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媛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实验小学 福建 三明 366000)
古诗词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凝炼含蓄的语言、优美深邃的意境、和谐动听的韵律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正因为古诗词语言特点,再加上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的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在充分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巧妙地对文本进行合理延伸和拓展,能够拓宽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增加学生的积累,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1.1 拓展诗词的写作背景。一首言简意赅的诗词却饱含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因此,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就要对作者的时代、人生经历、思想感情等有所了解,这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情感。
像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对史实和作者人生经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作前,教师先把安史之乱的简介材料发给学生阅读,继而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诗中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思、渴望和平的迫切心情。紧接着话锋一转:“忽然有一天,大街上传来这样的消息……朝廷的军队平叛安史之军,十年的战乱要结束了,战火要熄灭了,失地要收复了,流离异乡的生活要结束了。此刻的百姓,此时杜甫的心情你能体会吗?”这时学生已经是走进了杜甫的情感世界,真切体会到诗人多年的期盼终成现实、喜极而泣的快乐心情。教师这时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引导学生读出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杜甫之乐,课堂教学顺水推舟。
以背景故事的讲解带出相关古诗的学习,作为本课教学的背景导入和情感铺垫,既拉近学生和古诗词的距离,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拓展诗词的艺术“空白”。“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古诗的语言精警、凝练、含蓄,跳跃性很强,为读者留下很多“空白地带”,这是艺术空白。文本的“留白”之处越多,其蕴藏的未知意义就越丰富,就会勾起读者强烈的填补欲望,激发想象、创造的潜能。在古诗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用白话语言对画面、对情节进行补白之外,也可以抓住题眼精心补白,理解全诗。
在《忆江南》一诗教学时,抓住“江南好”的“好”字让孩子说说江南好,好在哪?想到了哪些描写江南春天的诗句。通过学生的补充描绘,丰富了江南春天的美景,接近与文本的距离,也更能感受作者对江南风光由衷的赞叹。如在教学《秋思》一诗时,抓住“欲作家书意万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白:诗人会想到家中的哪些人和事呢?他想对家人说什么?学生纷纷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展开敏捷的思维,丰富了诗词内容。
1.3 拓展诗词的表达方法。历代古诗,诗人总是从现实生活取材,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借物寓理,有不少古诗在写法上很相似。如在教《赠汪伦》时引导学生掌握送别诗的表达方法,继而拓展学习《别董大》《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很快明白了诗人有的用语言送,有的用目光送,有的借景物喻别情。
以《忆江南》为例,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词里,诗人抓住江花和江水的不同颜色来写,形成花红水绿的鲜明对比,呈现出一幅光彩夺目的画面。这种以描写色彩的词呈现画面的方法也是诗人惯用的。于是教师在学生读懂诗句、初步领悟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拓展诗人白居易在其它作品中的诗句“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通过一系列诗句的呈现,学生感受到诗人以鲜明的颜色构建色彩明丽的画面的表达方法,品味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不过一味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拓展学习,有时不但收效甚微,反而会会适得其反。因为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大容量的拓展学习挤压了学生吟诵感悟古诗词的时间,致使该掌握的得不到落实,该理解的仍一知半解,反而削弱了学科教学的基础性,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不是每堂课都必须拓展,教学拓展应该安排在突破重难点、深化主题和文本空白处。教师要把握好拓展学习的度,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原则。
2.1 教学资源的拓展要把握好“量度”。一位教师教学古诗《竹石》,在感知大意、体悟词境之后,为了让学生感受诗人笔下不同的竹子,这位教师补充了大量描写竹子的诗句。可是一首一首的古诗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给学生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因此,古诗词教学学中资源的拓展要适量,在有限的时间的空间中,拓展不可喧宾夺主、冲淡主题教学。到底多少才合适呢?这要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来确定。每篇文本的教学都有明确的目的,拓展资源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在古诗词拓展时,教师不能一味只求“量”的积累,更应关注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实际。
2.2 教学资源的拓展要把握好“深度”。古诗词教学课课堂中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时,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结构特点进行适度的拓展。例如,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词。在感知大意、体悟词境之后,这位教师补充了张志和的另外四首《渔歌子》。然而,由于补充的词作过多,学生自学时间又过短,加之有几首词艰涩难懂,几乎没有学生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意思,课堂收效甚微。说到底,拓展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果脱离学生实际追求深度,拓展内容曲高和寡,忽略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这样强加给学生一些难以理解的资源有用吗?这些生硬的东西只会加重学生负担,于实际教学无益。那么,拓展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不应该为拓展而拓展,而要善于从古诗文文本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拓展点,通过适度的课内外拓展,巧妙地突破古诗文教学难读、难解的瓶颈,让学生轻松有效地学好古诗词,丰富古诗词的意蕴,最终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