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潭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阅读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同时,从近年来各类语文考试内容来看,阅读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阅读成为增加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变革,要把阅读能力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阅读量小,大多没有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可以阅读浅显易懂的材料。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把课文作为阅读的素材,通过课文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而不是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不能死教书。就小学三四年级的阅读而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学生要“学会略读”,“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能够复述文章的大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特别强调,“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对大部分农村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量根本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有调查显示,国内中小学生阅读量普遍较小,农村学校教师阅读量也不容乐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内容,在讲解教材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的兴趣。只有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利用课余时间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
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能力是一个人通过文字素材,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自己构建意义的特殊认知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是一种通过文本信息,与自己的知识基础、生活体验和社会阅历相融合,从而构建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特征,也是一种阅读技能的总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小学生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当他们面对一篇课文或一本书时,懂得如何去阅读,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对于教师而言,要通过学习课程标准和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明确小学各个阶段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培养要点,深入掌握每一阶段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心理,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培养阅读能力要有侧重点。如,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词汇,接触简短的文章片段或短小的文章,其阅读能力主要侧重于通过文章片段进行字词句的理解,但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基本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侧重于引导他们扩大阅读范围,提倡整本书阅读,阅读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书籍。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的阅读策略、思考能力和评价能力上,提升他们的阅读效率。例如指导他们理解生字词,熟读文章,了解大意,在阅读过程中勾画批注,摘抄优美词句,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或者指导他们对文章进行评价赏析。一旦学生懂得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也就达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熟能生巧,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利用教师所教的方法进行大量阅读,才能在阅读实践中把学到的方法转化成为自己的真正能力,一定的阅读量既是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保障也是必要手段。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学校开展的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指导他们阅读经典名著,一方面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学生选择哪种阅读材料和书籍,也需要教师的推荐和引导,教师有责任把好学生阅读材料的关,选择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文学书籍,避免学生接触和阅读不良思想观念或低俗的口袋书,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文学名著中汲取智慧,获取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总之,农村学校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但是学生在学校阅读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还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教师要积极利用好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跟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里督促孩子经常阅读书籍,教师还应该利用校讯通、QQ群、微信群等信息手段,给家长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只有学生扩大了阅读量,经过长时间的阅读积累,自主阅读能力就会自然而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