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学习理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2020-11-23 01:59郭丹丹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郭丹丹

关键词: 服务学习理论;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

摘 要: 服务学习理论为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文章阐述了服务学习理论的特征,分析了在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中引入服务学习理论的意义,从前期、中期与后期三个阶段构建了服务学习理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最后提出了服务学习理论为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立带来的启示,以期促进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0)10-0065-03

近年来,西方国家对服务学习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服务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以经验教育为基础并着眼于服务社区的教育方法,侧重于强调使参与者在实践过程中收获反思和经验,领悟实践中的价值,并以此增强其知识学习能力与社会责任感[1]。这一理论强调为社会服务,与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活动有相似的价值取向,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建设过程中引入服务学习理论是可行的。

1 服务学习理论的特征

服务学习理论是一套系统性较强的理论,具有前期指导明确、中期重视反思、结果强调互惠的特点。

1.1 前期:指导明确

服务学习是一种课程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師会根据服务内容和学生情况制订适宜的课程计划。在这一阶段,教师不仅会提前确定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目标和地点,而且会要求学生在服务过程中及时进行记录并反馈成果。

1.2 过程:注重反思

服务学习强调体验的过程,尤其强调体验是有价值的,而这种价值需要在总结和反思中体现,因此,反思是服务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服务过程中,学生需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然后通过写作、表演等方式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展示出来,此做法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的价值,同时强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

1.3 结果:强调互惠

互惠是指参与服务学习的各主体都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服务学习的前提是学习,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服务。对学生来说,服务学习理论的优势在于有助于其收获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社区而言,学生服务能够为社区解决公共问题,可以使社区受惠。

2 在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中引入服务学习的意义

2.1  注重整合,丰富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

与传统的图书馆志愿服务相比,基于服务学习理论的志愿服务最显著的特征是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即强调学习与服务并重。服务学习理论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的资源整合起来,这种整合不拘泥于任何固有的形式,只要是图书馆的服务项目都可以充分挖掘, 只要是与学生的专业课程有交集,也都可以纳入志愿服务项目中[3]。例如,选择计算机课程的学生可以志愿参与数据库构建工作,选择图书馆课程的学生可以参与图书采访与编目工作。总之,在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中引入服务学习理论,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而且有助于丰富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

2.2  重视反思,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的功效

反思是服务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促使学生将“服务经验”转化为“学习因素”的内在驱动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而言,反思是连接服务与学习的必要桥梁[4]。服务学习理念强调反思的重要性,只有重视反思,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推动学生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的提升。

2.3  沟通合作,促进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的优化实施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学生不能与社会脱节,高校只有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与社会相关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拓展图书馆志愿服务范围。例如,服务项目可以由高校图书馆、社会合作单位与志愿者共同制订和设计,从而达到提升技能与服务社会两方面兼顾的效果[5]。

3 服务学习理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建立流程

3.1 实施前期:计划和培训

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实施前期阶段包括计划与培训两个环节。计划是整个活动的实施纲领,对学生志愿服务具有宏观指导作用。高校图书馆应牵头组建志愿者团队,选择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馆员为指导教师,根据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和社会合作关系确定服务地点与岗位信息[6]。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服务学习相关概念、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

3.2 实施中期:服务与反思

目前,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主要可以分为四 种模式,详见表1。由表1可知,图书馆专业性志愿服务、非图书馆专业性志愿服务、结合图书馆业务志愿服务与结合社会项目志愿服务模式在内容上有细微的差别,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可根据本校专业设置以及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等选择恰当的服务模式。反思是服务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高校图书馆需要指导志愿者撰写日志,督促其在服务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二是志愿者可以建立团队,以小组的形式分享服务心得、经验或共同探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服务做好准备。

3.3 实施后期:评价与激励

在实施后期,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可细化为评价和激励两个环节,评价是对学生志愿工作的系统总结,是将服务过渡到知识的重要步骤。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的评价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侧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即对志愿服务的优缺点、认知、技能等进行评价。二是侧重于结果的总结性评价,即以预先设定目标的完成度为衡量标准。激励则是学生志愿服务的最终环节,如:上海交通大学就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分享中心,借此对学生服务成果进行展示并起到宣传与激励的作用。

4 服务学习理论为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带来的启示

4.1 开设志愿服务课程

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将专业课程与志愿服务建立联系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服务学习的重点就是将志愿服务系统化、课程化,以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服务學习课程是实施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活动的重要载体。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学生志愿者的个人兴趣、学科专业采取合适的方式设置课程:一是开设《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课程,以学生为对象编订教材。二是根据知识、能力、价值观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三是授予参与志愿活动的学生学分并记入档案,体现学校对志愿服务的重视。

4.2 提供嵌入式服务

目前,志愿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图书馆应意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主动拓展志愿服务范围,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客观限制,提供教学和科研的嵌入式服务,为志愿服务提供专业人才。现阶段,已有部分高校将学生志愿服务分解为学科服务、宣传推广、业务外包等具体项目,并以这些项目为依托鼓励大学生通过集体参与的形式加入志愿服务团队中。

4.3 实施创新创业项目

目前,有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服务学习理论可以为这两个要素搭建桥梁,促进学生实现毕业即就业的平稳过渡。高校图书馆要鼓励学生志愿者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在服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志愿者将志愿服务与志愿规划结合起来,争取利用志愿服务的机会提高业务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综上所述,服务学习理论注重反思与强调互惠等特点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契机。2014年,教育部提出要将志愿服务纳入大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对于大学生来说,服务与学习分别属于实践和理论两个不同领域,基于服务学习理论的志愿服务不仅可以打通二者之间的壁垒,也有助于推动图书馆的转型和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夏青,赵冰.服务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启示[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7(1):92-96.

[2] 欧小波.基于服务学习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4):55-59.

[3] 卓高生,易招娣.服务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策略探析[J].河北学刊,2014(3):155-158.

[4]  李婧迟.美国“服务—学习”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 王锐兰,王恬.国内外高校志愿服务教育研究进展及评价[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81-85.

[6] 王瑾雯.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改进策略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