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立中 王晓雯 张 勇
1.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3.成都体育学院搏击系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0041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不平衡性被视为正常现象,大多数学校在青少年学生就读期间会开展树立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取向,促进青少年心理正向发展等一系列讲座、课题。[1]处于中学阶段且恰逢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学业压力过重,父母长辈期望过大。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合理而有效的宣泄,心理上十分容易出现问题。[2]校园暴力事件中的施暴者多数是心理压力无人倾诉又得不到合理宣泄,暴躁情绪自然而然牵及至班级或校内行为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同学。[3]行为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同学面临校园暴力事件的处理方式大多是一味的忍受,如果学生本身有武术散打技能的基础,则会在自我保护中起至关重要作用。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退步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身体机能的整体发展趋势,身体素质是非智力因素导致学习差、生活质量不良的杀手锏。[4]作为拥有千年传统文化的武术,无论是在自我保护、提高身体素质上,还是在培养优秀品格、促进社会道德与责任感上,都起到不可磨灭的效果和影响。[5]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武术散打运动在历经三次的重大改革后,已经从新生项目逐渐走向老成,武术散打运动中的攻防技击动作是将武术中便于实战、对攻防技击起促进作用的招式结合在一起,并制定相关规则。[6]不仅可以达到健体防身的作用,还可以培养自身竞争意识、锻炼自我意识、发展自我心智。
1.2.1 武术散打的外在表现形式
攻防技击是武术的主要内容,其主要运动形式有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两种。武术散打因其内在的独特性与外在的竞技表现形式深受社会的认可。[7]武术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是格斗中所使用的各种攻防招数,从实战对抗的实用性以及技术的运用上,武术散打的外在表现形式又可分为踢、打、摔。踢的主要运动表现形式有:鞭腿,侧踹腿,正蹬腿与后蹬腿等,打的主要运动表现形式有:左右直拳、左右摆拳、贯拳、抄拳等,摔法的主要运动表现形式有:贴身摔、下潜摔、别腿摔、过肩摔等。根据实战对抗的需要与技术风格能够更好的发挥,武术散打的实用效果被总结为远踢近打贴身摔,技术的核心是竞赛和运用中的风格打法以及实战对抗中的应对能力。
1.2.2 武术散打的内在表现形式
散打运动具有对抗性、体育性、民族性的特点。武术散打的对抗性已经成为了武术散打运动靓丽的新名片,自1979年武术散打运动的萌芽以来,对抗性一直是武术散打运动的基本特征。无论是两人配合练习还是实战对抗,都是在寻找对手的弱点来取长补短。[8]规则的制约将武术散打运动的体育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尽管武术散打运动是竞争十分激烈且练习过程较为残酷的,武术散打运动的规则将人体薄弱部位列为禁击部位,将打击程度较为严重的提膝、扳肘、反关节技术动作作为禁用方法。由此,武术散打运动在运动员对抗中做到了更好的保护,也正是因为武术散打规则的制约并逐渐事实,武术散打运动也正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武术散打运动沿用中国古代的擂台赛的擂台,比武的风俗习惯是对民族性最好的诠释。武术散打运动的本质特点是技击性,无论是从培养合格的、优秀的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角度还是从武术散打运动本身出发,打击对手和自我保护始终是武术散打的终极目标。[9]打击对手是实战对抗中战胜对手的合理手段,是面对民族危难之际及时伸出援手,更是遇见强者欺凌弱者时的拔刀相助。但绝不是有武术散打的一技之长在社会中胡作非为。武术中武德正是由此体现,斗智、斗勇、培养自身竞争意识、发展自我心智、锻炼意志等都是武术散打运动的内在表现形式。[10]
青少年时期是人类从婴儿时期发展至老年时期的重要时期,青少年时期是由儿童期发展到成年人的过渡阶段。古代青少年年龄的界定大约在十至二十岁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青少年年龄更加规范的界定在十三至十九岁。在青少年阶段,会经历一段青春期,身体各器官逐渐成人化,也是性成熟的过程。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在文化学习中,青少年阶段是学习的高速发展期,接受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较大、较深。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期也是在青少年时期。正确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趋向可为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价值观扭曲的青少年不仅仅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危害,甚至会对社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一般来讲,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主要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发展不平衡性,“聪明早慧”与“大器晚成”便是个体发展不平衡性的主要特点,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部分原因。据有关数据显示,班级通常分为三个圈子,成绩优异的学生占据一个,人缘较好的学生是三个圈子之一,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是三个圈子中的最后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通常不会跟学习较差的学生走的太近,这样就会导致成绩较差的学生认为自身是拉低班级成绩的罪魁祸首。因此,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产生嫉妒的心理。一旦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侵犯他们的权益或是自认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对自己由敌对心理,就会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11]由于学生本身具有差异性,可能班级中由聋哑或残疾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同学由于激素生长过剩。为了彰显自身能力,本应该互帮互助,却成了“帮助过度”。被欺凌者无效地反抗会导致施暴者的施暴程度越来越重,不反抗会增长施暴者的气焰,导致自身陷入无人救赎的境地。
武术散打相较于其他竞技体育项目来讲,既克服了个别项目的花拳绣腿和不实用性,又避免了危险动作出现时无法合理应对的困难局面。武术散打运动的基础动作可有效保护学生自身不受其他同学侵害,难度动作可帮助学生在面对伙伴被欺凌时给予帮助,避免面对危险情况不敢帮,不会帮的困难局面。[12]其中武术散打运动中的拳法可帮助青少年在面对险情时及时出手。武术散打运动中远距离攻击动作中的侧踹腿动作,青少年可在判定对方早有预谋的想对自己进行攻击时,及时使用侧踹腿动作,将自己与对方的距离拉开,以求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向他人寻求帮助。
单纯的跑步、跳绳并不能满足改善青少年对提升身体素质的运动负荷要求,且运动过程重复,较为单一。武术散打运动在人体的力量、身体柔韧度、耐力、身体的敏捷性等方面都可以达到较高的运动价值;作为对抗性较强的武术散打运动项目,既可以发展青少年的心智,又可以使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13]以武术散打运动中的前后直拳动作以及鞭腿动作为例,该动作的重点是右脚微蹬地面,重心微向前脚移动,上体微转。左臂由屈到伸并内旋90度,直线向前冲出,发力于腰,力达拳面。前后直拳动作练习时对力量与灵敏度要求较高,长时间的练习,血液循环加快,心率加快,平均每分心率160次左右,心脏的泵血能力增强,运动密度约40%,能够很好的将氧气、营养物质运输到各大肾脏器官,又能将组织代谢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14]鞭腿动作的重点是右腿微屈支撑,上体稍向右侧倾;左腿屈膝向左侧摆起,扣膝,绷脚背,随即向前挺膝鞭甩小腿,力达脚背至小腿前下端。[15]鞭腿动作练习时,步骤环环相扣,可在运动中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同时锻炼运动者的心智。练习该组合动作时,心血管系统不断接受大负荷强度的运动节奏的刺激,进而不断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前后直拳接鞭腿动作在防身自卫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效果。[16]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武术散打运动能否在校园中得以发展与充分发挥,教师是整个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对武术散打运动进校园的理解力与赞同性是决定性因素中的关键。[17]在武术散打运动方向,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运动技术,都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的专业性体现,是武术散打运动在校园中赖以生存的重要力量。体育教师自身专业性不够强,动作理解不到位,讲授环节不明确,都将成为武术散打运动在校园中发展水平的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完整构建,学生掌握技术知识是教师的教法合理性的重要体现。[18]在武术散打运动在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和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上,教师应多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纠错法。教师应在教学的各项环节中尽可能穿插武术散打运动队对预防校园暴力事件以及提升青少年身体综合素质的理论知识,体育技能课中,教师应加大力度在对学生武术散打运动技术的规格行进行完善的同时,增加娱乐性环节。[19]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减少枯燥的可能性,寓游戏于教学之中。
学生是武术散打运动在校园中发展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是武术散打运动在校园中充分发挥以及合理开展的首要条件。与此同时,学生对武术散打运动对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起到的积极影响和推动效果的影响力认识,是武术散打运动能否在校园中合理开展和长期发展的先决条件。在技术学习中,学生应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尤其是行为能力较弱,性格较为内向的同学。[20]以保证武术散打运动技术动作规格的准确性和合理运用有效性。活动宣传与知识讲座中,青少年学生应积极参加并思考专家对各个方面的性分析。只有学生能够在武术散打运动中不断汲取可充分提高自身技术与身体素质的条件下,武术散打运动才能够朝正确的康庄大道越走越远。
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保障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升教辅材料及器械,及时督促体育教师参加专业进修,组建武术散打运动教育教学团队,指定责任人并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制定课程计划及目标。旨在于充分发挥学校作用,充分发挥武术散打运动能够在中小学中合理开展的作用。[21]与此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聘请专业的武术散打方向的专家,在校园内看展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武术散打运动在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