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小组协作的零存整取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2020-11-23 23:10崔岩王艳
就业与保障 2020年6期
关键词:个性化阶段职业

文/崔岩 王艳

促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是高校就业工作的目标,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就业主体意识逐渐增强,择业注重个体导向的职业价值实现;但学生自我认识还不够全面,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模糊,特定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不够明确,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需求强烈[1]。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递——接收”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了信息、知识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网络学习环境所呈现的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也给学生学习带来挑战。

在此背景下,构建符合学习环境要求和学生认知行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促进高校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个体导向的求职目标为出发点,通过系统化的研究学习与教学组织,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知识体系,以期能够提高课程教学和就业指导实效性[2]。

一、小组协作的零存整取式教学模式

针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特点,立足满足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需求,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小组协作的零存整取式教学模式;学生借助相关辅助工具在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自我认知,对以专业背景为出发点的择业途径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职业倾向,并将相同职业倾向的同学划分为一个小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针对该职业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信息搜集和调研深化职业认知和职业技能提升。

通过零存整取重构教与学的关系,以任务驱动为教学组织方式,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小组协作的研究性学习,将学习过程分为“积件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重构”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布置相应任务,引导学生形成阶段性成果,即为“零存”。

二、零存整取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构建以个体职业倾向为划分依据的学习小组

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水平、个体需求是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前提。个性化测评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依靠人力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学习者精准把脉。学生借助个性化测评工具(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在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自我测评,初步确定职业倾向,在此基础上将相同职业倾向的学生组建为一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信息搜集和教师的适时引导,针对该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自拟题目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个性化教学和就业指导[3]。

(二)建立线上教学资源库和互动交流平台

1.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将课程重要知识点以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碎片化方式呈现。制作视频资源,将抽象的知识图像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图像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建立联系;展示就业过程实录,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经验,提升就业技能。教师通过平台为学生提供自我认知测评量表、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指导手册等辅助学习工具,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保障。并将教学资源通过标签和层级串联成系统而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完成知识体系的重构。

2.建立线上互动交流平台

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以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突出“个性化”关注与“全程化”指导相结合。互联网的“双向互动”性为“全过程育人”提供实现途径,教师利用平台进行提问、讨论,并在不断地反馈调整中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最终帮助学生实现个人顺利就业。互联网为“全员育人”提供平台,挖掘专业教师队伍,企业、校友资源,通过线上互动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定位和努力方向[4]。

(三)组织以任务驱动为方式的学习过程

在小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小组学生职业倾向,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根据不同学习阶段设置阶段性任务,引导学生形成阶段性成果,驱动推进项目进展,培养学生高阶能力。

1.积件式学习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布置“信息搜索专家”,即对相应岗位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任务一);“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即对在该职业从事工作达三年以上的职业人进行访谈,形成访谈报告阶段成果(任务二);“求职技能与权益保护知多少”,即教师对相应岗位简历撰写、面试、权益保护等碎片化学习资源进行组织,学生学习相应学习资源,开展小组讨论复述、总结和评述相关知识,学习小组协作进行知识建构(任务三)。

2.个性化学习阶段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相关知识及就业信息的“积件”有了一定的积累,教师布置“岗位说明书”撰写,即通过小组讨论,对零散的“积件”进行集体加工和改造,汇集学生对碎片化知识形成的初步认识,总结其中的共性和个性,形成对职业的进一步认知(任务四);在此基础上,结合求职技能相关碎片化知识,学生完成相应岗位的简历撰写和模拟面试过程,即根据求职目标进行就业技能提升练习,小组成员完成“打分表生成记”活动,进行小组互评,总结经验,协作完成技能提升(任务五)。

3.创造性重构阶段

通过个性化学习阶段形成的整合后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发生碰撞,在创造性重构阶段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完成知识体系的重构,对个人层面来说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教师需适时引导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并进行课堂汇报(任务六),通过这一过程实现知识的深度建构,完成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教师向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信息,学生参与应聘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将知识转化,充分展示就业能力,通过实践探索得来的隐性知识,并在过程中不断反馈提升。

(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评价标准

课程的考核评价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评价内容的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作用,建立线上“学生成长档案袋”,汇集学生阶段性任务成果,为教师在课堂上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提供参考,将全程化指导与个性化关注相结合。在考核评价中合理分配线上、线下考核比例,初步实行线上评价(40%)+课堂评价(40%)+课堂表现(20%)的评价标准。从线上作品提交、物理课堂交流展示、阶段性成果小组成员互评综合评价学生,体现评价的多元性;评价贯穿课前自学、课上深度互动、课后延伸拓展,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下一步教学安排,体现评价的持续性;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学习风格和需求差异,评价在包含差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保证学习目标达成,实现教学的个性化评价[5]。

三、结语

经过小组协作的零存整取式教学模式实践,学生在充分进行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职业倾向建构个人导向的知识体系进行学习,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在小组协作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三个学习阶段,形成阶段性成果,并通过向他人讲授的方式进行汇报展示,完成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提升了学生的可迁移技能,就业力明显提升;将任务驱动的阶段成果“零存”,通过小组汇报展示“整取”的过程,串联了碎片化教学资源,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行为特点,激发了学习兴趣;个性化、形成性的评价方式,对于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提升教学及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具有积极意义。对课程进行课后调研,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良好,学生的就业力及就业主动性提高明显。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课后学习压力相对较重以及学生学习过程把控困难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范式。

猜你喜欢
个性化阶段职业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职业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