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境内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历史悠久。为有效贯彻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计划利用3年时间开展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以突破当前水产养殖发展面临的制约,探索养殖方式和结构的转型之路。
按照生产与生态、质量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2018 年张家港市出台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为池塘改造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政策基础。方案要求对区域内相对集中连片达50 亩以上(以镇、村为单位)且具备改造条件的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共计面积4 500亩。此次改造涵盖了不同养殖品种和模式,明确了池塘标准化改造以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为目标,既要提升发展基础,也要实现节能减排。
池塘标准化改造要求统筹设计池塘养殖区、尾水净化区和设施配套区,主要是对实施区域内的池塘改建、清淤、筑埂、护坡、围栏、进排水、生产道路、净化池及管理用房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造或修缮。通过一年的施工改造,第一批改造后的养殖池塘整体环境得到了较大改观,道路、护坡的改造既方便了生产管理,又提升了整体形象。尤其是部分年久未清淤的池塘,经过改造工程,池塘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池塘标准化改造要求进、排水系统分设,净化区由沉淀区、曝气区等多个区域组成。净化区面积可根据养殖品种、模式而定,占养殖区比例在8%~20%,一般而言,常规鱼养殖池塘的净化区面积比虾蟹池塘要高。针对净化区设计,各家设计单位通过学习德清、苏州地区的一些治理经验,主要采用三级净化(三池两坝)模式,设置沉淀池(区)、生态沟渠(暗管)、曝气池和生物净化池等,通过物理和生物技术,对尾水进行处理。
由于张家港市还有不少零散小池塘,为做到因地制宜实施改造,小面积虾蟹池塘采用原位湿地修复的模式,不新建过滤坝,采用分级净化、多层过滤的模式,以过滤网替代过滤坝,并固化微生物。针对各个点位的水处理,原则上要求实现内循环利用,客观条件达不到内循环要求的池塘,采用净化后达标外排的模式。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不同模式下的水质处理效果,在全市范围选取了16 个点位定期开展水质指标检测,包括水源水、池塘水和养殖尾水,检测指标包括高锰酸盐、总磷、总氮等9个指标。采样方法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进行,检测方法参照国标相对应的方法,时间从2019年8月-2020年7月。从现有的检测数据看,各个点位水质指标数值均符合《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三级标准。同时,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发布病害预测预报,指导养殖单位做好水质管理,有效控制了病害发生。
全市将开展标准化改造的池塘纳入养殖区,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鉴于池塘改造工作刚开始,不管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还是养殖主体,都是“新手”。兼听则明,沟通是硬道理;循序渐进,施工是试金石。在改造方案的设计上,既要听取养殖主体的生产建议,也要综合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务等部门的政策建议,尽可能高效利用好养殖区域。
由于渔业生产的特殊性,改造施工与养殖生产在时间上会有一定的限制性。水产品大多集中在冬季出塘上市,晚一点的还要囤到春节销售,但是此阶段气温较低,雨水较多,对施工质量有一定影响。如果安排在其他时间施工,势必又会影响正常的养殖生产。因此,施工改造一定要抢抓“黄金期”,可采取跨年度的改造方式,先改造1~2 个塘以备后用。在苗种放养期,鼓励采取“一次放苗、后期分塘”的方式,兼顾施工和生产。
由于水产养殖池塘分布零散、面积小,而涉及的养殖主体众多,靠单一的主体去实施标准化改造则标准低、难度大。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采用市、镇、村三级联动的架构开展,改造工程全部由市、镇两级财政投资,市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财政、水务、环保部门联合统筹全市工作开展,各镇、区政府为项目实施主体,行政村负责与养殖单位协调沟通。与原来以养殖单位实施、项目采取补助的形式相比,政府作为推动主体,实现了评审、论证、批复、立项、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在方案设计、政策协调、投资程度等方面更有力度。但是,由于政府部门职责不同,牵头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工作流程,加强协调、联合推动。
鱼池和蟹池的护坡选材不同,用材主要有木桩、黑膜、人工草皮等,根据土质情况而定,主要防坍塌。鱼池护坡时要考虑鱼类投喂区抢食形成的涌浪长期对护坡造成的压力,加强部分区域护坡强度。蟹池护坡用材有网片、黑膜、人工草坪、绿化草坪等,既要美观,还要防滑、防杂草。护坡材料铺设过程中要考虑河蟹爬动、上岸的习性,在材料接缝、嵌土时要注意施工工艺,接缝要紧、入土要深,最好加铺一层土。针对不同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的实际情况,在护坡的改造过程中要因地制宜。
目前尾水区的悬浮物质拦截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基础建设为主,例如建设多条过滤坝,依据不同的池塘情况主要为“三区两坝”形式,增加水流的过滤流程。过滤坝中层铺设陶粒、煤炭、砂砾等滤料,上层覆盖沙土、膜布等,方便今后滤料更换。另一种是以设施设备为主,主要为“三区多网”形式,设置多层多道网片,过滤拦截悬浮物质,再利用生物毛刷等进行吸附,特点是成本低、便于更换清洗,适合于小规模内循环养殖。针对不同的改造处理模式的长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尤其是加强日常的长效管理,才能维护好标准化池塘长久的功能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