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玉玲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进入高校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每年毕业生大军的择业问题成了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从中映射出高校就业教育和高校学生学习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忽视,导致学生对就业形势和自身能力不了解,对未来职业规划迷茫,对就业毫无准备等等。为了改变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学的现象,很多高校都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以提高其教学效果,但对于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就业指导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高校不断关注和改进。
体验式教学即让高校学生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能够通过亲身经历或实践,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能力,由此改变学生对就业状况的看法,并逐渐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和定位,努力提升自身参与就业的竞争力。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我国才逐渐关注这一教学理念并进行研究,因此体验式教学虽然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并未完全成熟。
体验式教学之所以被广泛提倡和运用,固然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一是更加明确高校学生在就业指导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就业的主体,而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亲身体验,有利于积累就业经验和提高就业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真正的求职打好基础。二是更加丰富高校就业指导教学的形式,体验式教学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学形式,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在室外进行,在课堂或室外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活动类型,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三是更加针对于高校就业指导教学,高校每个专业学生所学的具体知识的方向都是不同的,因此就业方向肯定也是各不相同的,单一的教材和理论输出对于学生就业指导作用微乎其微。而体验式教学将理论融于实践,有利于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实践方案,更加明确学生对自身专业就业的具体信息和方向。四是体验式教学还能够增强高校就业指导教学的实效性,目前教材和理论对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的作用不大,而体验式教学则能够将实时数据传递给学生,使之了解自身即将面对的就业情况,从而能够科学调整自身的就业规划及训练就业能力。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都已开设就业指导这一课程,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体验式教学还未与高校就业指导教学有效结合。一是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是由其他专业教师或者学院辅导员兼任的,而不是聘请专业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很多就业指导课程形同虚设,使得体验式教学更难运用于就业指导教学中。二是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学都普遍存在,理论灌输大于实践经历的问题,在就业指导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以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而忽略了这是一门强调学生实践的课程,不关注学生主体的实际需要,无法对学生的就业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三是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侧重于,对就业形势以及相关政策的宣讲,而对学生就业过程中实际操作的缺乏关注和指导,例如,怎样获得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如何找准自身的职业定位和方向,如何制作简历以及投递简历,有哪些材料是需要提高准备的,该如何准备笔试和面试等实际问题。四是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确实运用了体验式教学的思想,让学生参与实践,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年级分层的具体性,其实践没有针对性,使得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就业指导教学中流于表面形式,对学生的实际指导作用较小[1]。
提高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就业指导教学中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就是要了解学生对于就业的困惑和问题,因为只有了解学生对于就业的困惑和问题,才能切实地有针对性地运用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由于不同的学生成长环境、实际经历等有所不同,对于就业也会存在不同的疑问,如实习经历比较丰富的学生可能对求职过程比较了解,但对职业前景的了解不够深入,而缺乏实习经历的学生则对求职过程了解较少。因此,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应在授课之前,收集有关学生对于就业方面的困惑,以及对未来职业定位或就业方向的想法,针对学生提出的就业问题、定位、方向等,制定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使就业指导课充分发挥作用。
模拟求职场景是高校就业指导教学中经典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融入到较为真实的求职场景当中,提前体验求职过程中的各种感受和经历。教师可以将教室设定为招聘会现场,将部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充当招聘单位和招聘者的角色,其他学生则充当应聘者的角色,主要模拟投递简历、与招聘者的对话及简短面试等流程,或是教师充当招聘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的求职方向进行模拟面试。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邀请专业的招聘者来给学生进行模拟,这样的模拟面试会更加专业,锻炼学生的试讲能力以及熟悉结构化面试的流程。利用情景模拟,可以增强学生对求职过程的实际感受,从而锻炼学生的求职能力。但是,在模拟求职现场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给予学生针对性的点评,让学生能够从这次经历得到有效反馈,从而能够进行调整和提高。
经验分享主要是让学生对就业获得间接认识,但这种认识又具有实效性,因为他们能根据分享者的经验对各行业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具体的就业过程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对自身的职业定位和方向更加清楚的认识。一方面,刚就业的毕业生对学生求职的心路历程有更加切身的感受,并且对自身所在行业的求职过程更加了解,能够分享某一行业的具体求职准备,由于年龄相近,也能拉近学生的距离,从而使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取相关的就业信息和真实的就业形势[2]。另一方面,可邀请在某一行业领域有一定建树的校友进行经验分享,他们对自身所在行业领域有更加独到的见解,对相关领域的就业前景也会更加了解,他们既能从招聘者的角度分享该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能从应聘者和工作者的角度分享怎样提升自身职业竞争力的方法。能让学生提前体验就业的不易,并做好相关就业的准备工作,深化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思考,从而努力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未来求职的竞争力。
获得间接经验和模拟面试固然是了解相关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高校就业指导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或校内,还应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相关行业的实地进行体验。实地考察则是让学生熟悉相关行业工作过程的重要措施,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工作内容,才能更加明确自身是否具备从事这一行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如高校可以与附近的中学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去中小学听课,了解中小学教师教学的过程,并在中学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验。
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作为就业指导课的主要引导者,要创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就业指导教学的主体,深入研究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并积极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以提高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就业指导教学中的有效性。只有教师具备了体验式教学的观念,才能更好地推动体验式教学在就业指导课中落实[3]。
另一方面,高校不应将就业指导课局限于毕业班的学生,而是应该全面落实到整个高校教育阶段,并针对大一到大四不同的年级特点,设置不同层次的就业指导课。如大一主要让学生了解有关就业的理论指导,让学生对就业有一定的认识。大二、大三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并组织学生到相关行业进行实地体验,明确相关行业对求职者专业素质和能力层次的需要,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能力。大四则可以分享实时的就业形势和就业行情,安排学生到相关行业进行实习等。只有将体验式教学落实到各个阶段,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参与,使体验式教学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学生如果不亲身实践和体验,就无法体会到社会竞争的压力。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体会就业的艰辛,高校就业指导教学要明确体验式教学的作用,并将其真正落到实处,以发挥就业指导课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