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金普新区业余体育学校 辽宁大连 116031)
本文基于青少年体校举重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情况进行分析。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举重体育人才,实现体校举重运动员在各级别的体育竞赛中摘金夺银,促进青少年体校教练员帮助自己的学生实现体育竞技的价值,实现体校教师的职业价值奠定基础。
举重运动是一项全身肌肉爆发的运动,对我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因此,必须结合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导向才能在运动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对青少年运动员更是需要重视。但是由于举重运动员每天都需要高强度和十分耗费体力的训练,周期长,对于青少年运动训练过程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科学地安排训练时间,做好防护措施与心理辅导,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生活习惯引发的亚健康,已经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出来,有关青少年体质研究学者指出,中国青少年体质可以用“硬、软、笨”3个字来概括,即关节硬、肌肉软、动作不协调。从1985年开始的5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在持续下降,主要表现为身体体质改善不明显,耐力和柔韧也没有明显增长、肺活量指标逐渐降低,青少年的体重逐渐上升。学生存在锻炼时间少、睡眠不足及眼睛近视等问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从最新的国民体质报告中可以看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还在呈现下降的趋势,甚至整体的身体素质仍呈现下滑的趋势。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大大不利于我国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大了经济体育的经费投入,目前,我国的举重运动项目总体实力较强,并且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科学训练及训练安全方面还是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为国家输送一批更加优秀的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需要进一步完善体校的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以山西的青少年体育事业为例,全省各级各类体校154所,每年参加省级青少年体育竞赛2万人以上,已形成以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为重点,以青少年学校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格局,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
基于我国举重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为了加快推进举重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只能在人才的后期培养上下功夫,以弥补现有的不足。
举重运动水平的迅猛发展,要求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越来越高,要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夺冠,单靠勤学苦练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此要认真搞好科学选材工作。选材时不仅要注重外部形态指标,测试基础力量、爆发力、速度和柔韧性等,而且更要注重内在潜能和遗传素质。由于举重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粗壮的骨骼、结实的肌肉、健壮的身体等身体优势。对此在选择举重运动员时,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体型有严格地要求,身高较短、粗壮结实、肩宽胸厚、肌肉厚、身体匀称、拇指长及须毛浓厚的运动员。力量是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选材的关键,在选拔运动员时,要进行腿力、臂力、腰力等测试。
表面上看举重是个简单的动作,但实际上却十分复杂,所以对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培养来说,一定要了解技术动作要领,对此要培养建立正确技术的意识。通过观看相关举重影像进行示范学习,让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边看边讲解,使之形成正确的抓举、挺举技术动作,并通过由浅到深学习,让举重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举重项目规范的技术动作是力量发挥的基础,因此,在青少年阶段,必须认真抓好基本技术训练。从力学的角度分析,举重技术动作必须正确、规范、标准,只有这样进行技术动作训练,才能把有限的力量,通过规范技术动作发挥到极致,进而弥补自身的不足,这就充分证明规范的技术动作,对青少年体校举重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2]。
好的理论、完善的运动技术、先进科学的训练手段是运动员快速提高自身实力的方法,系统化的练习、科学化的管理也是必要措施。在举重技术训练中,要做到因材施教,结合每一名青少年体校队员本身的自身特点,制订符合每人身体情况的技术动作。对此要确立正确的训练方针,明确训练目的,保证技术的合理正确,不可盲目追求新潮技术,而缺少正确技术训练。明确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并逐步加大培训的难度。根据每个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训练计划,促使提高每个运动员的训练能力。讲解动作要领时也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在达到一定的积累后,有计划地加大训练强度,不可盲目地加大训练负荷,使运动员巩固扎实训练动作。在技术训练中,运动员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动作,教练员要认真指导,采用有效措施检查各项动作的完成情况。抓住重点分清轻重是业余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的基本要求,在举重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爆发力、力量尤为重要,因此重点训练内容应为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阶段,主要以强度为中低度的训练为主,并需要根据青少年的发育特点实施训练。训练的最佳年龄应从5~8岁开始,在训练初期,运动员的力量较弱,不适合实施力量训练,主要应当以训练平衡、柔韧及协调能力为主,使运动员熟悉有氧为主无氧为辅的训练模式,并形成良好的训练习惯。在后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发育的规律及生长发育规律逐步增强爆发力、速度及力量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分清重点,抓住重点十分重要,是实施有效训练的基础与前提[3]。
在体校的训练中,会存在运动员由于难以适应训练环境,而结束运动员的运动生涯,甚至让体育人才被埋没。因此,体校教练员在培养举重体育后备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跟踪培养,让每一名运动员能留得住、走得远。在这个过程中,启蒙教练员注重对运动员的跟踪培养,待熟悉新的训练环境后,再加大训练的强度,尽量消除每一名运动员的心理不适,科学指导还处于青春期的运动员。与此同时,教练员要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保持频繁联系,为其提供一个倾诉的渠道,正确进行引导,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新老教练员间要保存紧密地联系,主动汇总每一名运动员的优势、劣势及性格特点,并进行及时反馈,以此提高跟踪培养的效果[4]。
在以上青少年体校举重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策略的基础上,更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学员的内心,多一点呵护,多一点鼓励,毕竟面对的是一群年纪不大的青少年。经过收集数据后统计得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科学的训练下,同时要关心到学员的内心,让适合的训练方法取得更好的效果。
业余体校要认识到举重青少年身心发展处于关键期,科学地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选择最佳的教学形式和师资力量,科学地、系统地对举重青少年进行心理引导,使青少年步入健康成长的轨道。有条件时业余体校也要重视建立一支素质好、专业技能高的青春期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使青春期教育步入正轨。业余体校要选择适当的教材,适度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地掌控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要充分认识到其对帮助举重青少年度过青春期的重要性,使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必要时进行心理辅导等[5]。
举重竞赛动作包括抓举和挺举两项,抓举和挺举是不一样的。让青少年去掉只练力量的倾向,或只抓技术忽视综合训练是片面的。让青少年在进入体校举重馆开始,有意识引导运动员作辅助动作。在青少年时期技术适用性差,技术环节多,也就失去了青少年对技术的准确性。因此,教练应下狠功夫抓每一环节的技术,帮助青少年队员全面掌握基本技术,结合举重运动本身的规律,加强实践训练。体现运动员的个性化特点是训练的重要内容,简而言之,训练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运动员的个性发展与生长规律,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训练。青少年运动员较为特殊,青少年时期,运动员的生长发育存在较大差异,有的运动员发育较早,有的运动员发育较晚,因此,不能采用一刀切的训练模式,需要根据青少年的发育特点,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做出最合理的训练安排,保证训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提高训练质量,培养竞技能力较强的专业性运动员。因此,在训练中体现运动员的个性化特点具有重要的作用[6]。
随着现代举重运动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举重项目在世界水平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为保持现有优势,需要做好举重运动员储备工作,科学地选材与训练,以培养高素质优秀举重储备运动员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我国举重运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