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群
(福建省厦门市乌石浦小学 福建 厦门 361006)
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的重要部分,也是影响人一生发展的重要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符合规律、循序渐进的思维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寻找有效的策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目的。
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一般都会从课题导入,因为课题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能够很快地提取到文章的一些关键信息,更准确地把握课文重点。很多课题中又有一些关键性的字眼,揭示文章的中心,能够帮助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课题,准确地捕捉题眼,然后围绕题眼提出问题,想想: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学生认真读题后,运用“捕捉题眼明题意”的策略,明白了课文主要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事情,也很快抓住了题眼“借”,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自我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他是怎么借箭的?结果如何?学生根据题目很容易就把握了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顺序。接着,学生再根据预想的问题去阅读,感悟文章的结构安排,领会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师要重视插图的利用,将插图用在解决学生的疑难处,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形象的画面结合起来,突破难懂字词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将插图用在启发学生的想象处,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变“静”为“动”,把课文中静止的文字描写变为动态的过程和场景。将插图用在训练学生的表达处,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有顺序地表达,把内容表达得更完整、更生动。
例如二年级下册《大禹治水》课文中,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于“禹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理解有难度,我运用“观察插图想画面”的策略,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认识“河道”,再想象禹如何带领大家“疏通河道”,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再了解洪水是如何通过一条条河道“疏导”到大海里去的。课文插图与第四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学习时可以图文结合,相互切换,更好地领会课文内容。
教材中每篇课文在选材上的确定、结构上的编排、用词上的选择都经过作者层层推敲深入思考的,为学生学习语言、训练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潜心阅读,层层分析,感悟内涵,关注文本语言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方式,学习并运用作者的表达技巧,在分析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习得思维方法,提升思维的能力。
例如,《穷人》这一课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非常细腻,特别是桑娜抱回孩子后复杂矛盾的心理过程更是牵动读者的心,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抓住重点词语品析,展开合理的想象,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匆匆》这一课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特别是不断追问,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代讲”来学习,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丰富语言的积累。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突出,每单元教学内容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编排,既有相同的主题和训练要素,又有不同的写作特点和训练策略,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类比课文寻异同”的策略,将课文进行横向与纵向、课内与课外的对比,探究课文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异同点,促进对课文的深度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例如,五年级上册“说明文”主题单元《太阳》《松鼠》等篇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两篇课文都是说明性的文章,都运用了说明方法介绍事物,都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介绍。但在说明方法上,《太阳》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做假设等说明方法,《松鼠》则采用比喻、拟人的说明方法;在语言风格上,《太阳》语言精炼平实,《松鼠》语言则更加生动形象,可读性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纵向比较其他年级的说明文,例如《蝙蝠与雷达》《蟋蟀的住宅》等,也可以将课内与课外的学习联结起来,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总之,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策略可寻的,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从教材入手,挖掘有利资源,带领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开得更加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