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理学院 方子强(通讯作者)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阳涵之 李姗珊 周爽
会展业与旅游业两者是相辅相成,互有关联的。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衍生出了会展旅游的新形式,对比普通旅游,会展旅游具有关联行业多、成本低、消费群体优质等优点。目前,会展旅游已经成为会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术界研究热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CCES)提供的《2019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四川省以953场展览、1020.84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位列全国第五,是我国西部会展业发展的最大增长极。省会成都在2019年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稳居第四位。四川省无疑已经是我国会展大省,在《四川省“十三五”会展业发展规划》下,四川省会展业也慢慢从会展大省转型为会展强省。同时,四川地区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等旅游资源。实现四川省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有重要意义。国内文献对会展旅游的研究相当丰富,学者们主要从会展旅游发展路径与策略、会展旅游的营销策略与管理模式、会展旅游竞争力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会展旅游发展与策略上,学者针对不同地区对地区会展旅游现状作分析并研究会展旅游的发展路径与策略。王军(2019)对京津冀地区的会展旅游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指出京津冀地区会展旅游存在会展业竞争力不强、河北对比北京和天津地区会展发展基础薄弱、城市群差异明显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会展品牌建设、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等京津冀会展旅游发展策略[1]。逯晓蕾与丛春艳(2019)指出长春市会展行业发展迅猛,办展团队与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但长春市会展旅游存在季节性强、支撑经济不足、办展场馆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出提高品牌效应、构架会展旅游支撑系统等对策建议[2]。吴倩与潘艳芬(2020)通过SWOT分析对泰国曼谷的会展旅游发展进行研究,指出曼谷会展旅游具有区位条件优越、会展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也同时存在旅游安全保障较弱、会展与旅游发展脱节等问题,需要发挥政府干预作用等发展策略以提高曼谷的会展旅游发展[3]。
综上所述,国内有学者对国内多个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会展旅游竞争力、营销与管理均有丰富的研究,但研究成果大多为定性研究,鲜有学者对地区会展旅游协调发展与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这导致对地区的会展旅游发展水平与会展旅游融合发展水平的情况没有更深入的了解,针对四川省的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希望以四川省为例通过耦合协调度分析,探索四川省会展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情况,并根据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提出四川省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近年来,四川省的会展业发展十分迅猛,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给予了四川省会展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四川省“十三五”会展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的颁布为四川省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指导意见,促进着四川省会展业近年来规模化、多元化等方向发展,让四川省会展业做大做强。目前四川省会展的规模已经成为中西部第一,达到全国前列水平。
第二,四川省会展业发展从会展“大”省逐渐转型为会展“强”省。首先,四川省打造出了一批品牌化、国际化的会展品牌,西博会、旅博会等系列会展品牌均已成为国际化的会展品牌,成都市在我国会展城市竞争力中排名位居全国第四,在进一步打造国际会展之都。其次,四川省会展业向专业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展会中逐渐有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相关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开始搭建与完善,展会的举办分类更加清晰,服务水平提高等一系列改进让四川省的会展更加专业化。
第三,打造“一心四区”的会展协同发展格局。在政策指导下,目前四川省会展经济的发展呈现以成都为核心的会展经济增长极,辐射川南、川西北、川东北、攀南四个经济区会展经济发展的模式。四川省将利用成都市会展业优势,扶持各经济区中心城市会展业发展,打造各具特色、层次分明的会展业发展体系。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府腹地,数亿年的地质运动,勾勒出了瑰丽奇美的巴蜀风光。四川拥有九寨沟等5处世界遗产、13处5A级景区、269处4A景区、4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四川省的各项旅游资源均位于全国前列。同时,四川省的旅游行业占GDP收入的很大一部分,2019年四川省旅游业总收入达11594.3亿元,约占全省GDP的四分之一,且旅游收入的增长率达10%以上。在2020年的国庆旅游中,四川省旅游收入超500亿,位列全国第三。四川省旅游业依托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快速发展并已达到全国的前列水平。
由于学术界尚未有一套权威的评价体系对会展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且由于现有学者所建立的评价体系指标存在数据缺失较多,准确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因此,本文选取了2012—2019年四川的会展展览面积用以评价四川省会展历年发展水平,地区展会的展览面积能够很大程度的反映地区的展会规模和会展发展水平。对于旅游业,旅游收入可以很好的反映某地旅游发展的情况,本文选取了2012—2019年四川省的旅游收入用以评价四川省历年发展水平。数据来源于历年《四川统计年鉴》与历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
在使用耦合协调度分析时,需要保证数据在0~1,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于本文选取的正向指标的归一化处理可以表示为:
其中,max表示指标中的最大值,min为最小值。在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个人数据出现0和1,这将导致无法使用耦合协调度分析。因此对于此类数据,本文通过加上或减去0.0001,用来避免赋值数无意义的问题,并且这样处理对结果影响不大。
耦合度C是对两个系统模块之间关联程度的一种度量,耦合度越高代表两个系统之间的联系越多,独立性较弱。反之,则表示两个系统的关联系越小,独立性越强。1996年Valerie Mingworth基于物理学的容量耦合与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提出了多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其中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可以表示为:
其中,C表示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度,U1与U2分别表示为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评价函数。
由于耦合度只能表示两者的关联程度,但不能反映两者的协调水平。因此,还需引入耦合协调度D,D可以表示两者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D可以表示为:
依照上文公式,利用SPSS软件计算得出了2012—2019年四川省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度C、耦合协调度D以及耦合协调度等级,如表2所示。
通过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做出耦合协调度的折现图,如图1所示。
图1 2012—2019年四川省会展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
通过表2可以看出,四川省的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度C非常高,大部分年份耦合度都接近或等于1,系统间存在很大的相互作用,说明会展业与旅游业有非常大的关联。这能很好的反映会展业对旅游业的经济拉动效应,同时会展旅游的新会展形式,对旅游业有极大的正向作用。通过表2与图1可以看出,四川省在2012—2014年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水平仅有0.010、0.231、0.344,都非常低,均处在失调状态,在2015年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快速增长,达到了0.637,已经呈现初步协调发展水平,在2017—2019年,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稳定上升,在2018年已经达到了优质协调。从总体趋势上看,四川省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协调程度从极度失调到优质协调,说明近几年四川省会展旅游业的融合与协同发展越来越好。
表1 耦合协调程度等级划分标准
表2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
优化会展旅游业的管理与营销模式,有利于提高会展旅游行业的运作效率[4]。首先,四川省的会展旅游业管理需要积极学习国外的会展旅游管理模式。国外的会展旅游发展有着较久的历史,相应的也有一套完整且成熟的管理体系,通过学习国外成功的管理模式,吸收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供一套属于四川省或某市州特色特有的会展旅游管理体系。其次,应当成立专业且独立的会展旅游行业的管理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为会展旅游管理提供便利,同时加强行业内的监管,保障会展旅游业的稳定发展。最后,在营销层面上,旅游企业与会展企业加强沟通,将更多的会展商客引流至旅游商,旅游商提供更加多元化、优质的会展旅游产品,针对不同的会展商客,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会展商客的个性化需求。可根据旅游时间、旅游消费模式、商客的个人喜好,提供不同的旅游资源路线。重点在于全面且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吸引到更多的会展商客。
虽然目前四川省会展业发展迅猛,也逐渐做大做强,但其会展服务产业链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改善城市的交通系统。交通系统需为各个会展场馆提供公共交通服务,解决交通拥挤等问题,优化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第二,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相关政策措施吸引优质的高素质人才,建立一体化的会展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培训[5],提高会展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旅客发放电子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监督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为旅客提供专业化、跟踪式的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