,加深印象。再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小壁虎借尾巴的连环画,让学生在观察画面和对照文字的过程当中理解本课内容。

二、高效的教学实施是知识可视化策略实施的关键

保证教学实施过程的高效率是应用知识可视化策略打造高质量教学课堂的关键。教学活动的实施划分了不同的阶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为知识可视化策略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先要做好教学前的铺垫工作,在给学生展示可视化知识前,先用提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或者是采取一系列的可视化要素营造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就拿《草》这一句古诗教学来说,可以先用语言进行描述,指导学生大胆想象诗词意境,之后呈现可视化课件,对意境进行展现,让学生头脑当中的可视化图更加的清晰和完整,保证深度学习水平。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归纳总结,将教学过程划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并在各个阶段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可视化学习指导。课前阶段要求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在头脑当中初步绘制可视化视图,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课堂教学阶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互动讨论以及教师指导,深化知识内涵理解,对可视化图进行一定的修改;在课堂结束之前引导学生回忆和归纳,要求学生对可视化图进行完善。

三、有效的教学评价是知识可视化策略实施的动力

将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应用到课堂实践当中能够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必要助力。教师对学生的鼓舞赞赏以及充分的信任,会变成一种正向能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优化和指导。在知识可视化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当中,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点评和赞美,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自信心,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带来积极影响。虽然在解答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常常是不一致的,不过教师需要认真自然评价学生,并对他们的积极想法进行支持和鼓励,激发学生内在热情和情感感悟。哪怕是学生存在想法上的偏差,也要避免选用批评制止的方法,而是用恰当的语言与行为进行开导,让学生自主认知对错。可视化策略,实际上揭示的是思维可视化,恰当的教学评价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思维结构,进而进一步完善教学课件和改进教学进度,促进可视化教学课堂的创新和发展,让学生在理解抽象复杂知识点时事半功倍。

知识可视化教学策略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案,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现如今已经得到了教师的高度认可,并逐步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当中。之所以能够获得理想教学效果,是因为知识可视化策略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契合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征。小学生是初学语文,学习思维尚未完全打开,所以可以用可视化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初步引导学生建立相关学习经验,让学生在掌握语文隐性知识时事半功倍。语文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机遇,不断挖掘知识可视化策略的应用价值,有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可视化课件新课程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漫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深度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