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朗读教学感受语言文字魅力

2020-11-23 07:31袁振玲
黑河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表达朗读教学审美能力

袁振玲

[摘 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教学,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为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朗读教学论与阅读认知心理不难看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读”字。通过有效“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书、熟读书并且指导学生读好书。文章围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进行阐述,旨在让小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关键词]朗读教学;表达;情境;审美能力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以语文教学为例,提倡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形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学生自主阅读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朗读课文,而是要让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知识,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人际交往能力。

一、力求准确发音,感受语言文字音韵

朗读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发音。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课文中的情境生动呈现在眼前,仿佛置身其中,再辅以准确的发音给人以生动形象的体验。在朗读时,发音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普通话是我国目前通用的交流用语,但是朗读课文和日常交流所使用的普通话存在一些区别。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语言风格迥异,在朗读课文时学生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带有一点家乡口音的发音,这样读出来的课文无法生动形象表达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因此,普通话是最适合用来朗读课文的语言。同时,某些课文中虽然使用相同的字,但联系上下文语境,在朗读相同文字时需要适当变化一下发音,此类现象也普遍应用于某些固定词语中。例如:“哥哥”两个字,若单独拆开看,两个字的读音都读一声,但若两个词组合成一个词语,则第一个“ge”发一声,第二个“ge”顺势发轻声,这样才不会显得突兀。另外对于一些容易发错的读音例如:“l”和“n”“zh”和“z”等,需要经过不断练习,克服发音上的缺陷,在一开始练习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地纠正这些读音。

二、明确朗读目标,制定朗读教学计划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重知识、重技能、轻朗读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的教师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朗读这一环节。事实如此,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朗读课文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基本以书面作业为主,课堂上的朗读时间有限,学生在朗读时也没有具体的计划,只是按照教师的安排朗读课文,具有一定随意性。对此,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纠正学生的发音,让学生使用正确的发音朗读课文。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为朗读课文留下充分时间,并且要制定相应的朗读计划,或者将一篇课文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自主分配朗读段落,朗读完成后还要解决相应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制定一份阅读计划,按照步骤引导学生完成文章的学习。第一步首先要保证学生没有不认识的生字,要把不认识的字消灭在预习阶段。第二步需要学生能理解文章所讲述的事情,了解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后要求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将自己带入到故事主人公的心理,渲染气氛。第三需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与教师、同学交流自己理解的故事含义,谈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等。

三、突出主体地位,灵活开展朗读教学

在开展朗读教学时,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不脱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朗读,在朗读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语文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调动积极情绪,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发言,利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典故或日常生活中的知识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同龄人之间更加容易产生情绪、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朗读课上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多听、多讨论,让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中丰富体验。例如:在学习《猫》这篇课文时,在第一遍朗读完成后,教师可以询问班级中有没有学生喜欢小猫,有没有学生家里养猫。让喜欢小猫的学生回答假如自己养一只猫,想象中的猫是什么样子;让家里有猫的学生描述自己家猫的生活状态,适当模仿猫的动作等。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是没有养猫的,一组是养过猫的,让两组学生进行一场关于猫的讨论,结合课文中对猫的描述让没有养猫的学生建立对猫的初步认识,以便开展后续学习。

四、创设诵读情境,读出文中表达的情趣

学习和兴趣是密不可分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途径。在朗读课教学时,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兴趣去了解和阅读课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刻得以充分体现,教师通过借助教学工具和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例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视觉和听觉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去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愿望。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观潮的视频,学生在课堂伊始就被观潮的盛况所震撼,激发起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每朗读完一个段落就给学生观看这一段相应的视频,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段落内容,还能为下面的段落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观潮》这篇课文属于科普文章,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欣赏到浪潮涌来时刻的壮观,也能了解到观潮这一盛大活动的历史由来,通过多媒体仿佛身临其境观看潮涌时的壮观景象。

五、精心挖掘课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安排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朗读这些文章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朗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文章所蕴含的意义,感受文章的魅力,进入文章所塑造的情景,从而达到综合素质共同发展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在朗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在课文中能找到与自己的心理产生共鸣之处。同时,带领学生在朗读中发现美丽而不同寻常的景色,拓宽学生的眼界,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景色的课文,如《赵州桥》《长城》《颐和园》等,在朗读此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描述的景象,并通过生动的朗读和一定的描述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这样,学生不仅通过朗读课文学到了知识,还能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學习到一些描写景色的写作手法。

六、建立评价体系,保持学生的朗读兴趣

布鲁姆的教学观告诉我们,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隐形措施。众所周知,学生在完成一件任务时,最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或点评,从而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科学评价,在学生朗读时随时纠正学生出现的发音或情绪问题,以正确的方式继续朗读。例如:在学习《七律?长征》这首诗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朗诵这首诗时要配合激昂、高亢的情感。学生完成朗读后,教师要就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朗读,不断提高朗读水平。若学生朗读时语调平缓,不能体现当时战争的艰辛和红军战胜敌人的决心,教师要指导学生改正朗诵的语气;若学生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表现良好,气势到位,充分体现出长征的艰难困苦以及作者写作时激动的心情,教师不要吝啬夸奖的语言,通过对学生的夸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继续保持朗读课文的这种激情,同时为其他同学做一个好的表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及口语交流能力,就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情感,并在阅读中拓宽眼界,提高审美能力,最终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旭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06).

[2]王翠兰.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J].科教创新导刊,2013,(24).

[3]王明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生之友,2010,(06).

[4]孟广珍.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J].北极光,2015,(09).

[5]曾得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朗读教学[J].科普童话,2015,(46).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表达朗读教学审美能力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