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玲
摘要:采用声环境测量、声漫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声景现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校园不同区域声景现在声舒适度、时间段、声景观元素影响上的差异性,重点分析了鸟呜声、流水声等自然声景元素与谈话声、喧哗声等人为声景元素在校园不同区域内的积极程度差异,得出不同声景观元素在不同性质区域內的主观评价是存在差异的。以自然性质为主的区域內,自然声的响度与积极程度呈正相关,而人为声则呈负相关;以人文性质为主的区域内,试验结果则相反。以期掌握大学校园声景观元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差异性,从而为大学校园声景现营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声景观;大学校园;差异性
人类依靠五感获得信息就其比例来说,视觉占83%,听觉占11%[赤瑞特拉(Treicher),1979],因而在景观设计中常把视觉景观形象放在首位,从而忽略了声景观对景观环境的影响和设计营造。但当代的景观设计不仅需要以视觉景观形象为主的景观设计,關于声音的感受与体验作为大众行为心理的一部分,也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也应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声景观,并应用于景观设计中。
大学校园户外活动空间作为一类特殊的城市空间,承载着校园师生学习、生活等多种功能,其声景观作为大学校园户外景观营造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学术界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在研究声景观的基础上,对声景观在大学校园不同区域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将声景观更加恰当地运用于适合的区域环境中。
不同区域声景观差异性,即是指空间使用者对不同性质区域的声景观诉求存在差异,具体在于:①不同性质区域的声舒适度和声景观评价各不相同;②同一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声景观舒适度和声景观评价各不相同;③同一声景观元素的响度和积极程度在不同性质区域呈现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关系,影响着这一区域的声景观评价。
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为研究对象,以大学校园不同区域声景观差异性为研究内容。对校园室外声景观进行研究,通过声环境测量、声漫步法调查和主观问卷数据统计方法,重点分析了鸟鸣声、流水声等自然声景元素及谈话声、喧哗声等人为声景元素在校园不同区域内的积极程度差异。以期掌握大学校园声景观元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差异性,相关方法和结论可为未来大学校园声景观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大学校园声景观分类
刘滨谊将声景观影响因子分为自然界声音(包含水声、风声、雨声、动物声等)和人工制造声音(包含钟声、琴声、人工喷泉声等)。因校园声景观不同于其他城市开放空间,具有一定特殊性,主要包括4大类。
1.1.1大学校园自然声。现代大学校园的建设一直注重绿化带在大学校园中的比例,这包括树木、草坪、花卉、池塘等,在此基础上,虫类、鸟类、鱼类得以生存与繁衍。所以,大学校园的自然声非常丰富。自然声不仅具有愉悦身心的作用,并且可以有效地阻隔都市内的各种噪音。
1.1.2大学校园人工声。大学校园人工声主要包括师生发出的谈话声,以及人群活动发出的运动声、铃声、音乐声等。上课时,大学校园是安静的,但下课休息时,大学校园人工声不加以合理地规划则会变得嘈杂,给人带来烦躁的情绪。
1.1.3大学校园交通声。主要包括引擎、喇叭。这些声元素主要来源于校园车行道,辐射车行道两旁区域。
1.1.4施工声。大学校园建设避免不了施工建造的施工声,这种声元素积极程度低,常给人以烦躁的负面影响。
在第一阶段,调查小组通过实地考查,筛选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所存在的声音共14种,其中包括5种自然声(树叶声、鸟鸣声、虫鸣声、水声、风声),6种人工音(音乐声、运动声、打铃声、脚步声、谈话声、喧哗声),2种交通声(引擎声、喇叭声),1种施工声。
1.2“声漫步法”调查与结果分析
“声漫步法”(soundwalk)是在路径漫步过程中,通过对声音进行实时记录,对沿途声景进行实时评价的方法,实现从多角度阐述和评价所研究的声景。
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期间天气情况为:2017年10月23日小雨、2017年10月24日晴朗。首先采用“声漫步法”的方式对校园室外声环境进行调查。选取路径途经4个区域,依次别为:生活区、临湖休闲区、教学区、商业区(如图P所示)。考虑“上课时段”和“课间时段”(其中课间时段包括课间休息和放学时间)这2个时段,室外人数和活动情况明显不同,声环境状况可能有较大区别,因此调查分别在“上课时段”和“课间时段”各进行1次。调研小组沿着路径匀速步行并保持安静,对路径上的4个区域都进行10min的定点测量。调研小组在行进过程中每经过一个区域都稍作停顿,对上一个行进路段的声环境进行总结评价。
在整体声舒适度和主观响度评价上,“主观响度”与“声舒适度”这两项呈显著相关,如图2所示。说明以人工声为主片区主观响度越低,声舒适度越高(除商业区外,其余3个区域因其自然条件优良,声舒适度均较高——与以自然声为主区域相反)。因而,提高校园声环境质量不能简单地仅考虑“降噪”方面,声景观营造和声景元素优化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上课时段”和“课间时段”的总体声舒适度有一定差距,表明校园声环境质量原本条件较为优良、学生声音对声环境有一定影响。
声景元素的主观响度和积极程度上,对声环境影响有积极作用的声音为各种自然声,包括鸟叫声、树叶声、虫鸣声、水声和风声。除此之外,音乐声对校园声环境的塑造也有积极作用。脚步声、谈话声、打铃声等人为声得分均为3左右,对声环境影响程度一般。得分最低的为人群喧哗声、交通噪声(引擎声和喇叭声)和施工声,与预期的一样,这些声音对校园声环境的影响最为消极。
图3为调查小组在“声漫步法”调查中的词汇选择结果,图2总结了各个路段选择频率最高的词汇。由这些结果可以看出:
(1)临湖休闲区的声环境主观评价最为积极,在“上课时段”和“课间时段”都给人带来舒适、平静的感觉。分析该路段可以发现:该路段位于校园安静临湖休闲区域,且周边绿化景观丰富,声景元素主要为自然声(流水声、鸟声、虫鸣声),受交通噪声和课间时段学生活动噪声影响少,在“上课时段”和“课间时段”2个时段的主观感受差异不大,与其他路段相比最为安静且声舒适度最高。
(2)生活区声舒适度次于临湖休闲区,因人群停留程度低且此区域同时也是学生上下课主要通行路段所属区域,因而“上课时段”和“课间时段”2个时段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上课时段”给人的感受为舒适而平静,“课间时段”持续的人群谈话声以及学校的广播音乐声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
(3)教学区在选址上基本是紧靠临湖休闲区,因此绿化环境较好,有大量的高大乔木,声舒适程度也比较高,在“上课时段”平静而舒适,但“课间时段”该区域评价为生动的、嘈杂的,因为学生下课后的谈话喧哗声以及源于教学楼的打铃声均有积极程度较低的主观评价。
(4)商业区的选址均依靠学校主要干道,绿化面积小,因而主观评价多为趣味、生动、嘈杂,该区域不能很好地屏蔽来自主干道汽车发出的引擎声,且因其商业属性而常常比较嘈杂,人工声响度高,在所有路段中主观评价属于最低。
1.3 大学生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针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声景观,发放问卷共100份,其中线上线下各50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受访人员中,男生有55人,占60%,女生37人,占40%。调查通过设置李斯特量表获取受访者对不同声元素的喜好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自然声中,除虫鸣声外,其他各元素得分均值都在3分以上,人工声中除音乐声和运动声,其他各元素分值为2~3分;交通声得分均在2分以下。由此可见,自然声类型普遍受到学生欢迎。最受学生欢迎的3种自然声依次为树叶声、雨声和流水声,最不受欢迎的自然声为虫鸣声。人工声中最受欢迎的为音乐声、运动声、节日庆祝声,最不受欢迎的为商业售卖声。交通声和施工声普遍不受学生欢迎,其中最不受欢迎的为施工声。
调查结果表明,“声漫步法”和主观问卷调查法对于声景元素喜好度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如表1所示。
2 不同区域声景观差异性分析
景观的属性(声景观的组成和声级,以及视觉景观的构成)决定了景观视听综合评价结果。景观属性发生改变的同时,对景观的评价也在改变视觉景观认知评价、声景观认知评价及景观视听综合评价。大学校园不同区域因景观属性不同而在声景观评价上存在着差异性。
2.1生活区
生活区主要包括学生生活起居所处的宿舍园区。
(1)声舒适度上,该区域总体声舒适度排列第二。这一区域主要是宿舍建筑、宅间绿地和道路组成,声景观营造主要源于宅间绿地部分的树叶声和鸟鸣声,以及源于道路通行人群的谈话声。生活区室外环境属于较低停留程度的区域,人们在此区域主要以通行为主,少有停留聚集,因而无论是下课时段还是课间时段,都能顺应其属性而营造出较为舒适的声景觀环境。
(2)在时间段上,上课时段该区域的感受性词汇主要是舒适的、平静的,而课间时段该区域的感受性词汇则是舒适的、生动的。说明学生上下课对这一区域还是存在比较显著的影响,在上课时段生活区因为鲜有学生在此活动,总体响度都比较小,主要的声景观营造来源于作为背景音的树叶声、鸟叫声以及偶尔出现的谈话声;而课间时段,生活区的声元素几乎全部来源于学生们的交谈声以及特定时段(午饭期间和晚饭期间)的源于学校广播站的音乐声,响度大,给人生动且朝气蓬勃的感受。
(3)声景观元素影响差异性上,调研过程中发现生活区勾选比例最大即主要声景观元素为树叶声、鸟鸣声2种自然声以及谈话声1种人工声这3种声元素积极程度均表现较高。验证了生活区属于人文场所,因而自然声在此处的积极程度表现不明显,人工声(除了响度过大的喧哗声)在此处的积极程度反而比较高。
2.2临湖休闲区
临湖休闲区主要包括校园临湖的树林、散步道。
(1)声舒适度上,该区域总体声舒适度排列第一。该区域绿化条件好,有大量乔木引来多种栖息于此的鸟类。声景观营造主要源于校园湖泊的流水声、各种栖息的鸟类和水体禽类所发出的呜叫声。临湖休闲区人群停留程度高,且停留人群多为安静休闲的附近居民或学生,因而安静程度高,声舒适度高。
(2)在时间段上,“上课时段”和“课间时段”的感受性词汇均主要是舒适的、愉悦的、平静的。说明学生上下课对这一区域不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学生的上下课活动对此区域的人流组成改变不大。
(3)声景观元素影响差异性上,调研过程中发现临湖休闲区勾选比例最大即主要声景观元素为流水声、鸟鸣声两种自然声以及谈话声一种人工声。其中,自然声的积极程度明显高于人工声的积极程度。验证了临湖休闲区属于自然场所,因而自然声在此处的积极程度表现明显,人工声在此处的积极程度则比较低。
2.3教学区
生活区主要包括教学楼及其外围环境区域。
(1)声舒适度上,该区域总体声舒适度排列第三。这一区域主要是教学楼建筑、行道树及草坪绿地和道路组成,声景观营造主要源于行道树及草坪绿地部分的树叶声和鸟鸣声,以及源于道路通行人群的谈话声。因课间时段的谈话喧哗声积极程度较低,所以整体声舒适度欠佳。
(2)在时间段上,上课时段该区域的感受性词汇主要是平静的、舒适的,而课间时段该区域的感受性词汇则是生动的、嘈杂的。说明学生上、下课对这一区域还是存在显著的影响,在于上课时段教学区室外空间因紧靠临湖休闲区,主要声元素为鸟鸣声和树叶声,给人自然的平静舒适感;而课间时段,教学区的打铃声以及学生们大规模集中出现所造成的交谈声、喧哗声,响度大,给人生动但嘈杂的感受。
(3)声景观元素影响差异性上,调研过程中发现教学区勾选比例最大即主要声景观元素为树叶声、鸟鸣声2种自然声以及谈话声、喧哗声、打铃声3种人工声。自然声的积极程度较高而人工声的积极程度较低。验证了教学区属于特殊的人文场所,常态下需要比较安静的环境,因而自然声在此处的积极程度表现较为明显,人工声在此处的积极程度却比较低。
2.4商业区
商业区主要包括学校商业街区的商铺及配套商业街道。
(1)声舒适度上,该区域总体声舒适度排列第四。这一区域主要是商铺等商业界面,声景观营造主要源于商铺店家或者消费者的谈话声以及店家或消费者所播放的音乐声。商业区虽然整体主观感受为趣味生动,但是由于人们的亲自然性,整体声舒适度较低。过去的研究显示,无论在自然环境还是城市空间中,鸟鸣声和水流声总是最受欢迎的声音元素,可以给人以輕松愉悦的感受,我们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鸟鸣声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均得到较高的评价,解释了为何商业区整体声舒适度较低。
(2)在时间段上,“上课时段”和“下课时段”该区域的感受性词汇均为趣味的、生动的。说明学生上下课对这一区域声景观主观评价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在响度方面2个时段却存在着差异。上课时段商业区的主要声元素来源于商家的谈话声以及商家播放的音乐声;而课间时段,商业区的声元素来源于学生们的交谈声,虽然主体不一样,但是给人的主观感受均为趣味生动的。
(3)声景观元素影响差异性上,调研过程中发现商业区勾选比例最大即主要声景观元素为谈话声、音乐声、喧哗声3种人工声。这3种声元素积极程度表现并不低。验证了商业区属于人文场所,因而自然声在此处响度本身过小而积极程度表现不明显,人工声在此处的积极程度比较高。表明以人工声为主的校园区域,鸟鸣流水的自然音所带来的积极程度远远小于以自然声为主的区域。究其原因,是因为分贝较高的人工声(如谈话、喧哗)作为背景音的时候,人们更偏向于热闹的人工声场面。例如:露天茶座的人们在谈话声之外还会借助手机、音响等电子设备来自主增加动感的音乐声以助兴。
3 结语
大学校园人群对大学校园不同区域的声环境需求是不同的,在于不同景观属性区域在声舒适度、不同声景观元素影响差异和时间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就大学校园人群声喜好进行有针对性的声环境设计。这些结果可为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开展大学校园环境改善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