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祖祥
创新是推动产业革新的核心动力,创业则是促进经济的重要活力,对于提高国家的整体产品创新度、产业经济水平十分重要,相关创新技术的落地也会给产业带来新的活力,并解决许多就业问题。社会经济处于较长期的新常态,高科技、创新强也成为当下中小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支撑了经济增长,也创造了许多高薪就业机会。这个时代呼吁创业、创新,“双创”教育也成为促进国家向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战略的重要组成。全国一流高校和地方高校都在深建设“双创”教育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学科建设,也有利于人才自身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地方经济更健康、快速地发展,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更偏向于就业,因此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迫切。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孵化器体系概念并在企业生产中实践。孵化器指在一种受控环境,该环境的目的是以环境创造条件来训练和发展小企业。国外相关的研究较为成熟,也十分重视高校孵化器的研究、建设。此前我国对孵化器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双创”孵化器的研究少。近几年一批学者开始了多元的研究,如对孵化器文化、监控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高校孵化器应以师生为主体等观念,需要强化孵化器的培育孵化、辐射及成果转化等功能。另一些学者认为,“双创”孵化器不仅需要创新性,还需要结合公益性、协作性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实现向外提供、共享设施并提供咨询培训、市场融资等功能,获得外部资源的同时,提高新创企业的成活率[1]。
1.帮助大学生提高“双创”的成功率。大学生缺乏充足的社会经验,也没有充足资源,因此创业创新落地的难度大、成功率低。大学生孵化基地的新型社会组织性质,不仅为大学生搭建了一座“双创”实验平台,还提高学生成果的转化率,大学生将自身创意孵化成实体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另外,“双创”孵化器还能够为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有关创业、创新的相关政策、法律咨询和培训、推广市场,能大大降低学生创业和开展科研创新的成本。2.有利于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进行“双创”,即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实践学习和社会学习,因此孵化器能一定程度弥补高职部分专业实践课质量差的问题。学生开展“双创”项目时会将职业教育与自身的实践目标相结合,有助于专业知识与实践进行深层次融合和专业课程的发展;另外学生在孵化体系中能得到许多企业、学校专家的指导,这是社会经验、信息有助于创新创意大学生真正了解市场情况,从而使其后期的创新创业成果能更容易落地。3.提高高职学生的“双创”能力。高职学生的专业课、实践课学习实践紧迫,且学历在就业市场中并不占优势,因此更应抓住“双创”时代的机遇,利用孵化基地提高其创新能力,有利于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创新是就业人员的核心资源,创业也则学生提供了另一条就业大道。高职师生通过孵化基地进行自发的实验、实训及自主创业,都将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许多“双创”能力、社会知识,并培养了其抗压、担责等综合素养。
完善的双孵化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上述多种作用,为社会输送创新、活力的高素质人才,并实现高效的成果转化。目前许多高职孵化体系搭建过程面临以下不利因素:
人才是搭建“双创”孵化器、开展“双创”活动的源泉和发展动力,在孵化体系创设初期和发展过程中,都需要许多先进、具有创新性的知识和经验,这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学生、专家来实现,还需要人才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孵化经验。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较强的实操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也缺乏实操、拼搏的热情和能力[2]。
“双创”孵化器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为企业和创业学生,提供优质的创意项目。优质的创意项目需要保障项目的可行性较高、项目落地的成功率较高,为学生的“双创”发展提供信息支撑,这需要专业的团队,才能保障新创企业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存活和发展。
“双创”孵化体系为促进企业和个体将成果向社会经济转化,需要建立相关科研信息的数据库,这是影响项目决策等工作的关键因素。科研数据库应将自身技术成果和外部科研成果等信息进行详细合理的归类整理,方便使用者快速检索和查阅所需科研内容,根据自身目标进行准确全面的研究,以便选择合理的创新创意方向。同时,建设数据库有利于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近几年,政府对于高校“双创”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有许多政策、经济支持,很多高校开始了项目的建设。就取得的结果来看,推动了许多人参与创业的热情,使很多团队和个体开始进行“双创”研究,也取得了很高的社会关注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创业失败、创意无法落实等情况,这些情况提醒我们高职“双创”孵化体系存在许多尚未引起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双创”孵化器健康、长远的发展,具体问题如下:
目前许多高校开展区域性的创业孵化器建设,因自身人才、资金等限制,许多高校在建设时过度参考相似高校的孵化体系和工作模式,导致一个区域内存在许多体系雷同、发展模式相似的高职“双创”孵化器,从而挤压了区域内创新项目的发展空间,在建设时缺乏对产业布局的整体性、合理性考虑,也是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一些区域社会经济水平较低,在孵化器建设时未能构建完善的体系,导致部分项目无法高速有效地开展,竞争压力大的科学项目的转换效率较低下。
目前,因开展“双创”孵化建设的高校众多,国家对相关项目的投入巨大,但依然很难满足高校的实际需求,另外一些高职“双创”孵化项目未能有效利用资金,导致项目实际效果差,甚至存在骗取资金、中饱私囊的可耻行为。“双创”项目试验性强,投入多产出不稳定或较少,为维持高校孵化器持续发展,需要持续的经济投入,而项目的经济效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被检验。因此,也需要对项目进行有效的资金、进程管理,而实际上,许多高职院校缺乏对项目资金严格的管理,导致资金流动情况不明,继而无法为后续项目提供准确合理的支持、管理。
“双创”项目的最终目的是项目落地后,为社会生产添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更健康、长远发展,因此项目方向需要与行业发展方向相匹配,研究结果也要符合实际,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行业前沿动向。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建设“双创”孵化器时更重视采购先进设备,资金多用于人才引进和设备采购,不仅忽略了科研数据课、科研团队的建设,还忽视了与其他高校、研究所及社会企业进行深入的沟通和联合发展,导致孵化体系的软实力十分不足,人员的科研能力和实践专业度等方面不如科研所,项目选择、技术上不及其他高校,那么自身科研成果的转化、产出率均会大大降低。
高校内部孵化体系应鼓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以汲取彼此的创业经验和知识,如内部人员在创客空间中进行自主学习、自发合作,以提升业务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同时,需要邀请教授开展学术讲座,或聘请合作企业的有效员工对自身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在高职院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更多地利用互联网来拓展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投入较低,且能快速、灵活地得到应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善用相关互联网应用,拓展自身的资源,使相关创新创业项目得以有效发展。在项目选择上,也应当更多地考虑“互联网+产业”,以该模式为基础进行项目发展,利用互联网优势搭建线上平台,将更多的项目转移到线上,能拓宽项目范围、为项目提供更多机遇。
一些高校、研究所有更专业、优质的技术、人才、科研资源,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自身“双创”孵化器的实力,必须与科研机构和其他高校良好合作,强化校企联合的力度,利用科研机构资源为自身项目提供技术保障,帮助自身成果向社会经济更容易更快速地转换。基于此,高职院校需要依据发展规划建立起联合网络,与科研机构等开展长期合作。
好的环境能帮助高职院校杜绝一些不良的行为,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双创”项目。除了加强校园环境,还需要优化自身体系的财税、金融、文化教育环境。财税环境指为项目提供准确合理的财政支持、优惠政策;金融环境指引进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为项目提供稳定的融通资金;文化环境则是通过文宣等方式提高学生“双创”积极性。
高职大学生“双创”孵化体系的构建对于专业发展、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经济都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定位、发展方向和资金、人才等实际因素,精准建设孵化器,有效利用资源,针对资金管理等问题改良孵化器的体系结构,以提高“双创”项目的产出率、转化率,为高职院校、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