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乐县金山小学
创造力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大脑充分发育时期,他们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在学校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小学生的创造力并逐步培养,让每个孩子都能将创造力伴随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美术是一门艺术,也是创造力的体现,小学美术是这门艺术的基础,在美术课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可以更直接地展现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大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等基本物质需求,对于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社会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正处于不断变革的进程中,小学美术教学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以往以学习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美术教学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师资、经费、升学压力等等,这使得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造成了对小学美术的重视程度明显劣于其他学科。
人类对绘画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小学生大多喜欢画画,丰富的颜色、美丽的图片是最具吸引力的元素,他们自身就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会将这些颜色与图片在脑海中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这就是创造的最初形态。因此,在美术课程中最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喜欢创造、愿意创造、能够创造是创造力发展的三个阶段,只有前两个阶段发展好了,第三个阶段才能实现。学生的学习难度是呈阶梯式递增的,只有保证了良好的创造力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得心应手,在重要考试中,面对新的题型能够随机应变。在新课改中,对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倾向于对过程的把握,这为小学生创造潜力的发挥提供了空间,而不是像数学语文对成绩的追求而忽视了了解的过程。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在美术课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不同的上课模式,使得教学过程充满乐趣。不论是哪一种上课模式,教师的鼓励与肯定都是最宝贵的,小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与遵从是整个学生阶段最好的,甚至有些小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肯定而改变一生。理解了这一点,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教学模式。
1.培养鉴赏与想象能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小学生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美术课程中则是要将这种想象能力全部激活。想象力来源于大脑中对已有资源的加工与组合,所以要想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有足够多的经历与经验,在美术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鉴赏内容从而提升鉴赏能力。
鉴赏内容有很多,可以是对名家名画的赏析,也可以是大自然的秀丽景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在展示时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还可以根据作品中的内容进行想象,学生们自由发言后,教师再做总结,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深刻与浅显、独到与普通之分。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则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去观赏,夕阳、晚霞、雨后天空、草地……教师要交给学生的是怎样去观察,从观察的方式上多引导。小学生喜欢各种各样的图片,绘本欣赏也是美术教学的一部分,通过绘本让学生了解想象中的内容是怎样转化成文字与图片的。
欣赏得多了,鉴赏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因为接触了不同的内容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想象资源可以利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感受多变的色彩。大自然的颜色无穷无尽,人类为了模仿自然中的颜色而创造出了各色的颜料。小学生们对美术的喜爱正是源于他们对色彩的热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让学生们感受到创造的魅力。不同的彩色颜料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新的颜色,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神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们创造属于自己的色彩并为自己设计标志性图案,会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新颜色的产生一定是经过反复的实验才会产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也磨练了学生们的意志品质,让他们了解到创造需要耐心和恒心。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适当的指引,每一位认真参与的同学都值得肯定,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具体的颜色或者图案设计,而是这个探索的过程。
3.进行绘画创作。美术课程当然离不开绘画,传统的美术课上教师会让学生参照某个图片进行绘画,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主导转变成了学生为主体,所以在美术课上传统的绘画模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课堂要求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写实,二是联想。写实就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来绘画,比如前文我们提到的鉴赏能力培养中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就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实素材,学生可以根据所看到的内容进行绘画;联想就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将想象到的内容纳入到绘画中。不管是写实还是联想,都会因为角度、经验的不同而在绘画同一主题时而呈现不同的形态,这就是创作。多进行这样的绘画创作,会让小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增强[1]。
4.合作式教学升华创造力的培养。合作式教学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模式之一,美术教学中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上将小学生对创造力的理解更加多面和深入,这是对创造力培养内涵的升华。合作就是学生们共同来完成一项任务,可以是对作品的赏析,也可以是对绘本故事的延展想象,还可以是绘画作品的共同创作。未来社会的发展不是某个人的优秀,而是整个团队的优秀,只有团队强大了才是真正的强大。创造力彰显的不仅是单个人的能力,更是集合了更多人的智慧的精华。小学生要树立起这样的创造力观念,在未来的发展中不逞个人之能,而是懂得团队间的配合,才能将创造发展的更深远[2]。
5.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中,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深受师生的喜爱,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有助于活跃课程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小学美术不同于其他科目,美术学习不依靠逻辑思维,是形象思维的体现,小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外界太大的影响,该阶段的孩子想象力是异常丰富的,他们会幻想飞上天空摘一颗星星、幻想和花鸟鱼虫玩耍嬉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更多的美术欣赏,让学生的基础素材得到提升[3]。
6.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所在,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因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事半功倍。比如低年级美术《美丽的印纹》一节,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非常值得大家来借鉴学习。首先,老师安排两位同学扮作小动物的样子,鞋子上沾上颜料在白纸上行走,所到之处都会留下美丽的印纹,其他同学看到后都跃跃欲试,想留下自己的印纹,老师抓住机会,拿着教具分发给其他同学,就这样,在白纸上留下了同学们美丽的印纹,学生们都很高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又将印纹加以丰富,变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了学习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7.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作为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其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水平,因而,雄厚的师资力量,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美术教学效果提升的基础。
首先,文化素养的提升。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要求有着良好的专业基础,其自身的文化素养、综合素养对于教学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多方面途径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比如通过交流、通过进修、通过自主学习等等方式。其次,是教学能力的提升。高超的专业水平并不代表教学水平,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要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行为有更多的了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用孩子的思维、眼光看待世界,才会融入到学生中去,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进行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最后,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小学生其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念,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打牢基础,而这些都需要教师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家长负责、为学校负责,更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做一名有担当、有理想的小学美术教师。
8.增加学生实践活动。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美术创造并非冥想而来的。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认为:最为真实的才是最美丽的画作,而且他也一直秉承着这一观点进行艺术创造。老先生为了画好虾,就将几只长臂虾养在大水碗里,观察了很多天,看了画,画了看,在老先生不懈努力下,终于将虾画的栩栩如生。小学美术教育同样应注重实践活动,教师可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身临其境地去接触和观察,加深感受,从而进行美术创作。
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对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知,重视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认识到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创造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4]。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美术教学得到健康发展,让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以后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