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亦舒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是打开人们日常生活社交圈的金钥匙,通过沟通可以实现增进情感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辅导员处在一线,不仅是教育思想的传导者,也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和引导者,其沟通艺术水平对思政教育效果与质量具有直接影响[1]。因此,高校思政辅导员必须充分掌握沟通的艺术技巧,这样才能减少师生间的交流障碍,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顺畅地开展情感与思想交流,确保思政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是保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高校思政辅导员积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有利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2]。大学生还未进入社会,其心理发展的状况是很不成熟的,在这期间他们的思想很不稳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思政辅导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更新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它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思政辅导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做学生心灵的导师,学会沟通、加强交流、懂得倾听,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方面,很多高校思政辅导员的沟通渠道不够完善,不少思政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应对两百名左右的学生,对于思政辅导员来说,这个工作已经超过了限度,属于超负荷工作。另一方面,很多高校虽然有针对于学生层面的信息管理体系,但是相应的信息过滤和信息反馈等制度还不完善,很难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3]。
一方面,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内部沟通环境现状主要是指辅导员的个人素质不能满足沟通工作的要求。目前,高校思政辅导员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但是其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学从业人员,导致很多辅导员在沟通的过程中还是不能找到沟通的重点。在沟通过程中,无法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满足不了学生的沟通需求。另一方面,辅导员对于自身的定位也有一定不足。虽然辅导员本身处于教师的地位层次,但是在交谈过程中要弱化自己的教师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而目前有一些思政辅导员在沟通过程中习惯使用传统的教育训导方式、使得沟通过程脱离了谈心的范畴,最终让学生对于辅导员产生了抵触情绪,二者之间产生了隔阂。由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认知、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辅导员与学生很容易出现相互不理解的情况,而一些辅导员不重视调整这些差异,就很难在沟通中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继而使得沟通出现矛盾和误解。最后,还有一些心理素质不高的辅导员在工作时,容易将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到沟通过程中,让学生受到这些不良情绪的影响,最终很难产生正向的沟通效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拓展,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面临各种思想、多元文化及海量信息的冲击,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从整体来看,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独立自主意识不断提升,踏实拼搏的精神能够得到传承。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高校思政辅导员掌握沟通艺术,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及时、准确地掌握其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实现健康成长与成才。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师生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且保护学生的尊严不受损害。高校思政辅导员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应该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辅导员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对等的位置上,像朋友一样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果辅导员用居高临下的态度与学生沟通,只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反感的不良情绪,不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只有对学生坦诚相待,足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敞开心扉,诉说心事。学生的情感是很敏感的,教师要细心引导,耐心倾听,给予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通过思想教育不断完善学生的思想品格。
沟通是一门艺术,是综合语言要素、肢体要素、表情要素的产物。高校思政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需要创建良好的交流氛围。恩格斯曾经说过,幽默是“智慧、教养和道德上优越的表现”,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辅导员要灵活运用语言技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化解尴尬、紧张的气氛,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和教师进行交流。同时,辅导员教师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也是调节沟通氛围的重要因素,辅导员教师要用平和的态度、温柔的语气与学生交流,要学会用微笑给予学生鼓励。微笑是一剂良药,教师的微笑就像一缕阳光,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温暖。微笑,是实现师生心灵对话的捷径,也是树立良好交流氛围的重要条件。
高校思政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用真诚的态度去面对学生,只有与学生坦诚相待,学生才会对教师敞开心扉。同时,辅导员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足够真诚,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与教师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与此同时,辅导员教师要学会耐心倾听,做学生忠实的听众,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被认同,才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高校思政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并积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是疏导学生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倾听学生的烦恼,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方式排解压力,再加之教师的细心分析,向学生说明问题所在,这样让学生感到被理解、被关注,学生才更愿意配合教师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辅导。通过耐心倾听不仅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还能够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此外,还要循循善诱,以引导为主,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十分注重这一原则。辅导员在对学生提问题时,语言一定要温和,要注意措辞,要让学生产生认同感,愿意与教师交流,这样才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思政辅导员在和学生交流沟通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会有一个大概了解,这时就要及时进行反馈,为进一步沟通做准备,同时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关心、被重视。辅导员还应及时为学生编写档案和评语,使工作得到量化。此外,也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发现在沟通过程中或者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并及时修正和改进,从而达到提升沟通效果的目的。
人格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衡量一个人人格高尚与否,有一个价值认同标准,即真诚、善良、勤勉、正直、扬善弃恶,还要有深刻的思想和相当的学识才气。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学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对人内部素质和外部形象的抽象概括。因此,辅导员应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处理学生工作的问题时,不仅要严肃认真、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和执行力,还要通过思维、语言、行为、情感表达、工作表现等多渠道、多场合、多层面地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
沟通是一门艺术,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情感交流的桥梁,加强高校思政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有着重要影响。高校思政辅导员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对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重大意义。高校思政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引导,做学生成长的指路明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