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瑞珍
线上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借助网络授课平台(如腾讯课堂、钉钉直播、QQ直播等)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无法掌控平台另一端学生的课堂投入状态,课堂的参与度、互动性与体验性大大降低,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新线上教学模式,使线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实用性更强,能切实改善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高职院校学生焦虑、苦闷等负性情绪[1]。结合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创新线上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做好以下六种角色转变。
线上教学模式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显学生的能动性,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知识为辅。教师要扮演好协助者的角色,要协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布置随堂活动、检查和反馈学习结果等,通过提供丰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借助网络课堂平台来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引导[2]。
总之,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尽可能创造充足的外部资源,由学生学习的“拐杖”变身为“助手”。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超星学习平台精品课程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每个知识点设置课程文案、案例分享、主题视频音频、精美图片、动画、学生作品及知识链接等,帮助学生消化知识[3]。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由于空间上的距离,网络的优势得以彰显,它可以跨越距离的限制实现在线交流,这也为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便利。要实现线上教学,教师首先要学会熟练操作各种网络平台,并甄选出最优平台,兼顾功能优化、系统稳定、师生易操作等要求,为实现最佳课堂奠定基础[4]。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变身为网络课程的策划者。
教师对网络课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既要做到平衡知识重难点,又要兼顾学生的兴趣点,每节课设置视频导入,学生连线互动,随堂练习作业提交,课后讨论等环节,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例如为解决线上授课不能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这一限制,积极尝试各种网络课程平台的特色功能,策划课堂连线互动环节,利用钉钉直播连麦功能,在课堂上与学生连线互动,为学生提供分享所感所悟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线上课堂的积极性[5]。另外,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借助超星学习平台,发布PBL项目任务,4至5人自由组合成为一个小组,组员可以一起为小组命名、在规定时间内上传研究资料、互动讨论,共同完成相应任务,最终个人成绩由组内互评成绩、组间互评成绩和教师评价成绩三部分构成。PBL项目在提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他人学习能力的平台,能够实现相互督促,相互借鉴,共同进步[6]。
居家学习在强调学生自主性、自律性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自觉性,而教师合理的监督评价方式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线上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监督考核评价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做出评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度监督的有效手段,其涉及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平时表现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包含课前签到、课堂讨论的参与情况以及随堂练习、PBL项目、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7]。平时成绩的记录由课程平台自动完成,教师和学生可随时查看学习进度情况,主观加分的范围由教师提前向学生说明,是否加分或扣分由教师根据加分规则来确定并向学生公布,保证客观、公平、公正。
面对新的授课模式,教师需要积极探索与实践,这个过程的重中之重就是对课堂的反思。学生居家学习,多样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策略上出现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调整授课方式。依据学生的课堂讨论及课后作业的反馈,准确把握学生的成长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专属课堂。心理健康教学组统一备课、统一专题、个性授课,是线上教学的三大法宝。统一备课可以集众人智慧,将课程设计得更加完善;统一专题可以将知识树构建得更加全面,同时,保证全校课程的同步;个性授课可以依据学生个性化需求灵活地调整课堂,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需求。例如树立全面健康观这一专题,又分为评估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加油站三大模块,依据学生的反馈,不同年级的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不同。为满足其不同需求,教师在授课时,三模块的比重及具体内容可以做出相应调整,低年级学生重在适应心理调适,中年级学生着重压力及情绪管理,高年级学生关注职业生涯规划等,进行个性化授课。
线上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是线上教学的探索者,也是实践者。教师需要学会熟练使用网络平台,需要在鳞次栉比的网络技术中甄选出最优项,需要提前准备多种授课方案,需要调试好网络状况,充实线上课堂内容。教师除了需要传统的备课外,还必须学习网络技术。直播课堂需要教师使出浑身解数来调动学生的听课热情,幽默风趣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引人入胜的故事,直抵心灵的音乐,这些无疑都会为课堂添彩。同时,在线上教学的探索实践中,教师也需要将学生由被动变主动,让每个学生的大脑动起来。用教师的“懒”来助力学生的“勤”,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作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再在群内分享,让每个人都动起来,真正地参与到课堂。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强调技能和实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依据该目标,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减弱纯理论知识的比重,增加体验和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内化知识,学以致用,解决学习中的情绪困扰,提升幸福感。
心理健康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比起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心理的陪伴,陪伴是最好的心理疗愈方法。当学生面对新环境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时,心理教师会陪伴他们一起直面难题,找到积极适应的方法;当学生因学业压力、人际压力、就业压力过大,出现情绪障碍时,心理教师会陪伴他们一起解析情绪方程式,学会合理认识调节负面情绪,缓解焦虑、积极应对压力。另外,心理课具有延伸性,辐射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局限于课上的几十分钟。“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会学生爱和信任,因为爱和信任可以解决许多问题,爱自己、爱他人,助人成长助人自助。
综上,线上教学学生自主性增强,是线下教学的有力补充。随着全国各地大、中、小学复课复学的脚步加快,教师们应合理利用线上教学模式,使线上线下相辅相成,共同打造精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