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羽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建筑理论学者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研究城市景观时提出,人对场所和环境意义的体验构成了人作为存在的立足点,场所因人而有了“精神”。城市精神的提炼给初识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城市的入口和通道,人们通过了解城市精神,形成对城市的第一印象,进而了解城市的文化。作为一个抽象的标语,城市精神必须通过具体的图像表达出来才可被认知,它可以是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具有标志性的城市道路景观就为城市精神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表达途径。
刘易斯·芒福德有句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文化是体现人类文明生活的主体形式和人类自身价值观最高水平的区域性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定义很多,普遍采用广义的城市文化定义或内涵,即“城市文化是城市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几乎涵盖整个城市人类的所有生产、生活方式。不仅包括教育、科技、文学、艺术、体育、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居民素质、企业管理及政府形象等非物质实体,而且还包括建筑艺术风格、街景美化、广场规划和设计、雕塑装饰、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状况等物质实体”。也就是说,城市文化需要通过具体的城市景观来表达与展现,城市景观是人的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景观的物质形态之间交互关系的结果,人们通过城市景观的感知,认识和体验对这个城市的文化,两者的共同作用形成城市吸引力、竞争力与发展的持续驱动力。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中最具控制性和综合性的空间类型,在当代背景下承担起更多的城市景观责任,它的发展对于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展现着城市文化的气质。
回首道路发展史,我们看到传统生产能力和文化背景下,东西方的城市道路是以街道形态存在的,而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使得传统城市街道空间在新的城市发展中消失或破坏,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又促成现代城市等级道路体系的形成,这就使得当代道路景观基本以交通或相应工程技术为主要目的进行设计,而要展现城市文化更需要回归传统的人性化情怀。城市道路景观涵盖多种文化类型,即地区形象景观、自然景观、商业景观、历史景观、市井民俗景观、时尚创意景观和城市休闲景观等,所有文化景观都与人的体验紧密相连。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精髓,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是由个人与群体、群体与城市以及历史与展望的多元互动所打造出来的,不仅是该城市普世文化和主流意识的高度提炼,也是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城市精神经常作为城市文化的发展指导。
城市精神会通过城市景观传达出来,比如繁华拥挤的广场与街区,不同肤色、不同着装风格的行色匆匆的人,彰显着纽约的多元与自由;大本钟和碎片大厦、古典建筑和摩天大楼、绅士和嬉皮,作为两个面,共同编写着伦敦的理性与宽容;井然有序的交通和发达的立体都市形态,构成了东京的秩序与缜密,而东京塔、樱花与富士山又赋予其浪漫的色彩;巴黎的创新与批判在其城市面貌和建筑发展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城市精神往往通过城市中重要的标志性景观和人文景观得以展现,那么作为城市景观发展核心的道路景观设计,是否与城市精神相契合,对一个城市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两者相得益彰,可加强城市的独特性,增添城市魅力,反之阻碍城市文化的表达。因此,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不仅是对城市精神的提出和城市道路文化景观建设是否得当的检验,也为城市的后续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参考与指导。
车城大道位于成都龙泉驿区,龙泉驿作为融合东进中优两大板块、衔接东西两翼的重要纽带,是实现成都空间重构的重要支点,区域空间发展定位是汽车主导的国家先进制造基地,西部地区的文创休闲高地,川东地区的生产服务中心和成都东部的宜居生活中心。车城大道作为东进中优两大板块的重要分界线,承担着重要的城市展示功能,这座城市蕴含的城市精神是不断创新的汽车产业、先进的生态文明、深远的历史文化、和谐包容的人文环境,其内涵需以大道空间串联起的标志性景观为代表的城市新形象中得以展现,这也是车城大道全线景观结构确定的依据。
从现状来看,车城大道北段周围规划还未实施,需要绿化景观和标识系统以及绿化带与湿地景观的衔接;大道中段属于生态绿化保护区,但没有形成完整的新农村生态景观;大道南段,缺乏开敞空间和文化景观要素。车城大道的景观规划结合龙泉驿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现状,从空间结构上进行策划,通过景观要素的组织和重塑,凸显大道的门户特征,营造中国大车都的文化景观主轴形象,使其成为展现成都现代工业文明的核心轴带和城市精神的先锋营地。具体来说,城市精神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大道景观设计中的四个层面。
“创新”是城市活力的外在表现。空间的“创新”性在于其自身的活力与不断更新的开放态度。车城大道周边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松散,服务功能的规模集聚效应难以形成,汽车一业独大,缺乏与城市规模匹配的其他优势产业,规划需要优化周边汽车产业空间布局,加强汽车文化板块拓展(图1)。
图1 车城大道景观规划分区段进行设计
道路北段用地空间足,重点安排汽车新增用地需求,发展开放高地和区域扩散中心。依托中法、中德园区,打造以汽车制造、物流、贸易为主的板块;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园,为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提供示范;打造汽车文化核心创意区,利用洛带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遗留建筑建设,为汽车博物馆以及相关休闲娱乐项目;在北段的公共绿地范围,规划以汽车为主题的线性公园,拓展车城大道的景观格局,将来发展为市民公园;中段结合中央绿海发展汽车旅游及汽车娱乐板块,建设主题鲜明的特色汽车小镇,以吸纳高峰交流、休闲商务、文化活动等,培育引领西部的文创休闲高地;南段具有科研创新的区位条件,重点安排科创要求高的新兴汽车研发制造功能,控制传统汽车制造规模,打造汽车整车的零部件制造板块。
在规划中利用山水生态基底,引绿入城,将大道两翼片区打造为生态环境示范区,建设“东进”绿色生态新样板。
①以生态网络构建中央绿海空间格局,在基本农田保护基础上,发展林业,结合湿地景观完善都市森林景象,拓展多元化农业休闲功能,由“农业绿海”向“休闲绿海”转变;沿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借鉴纽约中央公园的边界处理,建设开放性的生态小游园,方便行人进入绿海,从而形成大道的生态廊道和休闲空间(图2)。
②明确区域山水结构与道路空间视线,构建开放型的绿色景观格局。为使各区段获得最佳景观朝向,节点之间建立视线廊道,汽车标志元素作为视觉焦点。选取显山可视观景点,保障山体的开敞可视,通过GIS对水平视角下视线,分析生成可视面山脊线作为迎山面边线。采取的路径是从轴线廊道望山,选取城市观山景台与轴线,采用ArcGIS可视度分析与照片拍摄分析方法,对城市观山轴线山体可视区段进行分析,对现状未建区域道路段街区进行适当的高度管控,并结合开敞节点形成观山廊道(图3)。
③完善绿色交通环境。修复现有道路两侧的陡坡形成的水土流失,丰富隔离带的绿化层次,通过在道路两边种植康体植物、抗污染功能的植物,不仅能净化空气,降低人工维护,也有利于市民提升自我保健意识;开辟“绿道”跑道和自行车道,将城市快速跑道与市民的“慢”生活并行,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绿色道路。
车城大道目前的问题是过于重视机动车的通行能力,而道路空间是线性开放空间,使用者的穿梭体验是非常重要的,道路人的活动更加赋予其空间魅力,因此道路景观设计需要培育人的活动。一方面,提升大道皇冠湖区域开敞空间的品质,皇冠湖中心承担市级创新、商业商务、交通枢纽等多项国家中心城市服务功能,规划中设计了开放型空间结构和延展的临湖界面以提供高品质服务设施的承载空间,重建皇冠湖景观廊桥步道,凸显水域的生态效果,塑造车城大道的滨湖走廊与市民休闲广场;另一方面,在缺乏完整开敞空间的道路南段区域,结合未建区域提出合理空间引导,着重对规划集中绿地进行详细景观设计以及建筑退线控制,以形成城市开敞空间,结合汽车文化打造特色区域,合理安排休憩设施、城市家具、标识系统和过街天桥,创造更多的边界、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
图2 利用山水生态基底打造中央绿海形成区域生态景观核心 图3 选取显山可视观景点,保障山体的开敞可视
城市道路景观风格的多样性表达着一个城市的态度。作为城市景观轴线的车城大道是有历史层级、不断更新、开放性的空间,不仅彰显了其突破常规、推陈出新的属性,亦鲜明表达着包容的态度。
龙泉驿以四大文化闻名。代表当代的“汽车文化”在道路空间中通过重要景观节点即雕塑展示出来,如大道入口具有时代感、速度感的汽车形象雕塑是龙泉驿这座城市产业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的物化体现,在道路南段是较为成熟的产业区,利用雕塑及公共元素的点状设计强化汽车文化特征;龙泉驿拥有历史悠久的“古驿文化”,曾是蜀地重要的陆路驿站,是文化交流和各族汇集的所在地,也是当今中国西部最大的客家聚居区,而2014年的建立的“成都中法生态园”又发展起了中法文化,由此可见,历史古城古往今来,所有的文化来到龙泉驿得以传播,始终传承着“融合”的时代精神;龙泉驿的桃花规模居全国十大桃花观赏地之首,有浪漫休闲的“桃花文化”,规划中取与桃都大道交叉口路段种植桃花,在花开季节,大道将成为展示龙泉驿地域文化景观的最佳场所。车城大道空间是古典的、当代的、民族的、外来的,建筑与景观共同谱写着复杂而精妙的交响乐,鲜明地表达着包容的态度。
在进行道路景观规划时应首先进行基于城市文化的城市精神研究,从而引导城市发展的主动力。纵贯龙泉驿的车城大道是城市形象最重要的特征,它串联了标志性景观以及城市的历史与未来,是城市精神的缩影,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依据,它的布局与景观嬗变体现了当地文化与城市精神的变迁。但一座城市的文化与城市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城市道路景观也在相互影响中不断的变化、扩充、完善或消亡。在经济与交通高速发展,信息共享、审美雷同的当今社会,城市很容易丧失自己独特的个性,成为扁平化、同质化的城市,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景观的构建、维持和表达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