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宵
如今社会节奏在不断加快,人们都在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资讯阅读,此类阅读大多数属于浅阅读模式,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浅尝辄止。学生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到浅阅读的影响,没有深入进行分析,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帮助学生们掌握了深度阅读的方法,才能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本文主要是探讨如何提高深度阅读的效率,掌握深度阅读的方法。学生们在掌握这一方法之前,必须要明白这一方法会给学生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帮助学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们剖析深度阅读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们能够了解深度阅读究竟与自己平时的阅读方式是否相同,自己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够达到深度阅读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月是故乡明》这一篇文章时,让学生们进行自主阅读,等结束以后,我向学生们提出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如在阅读完这一篇文章以后,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很多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都能够回答文章所体现出的是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是我意识到要求学生们进行阅读时,并没有感知学生们什么叫做深度阅读,应该如何做到深度阅读。然后我向学生们具体讲解:深度阅读应该实现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文章中是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可以做出一些笔记,或者建立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学生们在接下来的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够通过一些辅助的手段去记录自己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回答问题时也能够借助自己的笔记让回答更加完善。
从过去的教学经验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是花费一定时间阅读完一篇文章以后,仍然不知道文章内容讲了些什么,然后抛出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解答,学生们需要重新阅读才能够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样一来,学生们阅读的效率就会明显降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在阅读开展过程中,应该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们根据问题进行阅读。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篇文章时,我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前期的深度阅读,加深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实现在课堂文章教学过程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为了避免学生们阅读效率低、无重点,我提前为学生们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事件发生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等,学生们按照事件发展的线索展开深度阅读。深度阅读并不是让学生们一次能够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也需要学生们在不断的反复阅读过程中加深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学生们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会获取更多的信息,但是阅读并不只能以个体为单位进行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创造性的改变阅读的方式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深度阅读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小组讨论或者辩论的形式,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针对某些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观念进行讨论,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能够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思考:究竟哪一种观点才是正确的?
例如,在学习《穷人》这一内容时,开展深度阅读可通过学生们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两种模式实现。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兴趣更高,而且能够让学生们阅读时创造性的观点出现得更加频繁。我让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深度阅读提出自己的感悟,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者是辩论。在这样一种模式之下,学生们就会发现不同观点,并且为了维持自己的观点不断找出更加新颖的论点。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争论过程中,学生们对于文章的阅读更加深入。
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常见阅读模式是学生们阅读一篇文章,然后回答相应的问题。但是,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其是深度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对于文章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由此及彼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点,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们的阅读效果更加理想。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实现深度阅读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倡让学生们分享阅读的成果。
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后,要求学生们通过前期的深入阅读完成对这一篇文章的学习,并写一篇感受,还要求学生们在课上交流阅读。这篇文章所讲述的事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更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深度地阅读了解当时的背景还有其他相关的知识点。学生们在课下深度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够自主进行知识点的收集,明白当时的人们在开国大典这一事件包含着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会如此的激动?这一事件为什么会如此的庄严肃穆?学生们需要在课上进行成果分享,对于不懂的知识点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
总之,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举措是从教师的角度对于课堂的开展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学生们来说,深度阅读方法的掌握需要他们实际去践行。教师就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深度阅读的思维和习惯,提高深度阅读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