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欢
摘要:基于我国BIM技术的高速发展,怎样实现BIM技术在轨道交通中有效应用及推广十分重要。通过发挥BIM技术自身优势,在提高全行业发展信息化的同时,打造新时期城市智慧轨道交通。文章将会着眼于轨道交通,简要分析BIM技术的有关应用路径。
关键词:轨道交通;BIM技术;应用路径
引言:针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不仅建设、投资规模巨大,而且工程建设周期较长,项目参与方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导致轨道交通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加之轨道交通整个生命周期会生成繁杂且大量的信息、流通不畅从而存在着“信息孤岛”的问题,使得轨道交通无论是管理效率还是水平均相对低下,难以确保实际建设质量。将BIM技术有效引入轨道交通领域,可以解决施工、设计、运维等多方面难题。
1.BIM技术应用推广阻碍分析
首先,缺少有力的数据支撑,缺少完善标准。针对当下已投入应用的轨道交通线路,没有相应的模型数据;针对新建的则是缺少高度统一的模型应用、交付等标准。其次,欠缺BIM相关基础技术。在轨道交通中关于环控、通信与供电等方面未能构建起相应的专业工程模型;怎样有效存储与应用规划决策期间发生变化的建设用地拆迁信息、勘测信息以及有关检测数、维护信息等问题仍无法解决。最后,BIM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尤其是在输入与输出信息数据功能方面,针对多元模型难以提供与之对应的数据接口,无法高效的转换与共享数据信息,另外平台之外的系统是否满足数据输出要求,仍是一个瓶颈[1]。
2.BIM技术的应用方面分析
2.1应用于设计阶段
关于前期设计阶段重点为协同设计,将BIM有关软件在该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让分布于各自地理位置的各方设计者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协同设计。至于其他有关人员例如审核人员、复核人员等若是具有权限,则能在模型中取得设计进度等方面信息,或是提出针对设计模型的修改建议,由此能大大提高设计质量及效率。关于设计的中后阶段,则是通过Navisworks等集成软件,检查管线碰撞情况,以此为后期安装大型设备等工作提供研究数据,继而对管线排布方案加以优化、对整体工程设计加以优化,减少实际施工阶段出现返工与错误损失事件的发生可能。在设计阶段通过BIM技术能够解决具体施问题类型如下:(1)将管线碰撞情况消除;(2)通过4D、5D技术模拟施工;(3)力学分析;(4)交通模拟;而且能够针对问题及时发现与修改,从而确保设计最优,切实增强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
2.2应用于规划阶段
借助工程测量等相关方法取得工程设计有关信息,例如空间信息、地质信息等,之后通过3D地质建模系统构建地质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联合应用三维GIS与BIM实现三维选线,由此在轨道交通中找出合理性较高的走线方案。
2.3应用于施工階段
关于轨道交通项目的施工阶段,应先对BIM模型进行设计,加入成本、时间等基本属性模拟轨道交通施工,通过4D或是5D的方式模拟施工难点与重点的细节方面,形成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在管理工程项目时,可以搭建项目管理平台通过B/S模式,对各方施工进度进行调节、检测运营条件而且可以通过BIM竣工模型标准,对业主后期运维提供保障。关于管理平台,有关施工设备供应厂家依据权限录入产品信息、运维参数等。有关施工则需要上报工程每日的施工成本、进度,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具体施工进度严格跟踪,与此同时还可以处理与反馈监理方给出的建议,将其传输至服务器中。对于工程监理方而言,可通过手机拍摄、现场考察等管理工程质量、工程施工进度,而且要将意见发布至平台上,针对接下来的施工计划加以预测然后传输至服务器,用以提供参考。现阶段有许多新型技术已经问世,通过移动设备等监理人员可以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拍下来并传至服务器,借助有关方法还原与对比施工现场,从而科学评价工程施工进度、质量等方面,以此为业主、施工方以及设计方提供信息参考。
3.BIM技术应用展望分析
首先,将通用和专业软件的数据共享与功能相融合。以现有BIM软件为切入口对各大软件商资源进行整合,以轨道交通为原点,研究与开发与其工程特征、技术特点相符合的软件及工具,通过其具体应用需求促进软件功能的创新,例如管理体系、模块框架等;与此同时以模型与数据标准为依据,健全专业进而通用软件数据之间的兼容性、交换性。其次,对相关技术基础标准进一步完善,例如数据存储、交付以及交换格式标准等,以此达到信息管理与数据集成的目的。再次,建设工程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针对轨道交通工程应将信息数据流集成,在各个环节实现其有效扩展与完整传输,进而妥善处理数据兼容性差、信息对称性低以及应用不准确的问题。与此同时,还应将信息管理与应用相融合。依托于数据添加数据海量存储、快速录入、快速显示3D模型等重要功能模块,提高云计算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机制,由此将提取、集成与应用BIM信息的有关问题较好解决。最后,与智慧城市衔接。将通信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和勘探技术结合,在城市系统中融入轨道交通信息,以此满足城市服务、民生、公共安全等多方面需求,从而打造城市智慧轨道交通、提高城市智慧化水平。关于城市居民出行可以达到数据轻量化、居住安全化等,从而增强省市居民的生活体验[2]。
结束语:虽然BIM技术轨道交通中已取得一定的应用成果,可依然要面对很多挑战。基于此,若想在轨道交通发展中提高BIM技术的应用水平,需与时代步伐相同步构建BIM标准体系,在软件层面关于数据交换和共享进一步完善,从而促进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广斌,张珠晶,周哲峰,曹冬平,杨钟书,徐小东,宋天一.以运营为导向的轨道交通BIM技术应用特点及方案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9,11(03):11-15.
[2]张金伟,刘志广,路清泉,张志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技术应用推广实施方法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9,56(03):45-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