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热播分析及价值导向

2020-11-23 02:05张志巍刘彤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0期
关键词:综艺节目

张志巍 刘彤

【摘要】综艺节目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形态之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本文通过对《乘风破浪的姐姐》热播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该节目节目正向价值引导策略,以期能为我国综艺节目的制作带来一些启发,从而促进我国综艺节目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综艺节目;热播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48(2020)020-113-03

"Sister by the Wind and Waves" hot broad  cast analysis and value orientation

Zhang Zhiwei   Liu Tong

(Chengdu University School of Film and Animation,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bsrt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dia forms of ma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variety show affects people's spiritual life and changes people's social values in its own unique wa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ve value guidance strategy of the program on the basis of the hot broadcast analysis of "Sister who takes advantage of the wind and waves ", in order to bring some inspiration to the production of variety shows in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variety show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Variety Show; Hot Broadcast Analysis

《乘风破浪的姐姐》于2020年6月12日在芒果TV低调首播后,它的相关话题搜索量以及观看人数便直线上升。从2002年《超级女声》到2018年《偶像练习生》,个人选秀类节目也从黄金时期过度到了疲软阶段,随后女团养成类综艺节目开始热播,《乘风破浪的姐姐》开创逆龄选秀先河。由此可见,热播类综艺节目如何在产品边界不断突破的同时,做好正向社会舆论与价值观的引导等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与方向。

1. 打破综艺固化思维,多条路径中融入時代元素

1.1 创新节目制作,走出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是由诺贝尔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提出的,路径依赖指当一个人选择了某个选项之后,就会在这个选项上投入最多的经历,并且不会考虑其他选项可能带来的后果,坚持到底。也就是说路径依赖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选项的完全信任性,或者是对于其他选项的排斥性,在一个人做出选项之后,就会保持在这个选项中前进的惯性,而不会轻易做出的改变。我国电视综艺节目近年来就是在某种“路径依赖”中一直缺乏创新和思考。

从2018年开始,女团养成类综艺节目的热度就在不断上升,此类节目的粉丝量也在不断的突破,在各类女团养成类节目的疯狂输出下,观众对于女团已经有了青春、年轻、活力的固定认知。这些名词正是代表着当代年轻人的追求,因此女团类节目可谓是完全迎合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使得当代年轻人愿意为其投入精力,由此可见女团类综艺节目具有十分好的前景。

与《乘风破浪的姐姐》参赛的必要条件为30岁及以上相比,女团养成类综艺节目的不论是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还是观众的平均年龄普遍偏低。《乘风破浪的姐姐》30位选手平均年龄近37岁,且选手们的人气远高于评委。节目的定位直接影响了受众群体。云合数据显示《乘风破浪的姐姐》受众平均年龄约27岁,《创造训练营2》和《春有你2》受众平均年龄约23岁。对于观众而言,是一档完全未知的节目,对此当然充满着好奇。

从节目的企划来说,在一片已经被各大节目培养的女团认知下,导演意在打破年龄与身份的限制。让艺人们以“练习生”的身份,重新进行训练和比赛,最后组成女团出道。利用另外一个新奇的点切入,本身就已经是策略的成功。节目的差别定位还体现在赞助商当中,《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赞助商中有针对2-8岁孩子的在线英语教育产品以及美容微整形类医美产品,这在其他女团养成类综艺节目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1.2 增值情绪资本,增加粉丝认同感

“粉丝经济”是通过提升用户黏度来优化口碑营销实效以获取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的信任代理形态与经济运作方式。在粉丝经济中,明星以及其他具有粉丝量较大的团体,是作为一种资本者,而他们的粉丝是他们获取资本的工具,他们通过与其他的企业进行合作,利用他们的粉丝群体来获取经济实现增值资本。在整个粉丝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是粉丝团体这一媒介工具,只有规模大的粉丝团体以及较高的热度,才能为粉丝经济创造更多增值资本的机会。

《乘风破浪的姐姐》汇集“中年女星”和“选秀成团”这两个热门看点,开辟了中国逆龄选秀的新天地,并为该行业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模式。尽管目标都是女团出道,但受邀的嘉宾都是已经出道多年的明星。“再次出道”博取观众眼球,极大地激发了网民的期待和好奇心。由于当时社交媒体仍不发达,明星爆红时与粉丝之间的关系是围绕偶像的“窄播”关系。网络社交平台开始流行后,明星和粉丝的身份地位出现了变化。其一是原始的粉丝一直在成长、偶像也吸引一些新的粉丝;其二是粉丝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被动信息接收者到主动者,参与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关系促成了“粉丝经济”的诞生。

在初期阶段,《乘风破浪的姐姐》一直在满足粉丝的认同感,使得明星降低姿态,抛弃偶像包袱,在某种程度上让粉丝觉得亲切。例如张雨绮在机场和粉丝交流录节目时的感受,她表示:感受是自信越来越没有了。张萌对粉丝的回复是:“女团太惨了,我这腿快废了。”

1.3 善于制造争议,营销属性强烈

作为节目本身,想要流量变现,必然要有热点。热点的产生,制造争议再好不过。根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微博客类社交平台至少有十个相关热搜话题。首先通过明星与网民互动,创造一个受欢迎的节目印象,#姐姐们不收手机吗#源于对“姐姐,你不接受手机吗?”的评论。然后张萌回答“应该收集,但是姐妹们……你知道的”,引起了网民的注意。

评委评分也是《乘风破浪的姐姐》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五位40岁以上的艺人只有一位得分高于80,但是二十五位30歲以上的艺人中就有十一位得分超过80。这样的评分结果明显让艺人们和观众都对评分标准产生了质疑。第一阶段的唱歌舞台上,宁静获得84分,而丁当仅获75分。在这方面,杜华评委解释丁当唱得过于优秀会使别人相形见绌,于女团整体不一致。评委杜华同样在节目中表示:我想做的是中国最好的女团。网友发送弹幕,最佳女团难道要一群唱歌跳舞很普通的人组建吗?其实不管争议是什么,争议本身就是热度。

近年来,《乘风破浪的姐姐》里三十位嘉宾有很多参加了真人秀节目,但是很少发布影视作品。其实是否成团出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演出的过程。该节目未播先火,很多人都期待节目效果。这种好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期待女明星间争夺C位和爆发矛盾;其次是期待女明星的野心和事业心;最后是期待女明星能够打破人设,展现自我。节目组本身将具有表演经验丰富的明星集中起来比赛,也会比新人创造的节目效果好。

2. 热播综艺节目的正向价值引导策略

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抵制依靠明星攫取收视率,杜绝节目的过度娱乐性和庸俗性,必须回归现实生活,挖掘展示思想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这是综艺节目健康发展的有用准则。“三十而励,乘风破浪”作为《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宣传口号,不但冲击着现实社会中传统的性别话语,为实现男女平等、消除性别偏见提供了可能性。

2.1 “女性气质”的观念嬗变

女性气质是“父权”社会文化创造的反映女性身份和地位的话语,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创造不同文化语义的女性气质文化。一般限于家庭角色,例如做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具有不同文化语义的女性气质文化。

关于《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女性气质”的突出要点,更多表现了女性的觉醒和成长,展现了中年女性的美丽和可塑造性,以及女性的魅力与年龄毫不相干。跟传统的养成类综艺节目不同,不管女人达到什么年龄段,她都可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世界著名精神导师路易斯·海在《女人的重建》一书中提到:女性应该放开那些限制自己追求梦想和幸福生活的信念,完全爱自己,勇敢地活出自我,重塑自己的生命。综艺节目是表现社会生活并影响社会观念的媒介,在满足观众需求时正在悄悄改变观众的个人意识形态和整体社会观念。

2.2 “中女时代”的价值认同

中国的女艺人们似乎从未摆脱过年龄的束缚。当她们年过30再接受采访时,无法摆脱的问题是他们是否对年龄感到焦虑。与同年龄段的欧美明星相比,梅丽尔·斯特里普出演《穿Prada的女王》时已经57岁;珍妮弗·洛佩兹在《舞女大盗》中表演的火热钢管舞,无法让观众猜到她其实已经50岁了。再来看日本和韩国,不难发现日韩女演员也扮演着复杂而奇妙的角色。内田有纪可以是专业的女性麻醉师,金南珠是醉心事业的国民女主播。

“导演们,请给‘中年女演员更多机会吧!”2019年7月28日,马伊琍、海清、姚晨、宋佳在青年电影展上发出呼吁,向电影界宣告女演员的价值不应该只是因青春和美丽,只能扮演女孩的角色,中年女演员也可以扮演更多的角色。人们不再以刻板的印象要求女性,年轻貌美再也不是评判一个女性的唯一标准,对女性成功的定义不再是嫁个好丈夫,成为一个好的母亲,而是对于这个女性独立人格的认同。

“姐姐”变成了吸引力爆棚的标签,观众对女艺人的审美产生了转变。85年的这一批女演员们开始走这样的路线,粉丝们也更乐意她们展露出成熟的美。姐姐的年龄介于30至52岁之间,节目为了展现不同年龄女性的独立、自信和魅力,开篇展示“三十而立”“三十而励”“三十而骊”的主线,消除了女性年龄的偏见和局限,传达并突出了女性的价值。

主流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高品质的传播内容。只有传达人们的普遍社会需求,弘扬正能量和真善美,电视综艺节目才能具有生命力。该节目极大程度上展示了中年女星的别样魅力,观众都看在眼里,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远不止是收视率爆棚和霸占热搜。

3. 结论

《乘风破浪的姐姐》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娱乐节目,网民创造各种段子带出话题,充分展现幽默和智慧:兴风作浪的姐姐、预定一个热搜:李小璐初上舞台、别人参加的是乘风破浪的姐姐黄晓明参加的是小明历险记……未播先热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的风格标签是期待、新颖、好奇,与当下女团综艺节目对比,已经出道的女星在女团训练中更能从自己眼中的“自我”以及“粉丝眼中的‘自我”探索一种独一无二的价值。导演也同样能把更多焦点放在关注女性成长的话题上,谁出道成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导师嘉宾的言行重新思考女性价值,而不是把看点放在“撕话题”上,这是节目能收获长远效果的重点。电视节目只有坚持“寓教于乐”的宗旨并融合教育性和娱乐性,进行自身精确定位,才可以在新发展形势中推动电视综艺节目的进步发展,提升节目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刘彤.综艺节目泛用“马赛克”现象的治理路径[J].当代传播,2019(05):73-74+82.

[2]郑坚,陈俊朋.现象级综艺节目中的“女性成长”叙事研究[J].传媒观察,2019(06):38-45.

猜你喜欢
综艺节目
舞台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境外电视综艺节目的引进与本土化创新
关于我国模式引进节目本土化改造的研究与思考
主持人在当下综艺节目中的角色功能转变分析
电视综艺节目与新媒体互动的创新
新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发展问题及未来趋势
从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看综艺节目的流行
探析韩国综艺节目大势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如何赢得市场
综艺节目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