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君
摘要:乡村是离土地最近的地方,也自然是讲述生老病死、落叶归根这种沉重话题的最佳场域。电影《过昭关》用一种诗意的影调、平和的叙述方式将这种根植在土地里的乡村哲学通过一个老者的视角表达出来。导演并未强调戏剧冲突,而是在刻意规避矛盾的前提下选择温暖舒缓的农村空间意向去进行表达,用一个诗意的空间呈现出导演对乡村深藏的情感。
关键词:诗意;乡土哲学;土地;乡村电影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112-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78
青年导演霍猛执导的《过昭关》是一部富有浓郁乡土特色的“乡村旅途”电影,导演用温情的笔触、诗意的叙述方式表达出对鄉村深藏的情感和独特的乡村气质。
一、反类型的诗意叙事
这部获过奖的小成本电影带有一种浓郁的北方乡村诗意韵味。平实的镜头语言,真实的农村场景,质朴的方言和表演等都将这种诗意气质跃然于银幕之上。在这种整体的气质中,导演是以一个“公路片”的形式构筑起整个影片内容的。“中国电影至今没有成熟的公路片类型,只是具备公路片的基本元素”。①
相比于其他那些传统的高潮迭起、意外频生的剧作模式,电影《过昭关》导演并未强调戏剧冲突,而是在刻意规避矛盾的视角下选择温暖舒缓的农村空间意向去进行表达,用一个诗意空间的呈现来表达出导演对乡村深藏的情感。
在人物塑造上,《过昭关》用超脱和睿智的人物气质替换掉了常规类型片中人物的饱满故事和夸张情感。往往电影中人物性格心理的转变是电影转折的关键点所在,在本片中“李福长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民,他一生经过了自然灾害、政治运动、独居、老友先后离开等无数坎坷,但他对于人生的‘过关并不是满身戾气,而是蕴含着中国底层人民生命哲学和生存智慧的通透与和解”②,他始终是以一副超脱淡然的形象贯穿始终,充满着睿智以及对人生的体悟,呈现出一种超脱于各种情感之上的“超我”形象。影片虽名为“过昭关”,但是并没有将“关关难过,关关过”这一主旨物化为具体的事件进行表述,哪怕是爷孙俩的三轮车之旅中也并未有强烈的刺激性矛盾出现。这并不是在逃避现实,而是将影片所要表达的整体气质与人物的形象勾连起来,将人生悲欢离合作为底色用李福长这个乐观豁达的角色展现出来。
就像导演霍猛在访谈中所说,“把很多人生艰难的部分放在背景处,正是因为他经历过这么多的苦难和打击,他经历过痛苦,所以他才觉得更要对这个世界以温柔。”
二、乡土哲学的表达
相对于当下很多导演所热衷于表达的城乡冲突问题,《过昭关》呈现出的乡村景观则更为平和。与很多影视作品中对乡村刻板式、污名式甚至妖魔式的表述相比,电影则在平淡的表述中为乡村正名,流露出创作者对乡村深厚的情感和怀念。
“纯粹、真实”的乡土景观是这种乡村哲学的先验条件。
首先是创作者的个人化的童年记忆试图与观众体验进行共情,影片开头的几个镜头里,街头拿着蒲扇坐在马扎上唠嗑的老人,看孩子的妇女,杂乱又茂盛地攀援在墙上的绿色植物,大家随意的交谈……都是最为真实的中国农村景象。爷爷将宁宁掉落的牙齿放在屋顶瓦片下“长出来的新牙齿比这房檐都齐”的寓言等都能唤起观众的童年记忆引发共鸣。
其次是乡土风景的真实表述,受到成本的限制,原本应该作为重点去突出的乡村风光并未成为视觉上的极致景观,平淡的视听语言也使得全片缺乏一种高层次的质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影片是没有背景音乐的,导演在对乡村真实场景的呈现过程中,蟋蟀、狗叫、蝉鸣、摩托车声等这些最质朴的自然声就是影像的高级背景音,为这种娓娓道来的平淡叙述增添了趣味性。
乡村是离着土地最近的地方,也自然而然是讲述生老病死、落叶归根这种沉重话题的最佳场域。对死亡的思考和情感的克制也体现着影片充溢着的这种乡村哲学。导演将生死等问题以轻描淡写的方式抛出,同时又以一种温润的影像手法将这种“生死”矛盾进行和解。在李福长跋山涉水终于与旧友在病房相见的时候,导演又克制了情感的高潮,在轻松的立场上用一种略带黑色幽默的手法处理了这场生死的高潮戏。跋山涉水后的匆匆一面,李福长的愿望就这么平淡地完成了。结尾处李福长在旧照片上给刚刚离世的旧友韩玉堂画上了代表生命逝去的“句号”后,相片中的四个人只有李福长一个人在世,他满脸沧桑地唱起“我好比哀哀长空雁”时,李福长这个人物的历史感和影片整体的厚度便在银幕上清晰起来。
《过昭关》也有一些瑕疵,比如爷爷这一形象所负载的超然性,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人物身上的不真实感,使得影片在部分段落中说教味十足。另外,影片的总体框架和某些细节上的设置目的性过于直白明显,在影片总体想追求的真实感中造成了不真实感。但是瑕不掩瑜,影片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书写下,将个体记忆与时代联系在一起,并且以一种异于传统的表达立场呈现出来,是国产电影中难得一见的一道景色。
注释:
①廖璇.探析中国公路电影新世纪发展战略[J].电影文学,2015,No.624(003):18-20.
②王文静.《过昭关》:对民间伦理的一次朴素呈现[N].文艺报,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