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华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针对性、国际化发展及质量保障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的三大主题。[1]其“针对性”是指高等教育要有针对性的为社会发展服务;“国际化”指高等教育发展要具有国际视野;在针对性和国际化主题下,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质量,指引质量建设。[2]教育部在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此,2012年1月和3月教育部专门发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显而易见,大学与学习共同体已成为促进世界各国国家经济增长与繁荣的致胜点, 在普遍经历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后,以质量、效率和问责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在此影响下,2013年9月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成立了“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提出“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经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我国各级各类高校都开始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开始关注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3]。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新的发展转型期,其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最快、质量任务最紧迫、学生规模最大三个方面。因此,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自我规制和外部监督的过程,其不仅包括组织的完善和制度的建设,同时还包括价值的认同和观念的更新。[4]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办学特色,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影响武术与民传专业人才教育质量的主要保障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通过各因素的改善与提高提高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质量。
“对人类思维活动的任何一种表达均可理解为一种语言”,[5]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是一种典型的身体属性基础上所形成的身体语言,每一个武术运动技能和每一种武术文化都凝结着复杂或简单的“思维活动”,借用符号学术语就是任何个体身体运动和武术文化内容符号背后都存在着一个“意义系统”。这里所谓“意义系统”,具体所指就是武术的教育内容,其包括武术运动技能动作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方法以及动作的由来,也即每一种武术拳种和技法所主张的“知法明理”——伦理道德和竞赛规则。
纵观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历程,很长一段时间内,武术与民传专业教学内容的专业化、竞技化导致了武术与民传专业教学内容朝“身体武化外悠”的教育方向发展,而缺少达到心理文化“内辑”的育人,进而忽视了“术德并重、教学相长”[6]。然而,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生命个体,即“着眼于人的生活,要在好的内容与人及其生活之间建立有效的关联,把公共性的‘知识’转变成个人性的‘知道’,转公共之‘识’成个人之‘智’,变成个人生活世界的开启与自我生命的启明,变成个体活生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智慧”[6],因此,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要针对学生生命个体的日常生活设计教学内容,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要在教育与学生及其生活和未来之间建立有效的关联,让公共性的“知识”转变成个人性的价值“知道”,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学以致用,并慢慢加深理解,最后转化成个人之“智”。这是学校教育区别于竞技体育的根本点,过去的过渡重视“身体武化外悠”的教育,其很大程度上模糊了学校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专业体育和其他课程的差别,使其因丧失学生的个性而泯然于专业体育或者竞技体育。
1.2.1 提高教师执教能力
务实的质量保证不在于管理形式的变革,而在于把质量保障根植于每位从事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教师的观念中和情感的积极参与。因此,教师的执教能力应包括业务能力、职业道德与教学艺术三个方面。而业务能力包括武术与民传专业技术与知识、教育训练方法与知识、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与技术,具体体现在专业技能基础扎实与水平高低、训练知识与方法的科学、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贯彻、新型媒介的利用与信息化教学的运用方面。职业道德除了基本的爱国守法之外,重点还在于对学生的爱心、教育工作的热爱与责任心、为人师表等方面。教学艺术包括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与教学方法的灵活组合,以及德、智、美育的理解等方面,尤其是在对学生的爱心与对岗位的责任心,在现阶段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老师的接纳程度。
1.2.2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在武术与民传专业学生身上是一个很缺欠的现实问题,而学习能力在现代教育双边活动中,是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直接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感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毅力,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而学习效率则更多地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智力有关,需要用很长时间的持续学习与引导才有效果。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在教育中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等方面去提高。同时,可以通过其专业中蕴含的坚毅品格导向去提高其学习毅力,通过专项技术与身体素练习去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在第48号文件《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提出“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的口号,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办法,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二是探索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机制;三是根据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研究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7]毫无疑问,物质上的投入是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质量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因此,在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投入方面尤其要细化教育投入领域与在各个领域中的比例搭配。在教育经费投入中,首先,重视教师的薪酬合理,在市场经济中,薪酬的合理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亦或使用价值,也能给教师自身专业与能力一个肯定,而不合理的薪酬无疑会打击教师或教育者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其次,要重视其他硬件设备的经费投入,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硬件设备无疑能在一定条件下辅助教育主体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教育质量,并在感官上形成愉悦感。此外,合理配置场馆的面积,建造标准的专门训练馆、增添更多的常规教学场地、购买相应的教学与训练辅助器材,包括学生学习与身体素质练习的器材,建立专门的武术资料室,收集与陈列武术及相关书籍、影像资料,电子书刊等,都是确保教育质量的有力条件。
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过程包括武术教育理念的定位、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编、教学计划的撰写、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开展等活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他们环环相扣,一个环节的脱节或失误,将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规范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过程无疑是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质量保障的重中之重。首先,在对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设计之时,应采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将教育的核心定位为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相关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要结构合理、比例恰当,而教学大纲做为实施教育教育理念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保证,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它的设计更是要有统一性,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水平现状。选定教材的好坏更是直接决定教育客体质量高低,一本好的教材不仅体现在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解能力上,也应有优秀文化传承的内容。[6]因此,在对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过程,既要重视学生身体武化的“外悠”教育,亦要体现能达到生命个体心理文化“内辑”的教育。武术与民传专业教学环节水平高低又决定了客体的呈现程度与教育活动的效果。
目前,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方针,其要求逐步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与社会和经济的协同发展。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生态系统不断从社会大环境中聚集自身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即通过国家或各级企事业单位对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形成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生态系统内部所拥有的各种软性和硬性的资源。具体来说,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环境主要指教育的软环境,即武术教育氛围,包括社会舆论与校园武术文化建设。舆论氛围对人的观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尤其是青少年。在高校中,当一个事物成为时尚时,大部分人会被袭卷进来,跆拳道、空手道、体育舞蹈、瑜伽、爵士舞、羽毛球、篮球、足球、滑板的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因此,营造校园武术文化教育氛围、搞好武术文化建设、打造校园武术文化节,便成为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有力推手。
对于校园武术文化建设,也可根据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等不同,结合时代特点和学校差异,完善学校武术文化环境建设,进而从“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达到“以武育人、以武化人”。高等院校要重视制度与时俱进,融时代背景与中华武术文化于一体,完善顶层制度建设。把中华武术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建筑物中,特别是在专业授课的建筑物上,一定要嵌入具有浓厚武术文化内涵的图、文字。学校还可以开展以提升中华武术文化自信为主题的活动,形成校园品牌效应,打造成学生所期待的、自愿参加的武术嘉年华,不仅深化武术与民传专业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无形之中也感染和感化了其他专业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同感。比如,由教师指导,由某一个年级的武术与民传专业学生为主组织,开展散打攻擂赛,分非体育专业组、体育专业组、武术与民传专业组,按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的排名方式进行攻擂;还可以开展太极拳比赛、推手比赛、短兵比赛、长兵比赛等;定期举办以武术文化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会、武术诗歌、武术晚会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文化的动力。通过这些武术文化活动,渗透了武术文化的教育,也树立了校园武术文化品牌,还锻炼了学生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执裁能力,更主要的是强化了武术与民传专业学生武术文化自信心。
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管理包括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两个方面,管理机构主要有上级管理机构与直接管理机构,上级管理机构即学校教务处等,按机构性质又包括专家组织、行政组织与评估组织。一般而言,主要能影响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质量的管理机构有:教务处,学院、系部、教研室、专家团队、督导团、各级指导委员会等。提高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的管理,要从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职能和健全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开展。首先,更新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管理理念。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规定,要尽快将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制度、财政经费、信息服务、政策指导等宏观管理,在管理上要有人文关怀、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凝聚人,从而整合力量、调动人的积极性。将武术与民传专业行政管理主要放在指导教育与服务教育两个方面,要为教育主体作必要的辅助工作,提供有力的行政服务,在负责制、教师聘任、结构工资、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自主权,在课程设置、教学创新上放权,为教师、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其次,改变管理职能。学者袁雷(2005)[8]认为“部门要在质量保障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在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创新。从过去的‘划桨者’转变成‘掌舵人’,下决心把‘政事分开’,集中精力做好政策性工作和法规建设,把具体的执行性、操作性、技术性职能和相当一部分监督性职能授权或委托给中介组织来承担。”,同时,他还认为高等院校要承担起保证体育教育质量的责任,而不只是为提供体育教育服务尽义务。[8]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也要如此。然后,健全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管理制度。在遵行国家与上级部门颁布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的特点,完善各项教育管理制度,如教师的任免与考核制度、岗位职责与日常规范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计划管理制度、教学运行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培养与进修制度、教职员与学生申诉制度、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制度、管理人员绩效评价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场地规划与使用制度、器材配备制度等。最后,要完善组织管理指挥系统、信息反馈系统与评价系统,这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有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受到充分激励的人,其能力可以发挥到激励前的3-4倍。人本主义教育观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教育,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中的激励措施是实现幸福教育的重要手段。激励措施犹如一支支强心针,激发人们的正确动机、激起人们的斗志。在所有的激励措施中,传统用得最多的有奖惩激励、目标激励与精神激励等,而物质激励在近些年也用得频繁。在诸多措施中,目前特别要强调与完善的是外部竞争激励。作为行为激励法的一种,竞争激励法将优胜劣汰原则应用于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工作,使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活动具有某种集体强化的自觉机制。它与奖惩等激励方法不同的是,它不是通过自上而下压过来的,而是竞争对手间的相互激励,它不是外部诱因的刺激,而是内心激奋的结果,外部竞争激励相对于内部竞争激励而言,规避了内部竞争中可能出现的集体做假做弊、道德水平下降、造成内部摩擦、人事关系紧张等弊病,而增强院系、教研室、同事之间的凝聚力与集体作战力。
一般而言,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评价与监控包括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过程的监控与教育结果的评价,有监控评价组织与监控评价指标两块。按照监控评价权力掌握者又分为学校内部监控评价系统与外部评估系统。内部监控评价系统主要针对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过程的监控,它的监控评价组织有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团、校内专家团、教务处、教研室等组织。外部评价主要包括社会大众媒体对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质量的排名、由体育业内专家组成的具有独立性的、游离在学校组织之外的评估团队或机构,如高校体育联盟、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之类,对高校体育教育质量进行科学、客观评价。它们的主要任务是领导、组织、实施协调高等教育质量的鉴定活动,与监督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活动。监控与评价也是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质量的最后一道屏障,同时监控与评价的结果又会反馈到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主体与管理者,从而促使教育主体,主要是主教者与管理者调整策略与方法。
在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监控中最主要是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是为了有效保障学生学习效果。首先要考察教师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对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的宏观把握能力,对教学大纲的合理性与教材实用性教案的科学性进行考察,并对教师的教材熟悉度,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选定,教案的撰写,课件的制作,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态度,言行举止,讲解示范、组织管理,投入程度,与学生的互动情况,与课堂氛围,课堂时间利用率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考察,从而实现对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过程的有效监控。 学校督导团采用听课等方式,对照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定期对教育过程进行抽查与考察,另外,要格外重视对主教者的评价与对教育结果的评价。在对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主教者评价中,除了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外,最应重视的还有学生评价。在实施学生评价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正确评教的权利与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评教,提高学生评教的客观性所占比例。同时,对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结果的评价尤其要全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进步情况以及学习投入等等。
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正处于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的战略转型期,有效保障和全面提高质量成为核心议题之一,然而目前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现状堪忧。在新时代的发展大潮中,系统提炼影响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质量的八大相关因子,进而总结出推进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内容的改革、重视其教育主体、确保其教育投入、规范其教育过程、营造校园武术文化氛围、拓宽其教育激励措施、改革其教育管理、强化其教育监控评价等来提升武术与民传专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新路径,从理论和现实角度推进现阶段我国武术与民传专业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