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一词的本意并不含有“进步”的意思。进化,可以变得复杂高级,也可以变得简单原始。人群中各种持续稳定的变化,都可以叫做进化。进化让人类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日前,澳大利亚马切伊·亨内贝格教授团队发表了一篇题为《人类前臂正中动脉留存现象近期增多:一项微进化变化》的论文。论文指出,大部分人出生以后,正中动脉在大约8周后就渐渐萎缩了,取而代之的是桡动脉和尺动脉。可并不是所有人的正中动脉都会萎缩,结果有的人有正中动脉,有的人却没有。它体现了人体特征在人群中的多样性。
人类还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各种变化
人类在不同个体之间,里里外外的各种特征存在着各种差异,这就是多样性。
研究发现,这种多样性往往在人群之间有差异,但在同一种人群中相对稳定。比如,欧洲人群中金色头发比较多,东亚人群中金发就非常少。东亚人群经历了数万年历史,金发在人群中的比例也并没有改变。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各种特征都相对稳定,没有什么变化,进化的脚步仿佛就停下来了。人类到底有没有在变化,并不容易观察。
亨内贝格教授团队这篇论文的研究,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正中动脉在19世纪80年代的澳大利亚人群中的比例大约是10%,在20世纪90年代的比例大约是30%,而现在比例上升到了35%。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持续发展下去,不出100年,澳大利亚人都会有正中动脉了。这样看来,人类还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各种变化。这算不算进化呢?人类还在进化吗?
微进化改变人群面貌
其实,人群中的各种持续稳定的变化,都可以叫做进化。从程度上,进化分为两种:从一个旧的物种变成一个新的物种,叫做宏进化;在物种内部从一个样子变成另一个样子,叫做微进化。正中动脉在人群中由少变多,是一种典型的微进化。
是什么原因推动了微进化呢?微进化需要“素材”。如果人类从来没有正中动脉,或者没人出生后保留正中动脉,那就不存在“由少变多”了。任何表型特征都有基因影响的影子。所以,进化首先要有基因突变,然后各种因素让这些有基因突变的人渐渐变多或者变少,让进化最终改变人群的面貌。
自然选择的力量
导致基因突变携带者比例改变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自然选择。如果一个突变对生存有危害,拥有它的个体生存能力比其他人弱,就会被自然选择渐渐淘汰。
自然选择的因素同样也是复杂多样的,有的是持续存在而缓慢作用,有的短暂存在但是作用很强。短暂自然选择最典型的就是瘟疫,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杀死了很多人,存活下来的人显然抵抗能力更强,造成的结果是瘟疫前后的欧洲人相关基因比例完全不一样。
不仅仅是极端环境,当地环境影响也是一个因素。比如中国各地饮食差异非常大,这也在悄然之间改变了我们的基因比例。
进化让人类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因此,保護人类的各种多样性,人类才会有安全的未来。
(《环球》2020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