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
英语阅读经典能够攫取读者的心,吸引读者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教师可抓准这个阅读时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关注文中人物,与人物互生互动。在进行英语个性化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适合他自身发展的教育。
面对以往的阅读教学目标,偏重文体特点与写作方法的掌握状况。认识到一般的人英语阅读书籍报刊时并不特别需要明确文体特点与写作方法,也不会因不懂得这些就妨碍了英语阅读的进程。这些足以说明,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不能在某些概念化上绕弯子,而学生要边认读、边理解、边吸收,整体阅读,整体感悟。首先,阅读要认知所读文本单词的音、形、义,将上下句、上下段连贯起来整体认知,这是认读的基础。学生认读的最根本基点是“准确”,做到不错字、不增字、不漏字。其次,阅读更要理解,对文本的思想、内容要整体感知、领会。包括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及其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思路及句段关系,体会文本写作形式与内容间的关系。再次,阅读重在文本感悟,要悟出文本的精神及对自己最有价值的地方,同时将其存储起来,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这便是吸收。吸收不是理解,吸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甄别,指出有益的地方记在脑子里。遵守“认读——理解——吸收”的模式,就是阅读从整体认知再到整体感悟的过程。
英语课标对阅读方式规定: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可遵循朗读、默读、速读三级活动模式,以读为本,以读为主线,训练学生的三级阅读水平。朗读训练要放在初读阶段,大声读,感知词句的音、形、义,感知语句的语速、重音、语气、节奏,感悟文本中的形象和情感。默读,是一种具有方向的精读,要准确地把握文本,思考文本问题,品读文本内涵。默读要培养学生细读、精读的习惯,提高理解、揣摩、想象能力。速读,是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受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式。速度不是泛泛的浏览,并非走马观花,是要在高度集中注意力下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开发观察力、理解力、品读力的过程。阅读文本,要在读的过程中以这三种基本方式为主线,建立三级读书活动进程,循环加深对文本材料的把握、理解。比如,一些对话文本阅读,可以由同桌的两人进行pair work练习,也可以是优秀生与“学习困难生”结成对子,弥补教师对“学困生”无法一一纠正的不足,因而这也是提高阅读的有效方法。
英语阅读是从他人的外部语言向自己的内部语言生成的进程。心理学家认为,阅读进程是由感知、思考、判断、评价等一系列过程的构成。当下存在着教师过度解读替代学生阅读的现象,与其让教师把美文支解得零零碎碎,还不如让学生自主感知那“雾里看花”的妙处。教师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设问导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求知兴趣和参与需要,这是学生进入阅读活动的基础。其次,引导自读,进行自主体验。阅读也是交流,在交流中找出信息的暗示,读书主体可以借助自身的生活和积累换回感受。再次,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参与交流展示。可以分为若干小组,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自由表达、相互启发,彼此交流、感悟理解,以获得更深的体验。如,采用轮流发言式阅读,就是我们常用的group work,让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通过这一讨论形式不仅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个思想。”萧伯纳的这句话道出了交流与增智之间的妙处。探究、创造在阅读中既需要每位学生的独立思考,也需要师生之间的攻关,同学间的切磋、沟通,互相启发,促进学习,形成“场效应”,产生种种不可提前设计的“偶然性”效果。所以,交流合作既为探究问题的前提,也是探究阅读的重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