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继明
在国家高等素质教育愈加普及态势下,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就业问题也愈加受到政府部门关注。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并先后出台七大举措助力就业[1]。当前,国内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讲是由于总量供需失衡,但究其根本原因是结构性矛盾,即社会企业对于人才需求与高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综合素质、专业能力方面并不匹配。上述原因导致多数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破解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需从根本上的就业能力着手,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促进大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伴随国内高校建设持续深入发展,数量愈多的高等院校设立外语院系,使得我国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数量激增[2]。因此也导致英语相关人才供给量呈现跨越式增长态势,逐渐凸显出人才“供大于求”的矛盾,这是导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之一。加之近年研究生、博士生的数量增加,招聘单位更加青睐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这也导致海量的本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较难。虽然当前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存在一定外部原因,但本身就业能力较低也是导致就业较难的深层内部原因。从本质上来看,用人单位相对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学生是否能够按时就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是否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3]。
职业生涯即是指在个人发展意向基础上,通过对自身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总结,依据自身职业能力基础,确定自身就业目标,并为之开展学习活动、安排学习过程[4]。当前在国家“双创”教育理念指导下,已经开始在高校方面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但真正落实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数量相对较少。在部分诸如德国、日本、美国等教育体系建设相对完整的国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极为重视。通常在初中阶段就会展开职业规划,大学时就会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然而,当前国内在大学期间虽然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但受英语语言文学的局限性影响,部分学生会在就业过程中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就业。因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是导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基本原因。
诸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是由于在大学报考时,盲目追随“热门专业”“考证好就业”的趋势,或是由学校调剂专业分配,或是听取家长意见认为英语专业更加方便就业,对于英语就业形势并不知悉。大多数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认为,找翻译这个专业,自己的专业技能早已满足技能要求。但综合来看,此类职业不仅需求数量极少,且竞争相对激烈。并且,许多对英语能力需求相对较低的管理、客服等工作,却呈现门可罗雀的现象。并且多数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选择的均是高薪、稳定、体面的职业目标,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这种无视市场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现实发展状况严重冲突,由此衍生的错误观念也极大程度上阻碍该专业学生就业。
所有初入岗位的职业新人均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工作,继而胜任职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在现实企业需求方面来看,企业需要综合能力较强、专业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但当前大学生仅在翻译、口语交流能力方面较为突出,其他职业技能并不优秀。严格来说,多数时候英语专业技能只能作为工作辅助技能,并非职业主要方向。这也导致诸多学生在就业规划过程中无视自身能力,仅追求专业匹配的职业。除此以外,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语言能力培养过程中仅注重强调模仿,忽略学生在思维方式、创新能力、解决问题方面的打造,致使多数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心理承受不足,与同事协同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差,最终只能因为无法适应职业而放弃工作。
就现实就业情况来看,社会企业对人才要求呈现多元化、多方位趋势,市场对单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需求量正在逐渐降低,目前社会企业需求的多是英语和管理、经贸等融合性的综合人才。且因为现阶段高校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方面的培养规划、课程计划、考试内容,均在英语知识及语言能力着手推进。这导致多数该专业学生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英语理论知识学习,忽略语言应用性、复合型能力的学习打造。最终造成的结果是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知识体系较为单一、知识面较为狭窄,在职业规划方面更不能做到全面审视,继而无法切实匹配市场需求。
受当前应试教育影响,大学生往往会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习,着重掌握英语理论应对考试。进而在证书考试中取得成绩、拿到证书,为毕业做好准备。现阶段,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即是英语阅读或听力方面优于口语及写作能力。最终导致的结果即是拥有丰富的词汇量,但无法使用;掌握语法知识,却难以运用;理解能力突出,但无法表达自身意思。甚至部分学生也会使用“中式英语”,这就是缺乏实际运用能力的主体表现。部分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实际运用英语经验,表达能力、工作能力相对匮乏,无法充分满足用人单位需求。而实践运用能力偏低的最终结果,则是无法落实自身的职业规划,难以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首先,需要高校方面根据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特点,在学校构建社会实践基地,为在校高校学生提供职业体验。依据大学生的不同年级,提供能力匹配的岗位进行模拟工作。对应教师在此过程中负责监督学生,为学生进行对应工作指导;其次,高校可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制定人才储备方案。企业可依据自身需求向学校提出自身所需人才类型,高校方面针对性开展培养,由企业直接接收人才;再次,教师在辅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需要依据现实情况指导学生进行编撰,避免和现实脱节;最后,对企业进行实质性了解,指导学生按照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打造。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及专业能力,更加重要的是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倘若学生可以建立明确的职业目标,继而根据职业目标努力学习,势必会找寻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是以,建议社会方面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提供助力,全面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平台。具体到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应当结合现阶段英语就业岗位,进行全方位统计规划,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形成清晰认知。也可利用社区、电视节目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督促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除此以外,需要社会企业构建职业生涯俱乐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并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公益指导。
英语语言文学在国内就业范围并不宽泛,部分同学甚至不知晓自身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由此,高校方面需要通过建立健全英语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合课外活动、教师辅导进行全方位体系构建,以此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具体而言,高校方面需要组织开展“理论课程+专业讲座+企业会议”三位一体的全维度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初步理论上具有明确认知。继而组建授课教师、企业专家、辅导员三位一体的教师队伍,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认知。除此以外,还需要提供建教师职业规划辅导、企业实践基地、校内职业导航规划为一体的英语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为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对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基于就业困难现状,应当提升就业核心竞争水平,提高职业竞争优势。具体而言:该专业学生需要在熟练掌握英语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对人文知识、专业知识有所涉猎,对管理、金融、经贸等各个专业也要有所了解,以此全面打造自身的综合能力,匹配社会企业需求。此外,该专业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有所了解,并着重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促使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融入社会、融入企业。除此之外,也要改善自身的思维能力、知识应用技巧、解决问题方式,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打造自身的上进心,提高在同专业方面的职业竞争优势,培养自身的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