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天义
摘 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在某些省份出现了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的严重断层,而这已经阻碍了我国排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等方法以中日在青少年排球人才管理体制、竞赛制度以及训练与日常管理模式为切入点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研究找出日本在青少年排球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优点,为我国挖掘培养青少年排球人才提供有益借鉴,使我国排球人才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日 排球 青少年运动员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9(c)-0056-0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young volleyball players in China has decreased dramatically, and even in some provinces, there has been a serious fault of young volleyball reserve talents, which has hinder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volleyball in China. This research mainly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so on, takes the management system, competition system, training and daily management mode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youth volleyball talent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finds out the advantages of Japan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youth volleyball talents through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 to excavate and cultivate youth volleyball talents, so as to make our country volleyball talented pers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hina and Japan; Volleyball; Adolescent athletes; Training mode
日本曾经作为排球强国,在20世纪70、80年代其男女排分别获得了奥运会冠軍。日本男排以快速且富有变化的近体快、短平快为核心的技战术打法,以及日本女排在比赛中表现出的顽强作风与防守技巧,在当今排坛仍然被各个国家所效仿学习,推动着排球运动不断创新发展。虽然近几年日本男女排在世界大赛上所取得的成绩不太理想,一直处在中下游,但是日本在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上,通过不断学习与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并结合日本的实际情况,也一步一步建立起一套适应日本国情的管理体制。而这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青少年排球组织机构、竞赛体制与训练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更好地适应世界各国对于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都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想要发展竞技体育,就不能回避对于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想要提高我国排球项目的竞技能力,那么就不得不加强对于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的“阶梯型建设”,从而使得排球运动得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当然,如果要想使得一个项目能够可持续发展,那么一定需要遵循人才培养的身心规律与各项目自身发展的规律。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并且适合本国国情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无疑具有重大意义。纵观世界各个排球强国,对于后备人才的挖掘和培养都有着一套较完善的发展体系。只有重视对于青少年人才的培养,才能够保证我国排球运动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具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为国争光。
1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
2 中日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在管理体制上的对比
2.1 中国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管理体制
阻碍排球进步的表层因素是技战术,中层原因是训练,深层原因是体制。
我国现有的对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管理体制,被称为“举国体制”。该体制是指在计划经济下,以国家的利益为最高目标,国家使用最少的资源,培养出优秀全面的运动员的培养体制。具体是以各省市的体育局管理下的业余体校为核心来培养挖掘各个年龄段以及不同竞技水平的青少年排球人才,然后再向上一级的省市体校、省市体工队输送,最后优秀的人才会被输送进入国家队。“举国体制”为我国排球运动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我国排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逐步提高,并且排球人才不断被挖掘,培养并输送进入国家队,使我国排球运动完成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既定目标。特别是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时期,使得中国排球名声大噪,并首次站在世界之巅。但是近年来,我国在男女排上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且质量难以保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举国体制”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使其中隐藏的弊端和缺陷随之显露出来,这些都影响着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与进一步提高。我国现阶段的青少年排球培养体制仍然还是以“举国体制”为主体的培养管理体制,并没有走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而这也表明了我国对于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尚未完全建立。
2.2 日本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管理体制
日本对于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管理体制主要是通过政府与社会团体相结合(见图1)。最高管理机构是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其主要通过日本奥委会的加盟会员、日本体育振兴中心以及日本体育协会来实施管理与日常工作下达。日本对于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的挖掘培养主要是以学校为中心,由“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或实业团体队—国家队”的体系来培养发展青少年排球后备运动员。
排球这项运动在日本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开展的也非常广泛。据统计,在日本实业团体拥有的排球队约有1857个,高等院校的球队约有628个,作为日本青少年排球培养体系中流砥柱的中学,大约共有27821支排球队。这样的人才储备数量和学校普及度,为日本挖掘培养精英排球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日本在选拔输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方式主要有2种:一是从各级学校或实业团体排球队中层层推荐选拔输送;二是直接从中学或高等院校排球队中进行选拔,而后者也是国家队在挑选运动员时最常用的方式。日本对于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与“金字塔”类似,其底层为各级各种类的学校所构建成的网状结构。而逐级上升人数也就越来越少,最终到达“金字塔”顶部,也就是国家队。日本是以学校为主体,主要依靠学校配套的体育设施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培养。在培养优秀全面的排球运动员时,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日本的体育院校与普通大学是培养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基地之一。中学是培养青少年排球人才的初级阶段。在日本开展排球运动的中小学约有29万名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日本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作为底部的中小学拥有非常可观的排球后备人才基数,并且具备对于青少年排球人才较为良好且完善的学校管理培养体制,注重对于学校排球队的建设与日常训练。反观我国对于青少年排球人才培养的学校制度并未被完全制订,并且与学校自身培养学生观念相匹配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学习吸收日本对于青少年排球人才培养经验,可以为我国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管理培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借鉴。
2.3 中日在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管理体制上的对比分析
我国凭借“举国体制”的实施,使得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在建国初期国力尚不强大且体育基础相对薄弱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出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使现在的中国成为公认的体育强国。但是由于“举国体制”运行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其体制中的问题和缺陷也随之暴露出来且越来越难与当前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其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体制中的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的问题难以解决。所有进入国家队、地方专业队、各级体校的运动员都会被安置在体系中,但是由于当前人力市场流动性越来越强,国家分配退役运动员的执行力已经大不如从前。而这也致使很多退役运动员就业艰难,生活困苦。二是由于我国某些省市没有很好的排球基础,致使该地区仅有几所甚至1所体校,难寻对手,只有通过全国性的比赛来锻炼运动员,这对于该地区的排球发展更加不利,导致恶性循环。三是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进行拨款来维护其运转,这也就造成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对国家政府产生极大的依赖性,同时也对社会组织办体育的积极性产生了抑制,使得体育系统的发展要求与资金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
反观日本以学校和实业团体为基础的管理体制,青少年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比赛,其文化课学习可以得到保障,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学生在结束学习生涯后,也可进入相应的实业团体排球队继续排球训练与日常工作,其工作生活可以得到保障。最重要的一点是青少年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与比赛所产生的费用是由国家、学校、实业团体、个人共同承担,这充分的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也很好地协调了各方的关系,充分发挥了各方的职能。
3 中日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竞赛制度上的对比
3.1 中国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竞赛制度
中国有以各省、直辖市为单位组队的全国性比赛,如U19、U17、U16、中国中学生排球比赛、全国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全国排球传统校等,也有以各县市比赛成绩最优为代表队的省级中学生赛事,另外还有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各个年龄段都有相应的比赛,竞赛制度上较为完善。但是通过调查,我国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年平均参赛次数只有3.26次。而日本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年平均参赛近9.67次左右。目前我国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训练是远远高于比赛的,在训练中学习到的技战术无法运用到比赛中,这对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掌握与熟练运用基本技战术的最敏感时期极为不利。由于相对参加比赛机会较少,也就导致了运动员的比赛经验不足,阻碍了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展。我国青少年排球竞赛制度在一定程度阻碍了新制度的创新与发展。为了选拔优秀选手,促进技、战术的全面掌握,应当在现有的青少年竞赛制度上吸取别国的经验、勇于创新和调整,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青少年排球竞赛制度。
3.2 日本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竞赛制度
日本的青少年排球竞赛也被分为了全国性比赛和地方性比赛。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实业团体每年都有固定的排球锦标赛,单单就以2018年日本各级青少年排球锦标赛为例,小学及中学参赛男女排队伍就高达28000支。而参加大学锦标赛的男队也有大约150支,女队约230支。同时,在比赛的期间,日本相关的媒体杂志还会对部分参赛的队伍进行十分全面的报道,包括优秀运动员的基本信息、技战术特点及对运动员未来的预测等。虽然每年参赛的运动员人数并不是固定的,但是每年类似于这样的全面介绍,可以让日本排球各级都对优秀人才有一个大体了解,进行挖掘选拔。从这些参加比赛的队伍数量及受关注程度可以看出来,排球这项运动在日本的各级学校体系中普及度还是非常高的。而这也反映出了日本相关部门对于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开展有很强的重视程度,并且有着相对完善的排球竞赛体制作为保障。究其原因,一是得益于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的经济水平快速增长,政府也相应的加大了对于教育的投入。从20世纪50年代日本对于教育的投入只占相应10年GDP总和的5.4%,逐年增加到了80年代的9.2%,而坚实稳固的经济基础也为日本各级学校发展完善提供了保障。日本的教育法中又明文规定:在拥有18个及以上班级的学校中,小学运动场面积不能低于427m2,初中不能低于5189m2,高中不能低于5842m2。而且還规定各级学校必须配置相对应的体育馆。小学体育馆的面积不能小于840m2(大小约等于2块篮球场或4个排球场),初中不得低于927m2,高中不得低于1096m2。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级学校所配置的体育设施都为排球运动在学校的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二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女排多次取得世界大赛冠军,并且为日本取得“女排王国”的赞誉。这也极大地为日本国民树立了自信心,激发了民族自豪感,使得排球成为了深受日本国民喜爱的运动项目,特别是扎根在学生的心目中。这也可能是日本能够很好地在各级学校中开展排球运动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