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飞
摘 要:随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受重视程度的攀升,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小学生日常学习的点滴中去,帮助小学生在学习、成长的点滴中获得知识和心理双方面成长更是成为了当下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本文从小学数学学科出发,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实践的举措,希望能为后续小学生成长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实践
引言: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时期,只有在这一阶段重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保障学生茁壮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人。在这一研究背景下,小学学科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间的融通性愈发受到人们关注,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将小学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对小学生学科教育的同时实现对小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有效培育就显得格外重要。由此,本文从笔者以往小学教育经验出发,提出四项能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举措,希望能对后续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践行提供参考。
一、从学生心理出发,展开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的融合
如果想实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教师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回归到小学生心理中去,从小学生心理的切实需求出发,了解学生们的困难并以学生们的困难为基准融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此收获预期的融合教育目标。比如,在讲解人教版6年级“分数乘法”课程时,由于这一课程具备一定的难度,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解析同类型分数乘法题目时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不自信的情况,这一情况就很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就应从学生这一课程学习时常出现的不自信心理出发,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营造更多表达自己想法、阐明自己思路的机会,让学生们在实践、表述中逐步强化自己对这一分数乘法问题的理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间的有机融合。
二、从学生思维出发,实现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的融合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侧重逐渐倾向于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但是,由于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性,导致学生面对数学问题表现出的状态、反馈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鉴于此,教师在后续融合小学数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应从这一差异出发,引导学生重视对自己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以此收获更好的融合教育效果,解决以往课程中无法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问题。比如,在讲解人教版6年级数学“负数”问题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预报”入手,通过为学生创设不同“天气预报”场景的方式提高不同能力层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感,以此让学生们通过天气预报中有关“零下”“零上”等知识了解数学课堂中“负数”的定义,收获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解决学生因无法理解教师教学而出现的思维空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成长。
三、从学习方法出发,实现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的融合
结合笔者以往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经验,笔者认为在未来融合过程中如果想收获预期的融合效果,教师们也应从为学生筛选适合其年龄、心理需求的教学方法出发,让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心理,凸显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价值。比如,在讲解“圆柱与圆锥”问题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参与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们在针对讨论问题进行研究、交流的同时强化自己的内心,以此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数学教学之间的融通,助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凭借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一课程中的应用也能实现对学生团队精神、协作思维的培养,凸显融合教育的价值所在。
四、从教学评价出发,实现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的融合
回顧以往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发现不恰当的评价也是小学教育中比较容易影响小学生心理的主要问题。所以,在优化小学数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效果的环节,教师也可以尝试将更积极、正面的教学评价方式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去,通过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方式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到课程知识研究中的积极性,实现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融合的效果。比如,在评价小学生“扇形统计图”学习成效时,教师就应将譬如“你真棒!”“老师怎么没想到你这样的方法”等融入到课程中,以此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目标,助力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成熟度远超往年同年级小学生的现代小学生,展开科学的数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已经成为了当下实现小学教育目标的必然举措。所以,在未来融合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应从学生心理出发,思考适合当代小学生成长现状的融合方案,以此收获更好的融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淑玲.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5):47-48.
[2]苟芳源.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教育革新,2019(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