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
或许很多藏家都有这样的感受——收藏是讲究缘分和运气的。有时对某件藏品心仪已久,但却“踏破铁鞋无觅处”,而有时却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初秋的北京天朗气清,去乡野郊游,没想到还有意外的收获。在燕山脚下一个古村的集市上,本想买些当地瓜果蔬菜带回去尝鲜,在一个卖旧货的摊位上,几枚放在破铁皮盒子里的铜钱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力。一番挑拣,竟然惊喜地发现了一枚寻觅已久的“绿耳”马钱!
最早听说“绿耳”这个名字,是在马术俱乐部一本介绍历史名马的刊物里。当时感觉古人起的这个名字非常特别,所以印象深刻,难不成历史上真有“绿色耳朵的马”?
后来才了解到,“绿耳”又名“绿駬”,虽没有“绿色耳朵”,但却是一匹不可多得的良马,为周穆王的八骏之一,最早见于《穆天子传》:“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绿耳”之称,源于它的毛色青黄,想必四蹄奔腾迅疾犹如绿色之风过耳,故得此名。
在《淮南子》卷九《主术训》中曾记载:“夫华骝、绿耳,一日而至千里……”
《山海经》中也记载过周穆王乘御驾八骏与西王母瑶池相会的故事。
据历史记载,将诸如“绿耳”这些名马的图案和名号铸造成钱币的样子,可以追溯至盛行于宋代的一种博弈游戏“打马”,而少为人知的是,著名词人李清照就曾是这种游戏的热衷追捧者,用时下的称呼是当之无愧的“粉丝”。
宋代打马游戏能够留名后世,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她的那篇《打马图序》。文中,她自叙喜欢博弈之戏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而且对博弈颇有自己的见解:“惠则通,通则无所不达;专即精,精即无所不妙……夫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予性专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食事,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可见这位才女精通多种博弈游戏,因为天性聪颖,又能钻研,所以常常是精进的赢家。
《打马图序》写于宋绍兴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当时正值金兵与宋朝战乱纷飞,她与赵明诚多年收藏的金石书画文玩在逃难的颠沛流离中几乎失散殆尽。赵明诚病逝后,李清照凄凉无助,她随船沿钱塘江抵达金华躲在了陈姓亲友家里。稍有安定,或许是为了排遣生活的苦涩寂寥,抑或是天性使然,李清照想起了她最喜欢的博弈游戏。原有的博具散失在亡命途中,世传的博具要么她觉得俗鄙不堪,要么简陋直白难施智巧,要么劳心费神对手太少不够热闹,对比之下,在李清照的眼中,值得一玩的打马虽可称为“闺房雅戏”,但缺少了些“文采”。于是,她在以往打马游戏的基础上,自创了一种新的打马玩儿法“命辞打马”,并在《打马图序》中写明“自易安居士始也”,其开先河之功希望得到后世的认可。
据有关记载,历代打马游戏所用的打马格钱(俗称马钱)数量各有不同。明代黄一正所著类书《事物绀珠》载:“打马用铜或牙角为样钱,共五十四枚,上刻良马,布图四面以投子掷之。”南宋藏书家郑寅所著《打马图式》记载用50枚,而李清照的《打马图经》记载用20枚。无论数量多寡,这些马钱都以古代的名将名马为铸造内容,有的正面币文铸名将名马的名称、背面铸名将名马的图形。有的只有名马图形无文字,也有的只有名将名马文字但无图形。这其中除了周穆王的八骏、唐太宗的昭陵六骏,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多名将如孙膑、孙武、廉颇、乐毅等等赫然在列。及至清代打马游戏渐渐失传,民间遗留下来的马钱也转而成为了人们辟邪祈福的装饰赏玩之物。
在当代钱币收藏的门类中,马钱属于民俗钱,目前还未见有完整的传世整套马钱钱币集藏,多为一些零散的样式面世。笔者因为是马术爱好者,同时又是钱币收藏爱好者,所以一直很喜欢收藏马钱,也有几枚私藏。这不在于钱币本身的市场价值高低,而在于与钱币相关的历史内涵和生活趣味。
前不久,适逢疫情之后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重新开放,恰好有幸聆听了高小龙馆长的精彩讲解,并在民俗钱币展厅看到了几枚我所没有的马钱,这不禁又激起了我对马钱的浓厚兴趣。没想到天遂人愿,这次在农村的集市上竟能轻易收到一枚“绿耳”,好像伯乐遇见了千里马,于是欣欣然把它“牵”回了家。
李清照晚年的生活如她的词《声声慢》中描写得冷冷清清,凄凄切切。或许当她手执马钱,专注于打马博戏并小胜之时,也曾让她暂且忘怀眼前的困苦,忆起昔日和赵明诚二人尽享金石收藏之乐的甜蜜时光。此刻,我摩挲把玩着“绿耳”,思緒忽而穿越到瑶池之滨西王母的绮窗微开,忽而又穿越到古战场骏马驰骋沙场的英姿勃发,收藏之乐尽在不言之中,易安居士若天上有感,大概也会嘴角上扬颔首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