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石平
在2014年召开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概念——总体国家安全观,也是我国未来非常重要的战略思想。具体概括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切实保障社会、文化、军事安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我国的安全发展做好了顶层设计,并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建立了以国家安全战略为指导的理论基础。对大学生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层面的风险意识教育建设的思考,主要是为了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承平日久之下,被作为花朵成长在温室下的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治党治国的原则,做好居安思危,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因此风险意识对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若要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建设,切实实现平安中国的发展,风险意识的预见性建设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所面临的觉悟和风险认识,都将认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出来,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反思。”[1]对大学生的风险意识进行强化,使他们对风险的规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掌握行动主动权,提高成功概率,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针对于大学生建立相关的风险意识,属于从国家、社会宏观的层面进行教育建设,更多地体现出人作为社会属性的一面,这也极大地突破了当今时代广大青少年极其自我的微观发展习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建立一体化的国家安全体系,将核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国土安全和政治安全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尽快实现国家安定富强,国安才能国治,治国必先治安。针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分析大学生群体面对的对应性风险,可粗略划分为大学生个人层面、专业层面和社会国家层面。
事实上,当代大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而且没有经历过磨难和挫折,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比较独立自我。目前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风险意识、风险认知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等。这既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又关乎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对当代大学生风险意识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接班人,他们的科学技术能力素养不可或缺,但家国理念、社会常识等意识更为重要。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反作用。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风险意识普遍缺失。这事关中国梦的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事关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国家安全法,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设立国家安全教育日,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2]国家安全意识指的就是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个人对国家的政治观、道德观、世界观以及在维护国家安全时具备的观念意识和情感态度。
下面主要针对在高校教育培养大学生风险意识中,以高校统一开设的政治理论课即思政教学为主阵地,从理论思考、交流方式、文化环境三个载体进行大学生风险意识建设的思考。
在新形势下,国家安全面临着更为复杂、多样的挑战。而对于大学生这一思想活跃的特殊群体而言,如何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观念教育至关重要,这是影响大学生如何做的先决指导条件,是大学生自身行为的内在指导条件。因此,思政教学应该担当起自身学科优势的重任,切实地完成国家的主流意识、主流思想的传递使命,构建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时代观念和使命。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念定位。其三个层面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和谐、文明、民主和富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法治、公正、平等和自由;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友善、诚信、敬业和爱国。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充分为大学生的观念、思想成长提供理论依据、指导和定位。该理论载体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稳固的判断总体国家安全及准确地对应社会风险意识的思考依据。
当今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充分享有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条件,实现了信息共享、快捷传播和交流[3]。这是学校思政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式,实现了师生之间实时性互动交流。作为思政教师可以将大量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且还会更好地在讨论学习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亲近感。这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政教学不具备的条件。
此外,大学生在互联网世界中容易迷失自我。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大量的知识、信息、数据在网络中可以随时查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无法把握现实世界的边界,进而影响学生明确安全观风险意识或了解的相关风险意识偏颇等问题,导致大学生缺失责任意识和安全保密意识[4]。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就要求思政教学对思想观念、思维习惯有坚实教育基础的同时,也不得忽视思政教师的素质要求。
文化是素质能力的土壤,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高校大学生风险意识的建设,离不开文化素养与文化积累的熏陶。作为一个在高等教育校园的大学生而言,这种文化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高校必须要建设结合自身实际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文化素养、家国情怀塑造的土壤。思政教师教学要借助高校党团、社团活动多彩纷呈的舞台,以文艺表演、专家讲座、学生辩论、节日纪念等形式适时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高校校园文化氛围,活跃大学生的思维。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思政教师要针对大学生体风险意识普遍缺失的现象,发挥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从理论思考、交流方式、文化环境三个载体进行理论上的挖掘定位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备总体国家安全观和风险意识素养的能力,在老公掌握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国家建设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