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摘要:钱选花鸟画设色清雅自然,气息高古典雅,有别于南宋宫廷化风格而走向文人“士气”,其花鸟画独特的审美意象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关键词:钱选;花鸟画;意象;《八花图》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0-0036-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23
一、意象美学的概念
“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是有意之象,是人的精神外化。谢赫“六法”论第一个讲到的就是“气韵生动”,“气韵”是笔意凝练所成心象的绘画气象。意,在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指:“本意、意念、意识、意义等。《庄子·天道》指出:“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这里的意是在找寻依托的境。汤垕《画鉴·画论》:“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耳。”汤垕所指出的“形似”是实体之形,而“以意写之”是心意之形,这其中需要一个转换,即它需要立“象”。而“象”,是美学范畴:指审美现象、指审美想象、或指审美形象。“意象”是画者心象的外化。任何有价值的艺术形象的创造,都蕴含着艺术家有情、有意、有界的审美意象。
二、钱选绘画的意象审美
钱选(约1235—1299年),字舜举,号玉潭,晚年更号霅溪翁,湖州人(今浙江吴兴)人。南宋景定三年乡贡进士。善人物、山水、花鸟,尤其善作折枝,笔法高意,提倡士气说,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他的花鸟画追寻传统宗法,深藏缅怀先宋的隐隐遗民之心,在南宋审美格调上加以变化创造了独特审美意象的花鸟画风格。
《八花图》是其早期接近于南宋绘画特征的折枝代表作品。图中绘有海棠、杏花、梨花、栀子花、水仙花等八种花卉。赵孟頫所评:“舜举作著色花,妙处政(正)在生意浮动耳”一语,“妙”究竟指什么,虽未明言,但可以肯定钱选花鸟画中其耐人寻味的审美意象值得肯定。
1.造型意象美。宋徽宗画学理念讲究“格物之精”的造型美。所谓“格物”,是对物形、物理的求“精”和“准”,即对每一件事物的每一个细节,都有非常细致严谨的方法去分析和研究,探索其理和原因,例如观察一片叶子的形态时,我们不仅要看它的形状、颜色,还要对它复杂而精密的结构组织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表现。宋代画家在绘画创作上将这种“格物”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八花图》全篇表现的这八种花卉以多样姿态集于一卷,所有的出枝都是自下而上,保留了花木自然之生长姿态。钱选的花鸟画早年师于赵昌,注重对自然的写生,故画家善于写出花卉的细节变化。画中墨线细致的勾勒出花朵的层层花瓣,折枝的部分将枝干原始样貌形态直观的展现于画面,写出自然之生意,又无一丝娇柔造作之态。在造型的整理上画家处理具有平面感,比如海棠花、梅花的花瓣,比较匀整。整幅画卷,造型恪守格物之精,且又具简约概括的平面装饰感,和“士气”的清冷、典雅,突显古拙的韵味。表现画家崇尚自然之美,和隐逸清雅气息。
2.构图意象美。《八花图》是钱选折枝花鸟的代表作。折枝,即离开母树被折裂撕带的树皮,强调折痕的断裂面,表明了南宋花鸟画家处理折枝的一种心态特点。谢赫“六法”论中其中一法为“经营位置”,就是构图学。画家用心经营每枝花朵的折枝姿势,犹如婀娜的少女,有的好似俯身取物之姿、有的好似端庄典雅的站立、有的好似舞动衣袖的轻盈、有的好似傲雪凝姿。一花一品,一个姿态一种韵味。画家取折枝构图经营这几枝花卉,更显简约装饰美感。花草的自然纯净之美,像是在诉说花草本弱小但能取天地精华而得自然之美的力量,傲然于世。这样干净、纯粹的绘画面貌,是画家所具备的“士气”之体现。
3.设色意象美。钱选花鸟画初期面貌是典型的宋代院体画风。然而可贵的是,他能以文儒之士变为清澈的面貌。赵孟頫题跋钱选《八花图》曰:“右吴兴钱选舜举所画八画真迹,虽风格似近体,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风格似近体”,是指钱选花鸟画有南宋风格的东西。然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是指钱选设色有别于宋人的地方。通观《八花图》卷,淡雅的色调犹如空濛山色里隐现的景色,清轻透彻。细观《八花图》局部,枝梗、花朵淡墨勾线,花的背面红色略重,正面盛开粉色而白,枝梗赭墨,嫩枝青红。色之鲜嫩如新放晨露时润泽,又淡雅如清风般明朗。这种感觉跟宋人院体花鸟画相比,雅淡的多。
钱选绘画设色的清雅是在技法上做了一些“减法”,就是减去原先画好的色彩,在《花鸟图》卷、《梨花图》卷、以及《八画图》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画家用洗的方法,减去了一些颜色,使其看起来斑斑驳驳,有一种“残意”、“残年”的意味,这种审美意象隐隐透出画家对痛失南宋故土的遗民情伤。
纵观钱选的花鸟画,在儒学、士大夫的文化背景下,继承了宋代“格物”造型,又兼具平面装饰感和“士气”清冷、典雅的审美意象。其花鸟画艺术价值在元代具有轉折、开创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孔六庆.中国花鸟画史[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7.
[2]田黎明.缘物若水[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
[3]李青.中国艺术与意象美学[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