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研究

2020-11-24 16:11安淇李小安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2期
关键词:毕业生新冠肺炎

文/安淇 李小安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874万人,相比2019年增长了40万人,毕业生人数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就业规模庞大,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1]。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业”两字成为“高频词”,1万多字的报告中39次提到就业,凸显了特殊时期经济社会的重心。在今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高校更应强化在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将二者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转“危”为“机”,使毕业生成功就业。

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困境

(一)春季教学环节受到影响

为了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部果断作出延迟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的重要决定,各地高校按要求延迟大学生返校时间,甚至部分高校不再要求毕业生返校,春季学期常规的线下教学环节受到影响,毕业生无法返校开展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工作,有补考、重修和未达到毕业要求的毕业生更是心急如焚,达不到毕业条件,就业如何进行?另外,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推迟,教师资格证上半年考试取消,毕业生无法获得资格考试等级,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注重英语计算机等相关资格等级,无法在毕业前参加相关等级考试,这对缺乏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岗位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2020届毕业生人数创新高,受疫情影响失业人群增多,两类就业群体集中进入就业会场,而作为职业岗位供给方的企业,受疫情期间停工停产的冲击,整体招聘规模缩减,出现“僧多粥少”供需不平衡的局面[2]。根据数据调查显示,9.9万家就业单位中,16%取消了春季招聘,33.33%的企业表示将缩招,还有26%的企业暂停了校招,截至2020年3月31日,在春招季求职的2020年应届生较2019年增加56%,但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下降22%,求职者与岗位提供方的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三)毕业生就业计划被打乱

自2019年9月份起,各高校就业部门已经启动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统筹安排,详细调查了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召开就业动员大会,引导毕业生提前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在就业指导人员的引导下,部分毕业生已经做好就业计划。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原本的就业计划被迫终止,具体表现在:一是考研升学受到影响,考研分数迟迟未公布、复试时间推迟延后,能否升学成了未知数;二是出国深造计划取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新冠肺炎疫情涉及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拟出国、出境留学的毕业生,不得不暂时出国留学计划;三是考公计划推迟,近些年体面、稳定的“铁饭碗”工作备受应届毕业生青睐,部分毕业生从大三年级就着手开始复习备考,受疫情的影响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推迟延期;四是企业实习被迫终止,毕业生无法进入企业实习,提前积累实习经验,这对缺少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到心仪的工作更加困难。这些变数无疑打乱了毕业生的就业计划。

(四)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滞后现象

在就业问题上,大学生自身就存在就业观念滞后、缺乏自主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到位、缺乏系统科学的职业规划、就业期望值过高、“啃老”和不善于分析自身就业困难的内因等现象。疫情暴发后,超长假期模式,限制出行,吃饭睡觉刷手机成为常态,无事可做的假期无形间滋生了毕业生找工作的惰性,毕业生“慢”就业、不就业思想更加严重。

(五)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受疫情影响,大学生改变了以往的假期模式,限制外出,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每天通过新闻了解疫情发展的各类信息,尤其是在疫情刚刚暴发阶段,对疫情传播渠道的未知,病发率高,传播速度快,确诊、新增、死亡、感染等词汇频繁出现,没有社会阅历的大学生极易出现急躁、恐慌、担心、无助等负面情绪,再加上考研笔试环节失利、单位的招聘面试时间推迟、学业问题,进一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产生焦虑、忧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强信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无畏艰险,科学防控,同“疫魔”顽强斗争,“90后”“00后”不怕苦、不怕牺牲,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就业指导人员要充分挖掘疫情防控期间的先进典型案例、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制度自信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等,加强毕业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毕业生就业自信心,引导毕业生相信政府、学校、社会各界,整合一切力量着力稳住大学生就业局面,鼓励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勇敢迈出第一步。

(二)“稳民心”——深入宣传中央及各省市的帮扶政策

为解决疫情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影响,国务院、教育部、人社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重要举措,千方百计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要大力宣传解读,将党和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毕业生的关心关爱传递给每一位高校毕业生,教育引导毕业生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的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内在向上的发展势头并未改变,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增强了我们化危为机、稳就业、保就业的底气和信心。

(三)“扩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智慧平台

受疫情影响,企业线下招聘被迫暂停,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网络招聘平台,一是要组织毕业生参与“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央企“抗疫稳岗扩就业”“国聘行动”“千校万岗”线上招聘以及各院校搭建的网络招聘会等大型“空中招聘会”。二是要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收集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充分利用QQ群、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将招聘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毕业生。三是建立毕业生评价体系机制,利用动态数据,对不同时间节点毕业生的就业进度跟踪调查,根据不同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将应聘信息精准推送给用人单位,达到“人职匹配”的效果。

(四)“暖人心”——一人一策、分类指导

通过霍兰德职业匹配法、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等职业规划方法,详细了解学生的实际就业意向,将学生精细化分类,根据不同就业意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针对在国内升学和出境深造的毕业生,一要重点强调高端人才的重要性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引导合理调整升学期望值;二要匹配青年博士、研究生导师、有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对毕业生备考、复试、面试等环节进行指导,使毕业生在升学、出国的各个环节积累经验,占据一定的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3]。三要加强毕业生考研失败后的挫折教育,关注心理动态,鼓励考研失败的毕业生调整心态积极就业。

针对意向“考公”、应征入伍、基层就业的学生,一要讲解国家对基层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建功立业,投身西部大开发事业;二要重点宣传李连成“吃亏学”、张富清奉献精神等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引导毕业生向榜样学习,积极作为、奉献青春;三要通过分享往届毕业生的成功考公扎根基层的经验,转变学生就业“等、靠、要”的传统观念。

针对到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一要针对性地开展诚信教育,引导毕业生杜绝就业过程中制造虚假材料、多家签约、撕毁协议等问题,建立健全毕业生诚信就业体系,树立正确的诚信就业观;二要加强毕业生法律意识,针对就业中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进行《合同法》《劳动法》等法律知识的宣讲;三要利用好校外资源,增加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经验,一方面要“走出去”,开展校企合作,开辟大学生就业基地,另一方面也要“引进来”,邀请高质量企业到校开展线上宣讲活动;四要宣传企业晋升途径、工作机制,帮助毕业生客观分析应聘企业的优劣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真正做到让学生“就好业、好就业”。

三、结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全面决战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要及时调整就业引导思路,把握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多措并举,确保2020届毕业生顺利就业。

猜你喜欢
毕业生新冠肺炎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认识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