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燕 沈阳体育学院 陈一民 沈阳工业大学
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规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即重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优秀人才的培养。2019年11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方案》,共有13所大学被确定为支持单位,其中沈阳体育学院赫然在列。沈阳体育学院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并着力于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近几年研究生培养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取得了喜人成绩,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还需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尤其是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需继续努力。
本研究欲加强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与社会的融合,将知识融入社会的能力和经验;将人本主义理论的应用范围拓展到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成功经验,同时也总结不足,为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尤其是实践能力优良的硕士研究生提供实证材料和参考。
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沈阳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和效果为研究对象。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研究生教育相关书籍,及在中国知网、万方、百度文库等数据库里以“双一流”建设、“实践能力”“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国内外53篇博硕士论文和340余篇期刊论文进行学习、整理、归纳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参考。
2.专家访谈法 对教育学专家进行访谈,就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切入点和理论框架进行研讨,确保研究思路的正确性;对调查对象和研究实施对象进行访谈,及时获得其反馈信息;将调查对象和研究实施对象调动起来,使其参与研究,并根据其反馈的信息适时调整和改进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使专家指导、研究组工作、学生活动形成良性循环并螺旋上升的研究状态。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自产生以来改变了人们对人自身的认识。教育必须建立在实践经历基础之上,因为仅依靠理论得来的知识也许有用,但是只有通过实践,这些知识才会发挥作用,学生的学习才能成为“有意义的学习[1],实践经历是人本主义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与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宗旨不谋而合,为从教育学视角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其中包涵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对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价值。
1.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在“双一流”的建设背景下,应贯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重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优秀人才为培养理念,以掌握坚实的体育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
2.实践能力培养内容
①专业技术实践能力
姬常爱认为,体育硕士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将所学的体育专业知识运用于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2]。刘寰宇认为,体育学科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社会实践、教学实践、科研实践、运动实践等实践能力[3]。鲍九枝认为使学生成为优秀体育教师作为应用型体育教学专业研究生的实践培养目的,并指出其必须具备体育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教育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及通识性知识应用能力三种能力[4]。综上,专业技术实践能力是培养复合型优秀人才不可缺少的因素。
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注意联系社会实际,为学生创造各种不同环境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多方面发展,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目前社会对体育生的需求较大,可组织参加体质测试、全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组织社区体育活动、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担任比赛裁判工作等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环境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知,并能积极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实践创新能力。在教学中精选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选择教材,根据涵盖面广、内容丰富、材料翔实、立意新等原则,保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基础性。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从不同的途径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开阔视野、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指导校内教职工健身活动,还可通过学校有关部门,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平台,使学生能顺利地参与指导社区全民健身各项锻炼活动,熟悉社会体育工作的特点,学会与学员交流和沟通,指导不同水平的学员进行健身锻炼、为学员制定实际健身锻炼目标、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
体育硕士专业实践能力不仅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中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感知问题能力,还包括专项运用与创新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体育保健能力、赛事组织与管理能力、裁判工作能力、掌握运用器材的能力等。因此,体育硕士专业实践能力的各项能力应得到全面、细致的锻炼和发展。
②科研实践能力
本课题组的每位导师要求自己指导的研究生一周至少查阅5篇优秀的硕博论文,通过查阅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等,归纳总结及反思。每学期围绕自己的研究撰写一篇论文,根据导师的修改意见进行修缮,并进行投稿;研究生期间至少发表或参加会议3篇。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资料,归纳与总结,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
③实践活动能力
本研究配合学校研究生部,要求学生从事一年的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其中教学实践主要包括:担任本科课程部分项目的技术教学;担任导师的助教工作;对本科学生进行技术辅导;协助导师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等。社会活动实践主要包括:积极参与教研室建设工作、担任校外实习教学工作、参加校内外裁判工作和参加社会调查工作等。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高质量、创新型的人才。
3.实践能力培养进度
第一阶段:毕业论文准备阶段,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学习现代教学及科研理论与方法,多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确定论文的选题方向,构建论文的框架,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能。时间为第一学期。
第二阶段:完成开题报告阶段,在第一阶段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充分征求专家意见,多看文献,修改自己的开题报告,从第一学期所看到的文献资料中,寻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选题,并将自己所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不断地深入研究;看书是研究生三年始终不弃的学习任务,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交流是一种思维的提升,但个人的学习成果却是以写作来表达的;积极参与老师的课题,看看自己是否有研究课题的能力,多看统计学的相关书籍,学习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并多做表格,图型实践。时间为第二、三学期。
第三阶段:论文主体的实践阶段,完成论文设计的实施并完成论文初稿,针对相应的问题,访谈导师和相关专家,根据专家提出修改意见,找到存在问题,查阅相关资料,不断修缮论文内容,做到全身心、全方位的投入论文撰写之中。时间为第四、五学期。
第四阶段:定初稿3月15日、盲审2次,查重4月,盲审2次,答辩。为论文修改定稿,准备答辩阶段。时间为第六学期。
4.实践能力培养措施
①校内系列沙龙
沈阳体育学院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组建学术沙龙,旨在搭建学术平台,营造学术氛围,促进思想交流。对今后的技术课考核提供了新模式,特别是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主要探讨优秀专业论文以及自己学术论文的优点和不足,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为自己论文撰写打基础。学术沙龙实行班级小组负责制,每期由1-3名小组长领衔。沙龙议题、议程、会议形式、召开日期和参会人员由领衔小组长自主确定,把学术沙龙的学术主导权交给领衔小组长;采取圆桌会议或其他合适的形式。沙龙不举行开幕式,由主持人简要介绍本期沙龙设立背景,讨论后直接进行发言和讨论。强调互动和质疑,鼓励学术批判,在讨论争辩中“孵化”新思想新观点,在质疑交锋中“孕育”学术创新。力求突出主题新颖性、人员专业性、形式发散性、学科交叉性和成果科学性。主题有新意,体现创新精神和学术价值。
② 系列主题作业
一年级时每周进行论文阅后总结,并完成其5篇论文中的框架,结构进行图片、图形模式的阐述;学期末,并在假期之前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方向的论文,进行一个习作的撰写,并进行发表。通过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二年级时每周进行学术总结报告,进行学术沙龙总结会议,每个人都报告其本周内所进行的学术内容总结,做成PPT形式进行总结汇报,每人限制10分钟之内,并在会后进行学术小结。通过沙龙会议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年级时主要以自己的毕业论文为主,每周将汇报论文的新进展,探讨论文的遗留的问题,同门之间相互学习与探讨,与导师进行交流,为其找到新的解决方法而完善毕业论文。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③校外实践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首先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通过实验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或资料,作为论文的理论支撑;其次让学生了解到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方向等;最后是利用在高校学习的研究成果推广到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得到验证。总之,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一套完善的教育实习制度不仅要增加实践环节,还要合理安排实习次数和时间,这对提高体育硕士专业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还需灵活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让教育实习贯穿于整个研究生教育阶段。充分接触校内、校外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指导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1.科研实践能力培养效果
课题组4位教师在进行研究的1年多时间里,身先示范,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科研工作,带动研究生进行科研实践,达到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团队作为主持人或者参与人获批国社科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1项;结题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省级期刊论文5篇;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入选论文3篇,参加省级学术会议,并入选论文8篇。
课题组4位教师指导的28名一年级至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示范和教导下,共同探讨,刻苦钻研,大量阅读学术成果,包括专业书籍、期刊等文献资料,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并认真学习各门课程,虚心通过各种途径向业内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开拓视野,增进科研能力。经过1年多的努力和实践,研究生团队公开发表了核心期刊论文1篇,省级期刊论文15篇,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入选论文4篇,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并入选论文12篇。
2.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效果
虽然研究生们将来的职业不见得一定是教师,但是在攻读学位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是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良好途径,可以帮助其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进行过渡。因此,结合研究生们的专业课程,课题组教师对他们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进度制订、教案撰写、微课教学等内容的培训和示导,重点针对求职面试时所需的微课教学、业务展示作品进行培训。学生们按时参加组会,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利用早操和晚自习,独立或分组进行教学能力提高系列练习,并每月进行个人能力展示,当他们二年级时赴大学、中学、健身俱乐部、舞蹈培训中心等实习单位参加教学实习时,已经基本上达到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经过一年的实习,为其三年级时走出校门,应聘求职做好了准备。
课题组4位教师指导的二年级学生们全部都受到各个实习单位的欢迎和认可,实习成绩优异,三年级学生有正式编制的就业率达到90%(受新冠疫情影响),无正式编制的学生们也都根据自身的特长就职,并且所有的学生专业对口率为95%。
3.社会活动实践能力培养效果
本课题组教师中有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新闻和管理学专家和体育教育训练学专家,各自为学生们提供社会资源,为提升其社会活动能力服务,学生们根据个人爱好和特长分别在辽宁省体育局、健身俱乐部、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进行锻炼,开拓了视野、提升了综合能力;学生们积极参加校内外的业务培训学习,并取得体育项目裁判员、社会指导员等资格,在竞技体育、大众体育等领域参与裁判工作、带队训练和比赛工作,提升了业务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对体育硕士研究生进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符合学生成长的需求,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在指导教师的培育下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升了科研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实践能力,对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及实施过程及内容可对相关研究和实践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