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 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水平提升浅探

2020-11-23 23:10刘影秋
就业与保障 2020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能

文/刘影秋

2012年,笔者所在学校入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下简称“国家示范校”)第三批建设学校,2013年4月,学校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方案》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书》获教育部等三部委批复,进入国家示范校建设期。笔者主持了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多媒体制作专业建设项目。通过三年的建设和教学实践,学校计算机类专业遵循多媒体制作专业建设模式进行教改,使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升,毕业生直接对接企业需要,受到用人单位一致认可。以下就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探讨。

一、硬件建设是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必要条件

传统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硬件设备简陋陈旧,配置低、使用年限过长,教学软件版本低。而企业特别是多媒体行业的企业却是使用最好的设备、最高版本的软件,这就造成毕业生与企业生产实际存在极大差距,毕业生到企业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培训。笔者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以企业需要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对于中央财政资金中用于购买实验实训设备资金的使用上,主要用于建设与企业生产环境基本相适应的专用一体化教学实训室。

以多媒体制作专业为例,首先对机房软硬件进行升级,以满足Maya三维动漫制作、AE影视合成与特效等高版本教学软件和专业软件的使用。其次,根据多媒体制作专业影视特效方向建设需要,增添多媒体摄影、摄像器材,建设具有一定水平的演播室、摄影棚、绿幕间、录音室等符合专业需要的校内实训室。这些教学设备的升级和实训设施场所的建设,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多媒体制作专业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应用于精品课程建设和信息化教学课件的素材采集、编辑制作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是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关键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专业教学的希望也在于专业教师。因此,要推进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教师[1]。但是计算机类专业多是与其他传统行业结合的新专业,特别如多媒体专业起步晚,从高校毕业能够从事教育教学的人才不多,导致专业教学的师资明显不足,学历与职称偏低。因而在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培养适合需要的师资队伍。

建立专项培养基金用于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是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学习培训;二是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互联网技术、微课、视频制作等信息化教学培训,提高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三是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制作专项技能训练、企业实践、新技术培训等,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四是建立系部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档案,跟踪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五是开展“传、帮、带”活动,加强系部内专业带头人与同专业青年教师“老带青”的结对子活动,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

我校在国家示范校建设期间,计算机类专业通过有计划安排专任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国家级培训,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5名,30人次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20人次参加技能培训与鉴定,专任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三、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目标

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因此,专业建设应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学生的培养包括在校学习和企业顶岗实践,经过探讨形成“校内基本知识学习、主攻技能研修、校外顶岗实习”的产学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2+1”和“3+1”的形式[2]。一是校内基本知识学习。学生在校的前两年学习主要包括基本素质、专业基础技能。二是主攻技能研修。学生在校的第三年,学习多媒体制作专项核心技能,学校每个学期安排2~4周的专业实训课,引进企业订单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三是校外顶岗实习。学校按照企业生产实践环节的要求,安排学生最后一年顶岗实习,组织专业教师巡查,与合作企业沟通交流。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达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的目标。

以我校多媒体制作专业为例,具体做法如下:

1.影视后期制作方向:与杭州时光坐标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开办影视特效班。企业派专家给学生上课,把任务分配给学生,教师带领学生在学习中完成作品,达到市场需求,实现产学结合;另一方面与当地婚庆公司合作,教师带领学生团队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剪辑制作,完成婚礼微电影,模拟企业的制作模式,让学生学以致用,适合市场的需求,达到“产学合作,工学结合”。

2.三维动画方向:聘请宁德市九境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上课,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三维动画制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能独立完成三维建模、三维动画制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应用所掌握的技能完成作品,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

3.平面广告制作方向:充分与当地广告公司、影楼等进行校企合作,学生按企业的要求进行平面广告设计、影楼照片后期处理等,学生的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较大提升,达到学校“需求定目标”的教学宗旨。

四、改进考核评价方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真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需要有合适的考核评价机制。因此,探索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也是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笔者在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与校领导、其他专业项目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认真探讨。一致认为,计算机类专业领域较为科学的方法应当是各科目的多元化考核方式。

以我校计算机类专业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1.理论课程考核分散化:一是分散考核内容,使其插入到平时各子项目测验中;二是分散考试权重,如学生平时成绩占20%[包括作业(实验)(10%)、课堂提问考勤及表现(1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60%。理论性较强的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如“数学”“微机原理”等课程的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把握和应用,优点在于易于把握命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操作[3]。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一是基础理论课课程,采用口试、笔试、机考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既考核知识掌握的水平,又考核实际操作能力、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心理健康”“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基础专业课课程,如“版式设计”“构成基础”“动漫美术基础”等,考试方式由传统的笔试,改为“机试+笔试”,增加技能操作考试,强调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3.实训课程考核模块化:针对中职教育以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相关教师对实训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并要求教师把大项目任务分成多个小模块,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逐个加深、整合。通过对小模块的考核使学生掌握所教专业技能。例如,多媒体制作专业实训课程的考试,用开发设计方式进行,要求学生提供“作品”。学生在提供“作品”的过程中,选择项目、查找素材、设计作品、项目小组同学间的讨论、辩论,反复找教师答疑咨询。通过反复修改“作品”,学生获取的知识已经远远超出课本讲授的内容,知识面得到有效扩展,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破“千人一卷”的考核模式。

4.职业资格考核制:一是通过第三方考证,拿到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做到双证融通。学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多媒体制作师(员)专业资格证书。二是成立专门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进行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资格鉴定,包括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二维动画中高级和多媒体软件制作、视频编辑、Maya三维动漫制作高级等模块鉴定。

五、结语

通过国家示范校建设引领的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及教学实践,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大幅上升,大部分实现“订单培养”,与企业需要完美对接。我校多媒体制作专业学生制作的微电影多次在省内获奖,制作的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文明宁德”公益动漫在宁德电视台等多种媒体播出。师生参加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屡获奖项,如荣获影视后期处理、动画片制作、园区网建设、平面设计等项目一、二、三等奖。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使学校多媒体制作专业水平保持了省内第一梯队水平,连续三年开办全省中职学校和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班,为福建省中职学校新经济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计算机多媒体技能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秣马厉兵强技能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拼技能,享丰收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画唇技能轻松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