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 山东烟台 264005)
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得以充分保障,但与此同时却出现了国民身体素质每况愈下这一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如何积极推进体育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群体身体素质与体育运用意识,成为了体育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兴趣事实上就是帮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并且在乐趣引导下注重加强自身的锻炼意识。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是体育教学工作者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志[1]。本文从增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改进体育教学引导方式、加大体育教学投入力度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培养高校学生自我锻炼兴趣的策略与措施。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在校园生活中进行自主锻炼通常是源于相应的社交需求及自身的兴趣爱好,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地结合学生自主锻炼的心理与需求来增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
(1)体育教师可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通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我锻炼对于强身健体、强化免疫、塑造品格、端正生活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的价值与作用,从而促使学生更愿意在非体育课时间自主运动。
(2)学生自我锻炼运动项目的选择应当基于学生自身性格特点、身体条件及偏好等综合情况展开,例如鼓励男生多参加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合作性较强的综合运动项目;鼓励女生选择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注重技巧与方法的体育项目,通过合理选择运动项目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自主锻炼给身体上、心理上带来的益处,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锻炼的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体育教育过程中会面临众多不稳定因素[2],自我锻炼应当基于学生自己的意愿,教师不能勉强,更不能强制性要求学生参加锻炼。并且,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不应当过于注重锻炼的结果,而是应当引导学生在运动中端正态度,并感受自我锻炼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大部分高校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参与度不高的原因是教师的具体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单调,且教学过程机械重复,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在课余生活中也难以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锻炼。针对这一情况,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地改进自身的教学引导方式,为学生构建完善的自我锻炼模式。
(1)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适当地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增加健美操、散打、跆拳道、太极拳等运动项目,而非仅仅局限于跑步、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田径、球类项目。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增强体育锻炼的趣味性与多样性,对于提升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积极地采用多元化方式,以动态新颖的创新性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例如,在舞蹈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积极采用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在舞蹈教室上课的基础上延伸到课外舞蹈教学,以此有效加强学生对于舞蹈的认知与理解,并使得舞蹈艺术真正地融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某一舞曲,并在后续的教学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出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时间,这种开放性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也使得学生更加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舞蹈练习上,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体育运动锻炼意识和兴趣。
(3)在教学评价上,教师则可以多采用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学习态度、动机、过程及收获等诸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相关运动知识与技巧的掌握程度与熟练程度,也需要积极肯定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所取得的进步,充分体现出过程性评价的动态性、全面性,并将教学评价的激励、督促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启发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积极地培养自身自我锻炼意识。
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增加运动实践锻炼的机会可以使学生表现、凸显自身所掌握的运动技巧,而实践锻炼又会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从而不断追求进步。但从另一角度上看,与中学学生不同,高校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更希望按照自己的主体意愿来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而这种意愿正是学生进行自我锻炼的内在动力。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在增加学生运动实践锻炼机会的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
(1)教师可以采用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以运动小组为单位共同准备相应的运动活动,并且在准备的过程中不限制学生的发挥,鼓励学生善于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而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积极地与同学、同伴进行体育交流或直接向教师求助,再由教师提供相应的课外辅导,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既能够掌握课内教师所传授的运动技巧,又可以在课外增加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实践锻炼机会。
(2)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况与学生运动技巧掌握程度来安排一些小型的比赛,从而增加学生运动锻炼的机会,在比赛时,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教师则在一旁观赛指导,一来能够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过程,打破教师传统教学活动对于体育实践的限制,二来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运动比赛中不断提升自我锻炼的信心与决心。
大学时期是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和锻炼习惯的重要阶段[3]。加大高校体育教学投入力度可以从加大体育设施设备资金投入、教师教学意识投入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3个方面进行。
(1)通过学校为学生创造自我锻炼有利条件,如建设综合性的体育场馆,开展游泳、攀岩、羽毛球和太极拳等新兴或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日常自我锻炼需求。在体育设施管理方面可以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如于节假日期间可以适当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帮助学生顺利进行自主锻炼。
(2)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强教学意识投入,通过灵活地变通体育教学工作来将所开设的体育运动项目与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需求紧密联系。例如,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而言,为了消除长期低头、含胸、弯腰等静坐伏案工作产生的职业病动作的伤害,可以开设篮球与武术体育教学,篮球可以使学生全身活动开,精细的手指动作、武术手指操等则可以强化学生手指灵活程度。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对形体、仪表姿态要求较高,可针对性地开设艺术体操、舞蹈、瑜伽等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形象。
(3)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也可以加大对体育文化的宣传与组织力度,定期组织校际、二级学院等不同层级的运动会或单项的、趣味性的体育比赛,如羽毛球赛、健美操赛、轮滑赛、游泳赛、拔河、踢毽子、投篮接力等,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体育能力来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增强学生锻炼意识、改进教学方式、加大教学力度等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进行自我锻炼并逐步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也能更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锻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