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闯 江苏省宿迁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传统篮球教学模式以模仿法和示范法为主,教师先进行统一示范,再由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提升学生篮球技术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视为可以重复命令并严格执行的学习机器,未能真正认识到学生主体对篮球学习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导致学生难以真正认识到篮球学习的趣味性。基于此,教师需要重视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当中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为学生运动能力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现代教育模式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投入到学习当中,成为推动学习展开的一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训练和学习篮球知识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教师的角色作用更多的是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和训练目标,使其由原本的被动学习状态脱离出来进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当中,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1]。
初中时期的学生身体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一定提升,渴望探索、了解未知的世界,彰显个性。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中的成员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共同努力训练,在训练中要求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为实现共同目标而携手并进。学生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会感受到集体荣誉的存在,逐渐理解集体的内在含义,在今后的体育课程中努力提升自己、表现自己,彰显个性的同时不忘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带领团队共同取得胜利,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新时期体育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磨炼身体素质和意志力的同时,帮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中也能用科学健康的方式培养自己的运动能力。一个班级之中热爱体育活动的学生数量较为有限,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通过树立共同目标的方式调动其他人的参与积极性,在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彼此分享努力与汗水,欢笑与不甘,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在体育课程中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为体育教育目标的落实提供一定的优势助力[2]。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属于新式教学理念,许多教师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解到小组合作模式这一方法,缺少教学经验,以至于在开展合作活动的过程中未能真正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真正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将学生机械化的分为几个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布置训练任务。在这种教学形式中学生难以真正投入到学习进程当中,未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仅仅是将学生从集体练习转为分组练习,合作教学流于形式。
在小组合作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未能真正将学生的特点与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新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较为死板僵化,学生在合作训练过程中受到的限制较多,学习氛围的塑造较差,教师未能根据学生成长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教学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严格把握细节,在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后完成分组、活动、评价等一系列流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和感悟。部分教师虽然在篮球教学中使用了新式教学方法,然而实际上仍然抱持着旧有观念看待体育课程,未能真正认识到体育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这也导致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时仅仅只是形式上的机械复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3]。
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到不同学生之间的运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运动中表现出的性格特点也有所差别,在分组中教师应坚持差异同构原则,将学生按照兴趣爱好、性格习惯、运动特长进行分组,尽可能兼顾每个人的独特之处,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带动整个小组的运动氛围。
部分学生的性格较为沉闷,与他人的沟通较少,在分组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类学生的性格优势和劣势,安排性格较为外向的学生与其成为一个小组,保证每个小组的各个组员之间都能实现有效沟通,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完成篮球训练目标;部分学生的篮球水平较高,在过去曾接受过课外篮球辅导,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其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篮球技能的掌握情况,让能力较强的学生与篮球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相互配合练习,篮球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吸收他人优点,改正自身缺点,在他人帮助下提升自身运动能力,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以在教导他人的过程中收获帮助他人的喜悦,使其更好的融入集体环境当中,带动其他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篮球训练当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认识到篮球运动的趣味性,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实现共同发展[4]。
在传统的篮球训练中,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而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突然从个体环境来到集体环境当中,性格强势的学生很容易因为难以与他人友好相处导致内部团队对抗大于团队合作的后果,这种情况一旦出现,最终结果将会是小组所有成员的共输而非共赢,因此如何在小组合作中真正做到个体与集体的相互统一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集体是统一的存在,教师可以借助篮球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小组活动。篮球比赛本身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与合作性,在运动员具备出色的篮球技巧的同时还要注重与队友之间的高效合作,才能帮助他们取得最后的胜利。在举办篮球比赛时教师可以除了参考NBA赛事规则外,还应注意结合学生的体能水平和篮球技能掌握情况设置合理的规则,例如将原本的整场跑动改为半场跑动,缩减每支队伍的人数组成,保证学生能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能力,注意到同小组的其他队员为取得比赛胜利发挥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5]。
此外,在同个小组的学生相互之间出现矛盾时,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及时介入其中,帮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会在训练中犯错误,应尽可能保持包容的心态,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以共同目标为出发点努力奋斗,在奋斗中获得集体荣誉实现个人价值,为其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初中学生性格上活泼好动,喜欢重复性较低、趣味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布置新奇有趣的小组任务的形式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进程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推动篮球教学进程。
为此,教师在布置小组任务时可以从学生的喜好出发,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丰富活动形式,让小组中的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活动当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成长。在篮球训练中,提升学生的投篮准确率经常需要反复的进行投篮练习,这种练习形式较为枯燥,学生的运动意愿较弱。为了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篮球训练当中,教师可以将小组竞赛与投篮训练结合在一起,在投篮时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哪一组的命中率更高另外一组就要接受惩罚,激起小组成员的好胜心,使他们更加积极认真的参与到小组训练当中,提升他们的投篮命中率和动作准确度,实现教学目标[6]。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各种硬性的指标要求,如定点投篮得分数量、篮球技巧掌握的熟练度、篮球规则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注重测试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忽视了其兴趣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发展。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成长状况,为其今后的成长提供方向性的指导,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体育课上重新搭建教学评估体系,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评价学生的表现,促进各个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共同提升。
为此,教师需要确定新的评价主体,原本的评价由教师单方面展开,新的评估体系可以由教师、个人、小组三方面组成。在实践中,先由学生发言,说出自己在这段时间的篮球课程中学到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仅是篮球技能,也可以包括他们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领悟的人生道理或是他们对于某些事物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在分享中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其次由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他们对这名学生的看法和认知,在分享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结合这名学生以往的表现和现在的情况进行对比,帮助他们从其他人的角度了解自己的成长和变化,认识到集体环境对他的改变;最后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总结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了解其今后的成长目标,例如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掌握哪些篮球技巧,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篮球训练中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劲头,勇猛精进,战胜困难[7]。
综上所述,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真正认识到小组合作模式的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篮球训练当中,提升运动趣味性的同时,为学生创造交流机会,在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力,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