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体操教学缺失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20-11-23 10:21:27陆海林
体育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操编码体育教师

陆海林

义务教育阶段体操教学缺失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陆海林

(南通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体操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实践中,体操被分配的教学时数相较于其他运动项目要少。针对这一现状,基于专职体育教师的视角,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采用焦点小组访谈的形式对15名教师进行质性研究,分析认为教师缺乏体操教学能力和信心、对发生体操教学伤害事故的担忧是造成体操教学缺失主要成因。通过加强教师职后体操技能培训和优化学校体操教学内容结构,能提升教师教学信心和消除教师教学顾虑,以期为体操教学回归提供借鉴。

义务教育阶段;体操教学;扎根理论;课程设置

体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素有“运动之母”之称。儿童青少年系统地参加体操练习不仅能提升身体素质,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还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体操历来是各国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1]。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来看,如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体操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大纲或课程设置的必修内容[2]。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来看,体操是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操教学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是体操对练习者的极大益处和课程标准内容的设置偏好,另一方面,义务教育阶段体操教学出现被边缘化的窘境。究竟是何原因造成这种政策(课程标准制定)的选择与现实执行者(体育教师)偏好的背离?国内学者有关义务教育阶段体操教学出现“政策悬浮”现象的讨论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基于体操项目特征的视角,有研究认为体操动作对练习者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体操教学开展对器材场地要求较高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3];基于学校课程内容设置的视角,有研究认为学校体育课程中体操课程占比“大”,如广播体操、队列队形等内容皆属体操教学内容,如再增设器械体操相关内容,势必会影响其他课程的内容安排[4]。

已有研究基于不同视角,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与探讨目前义务教育阶段体操教学被边缘化的重要构因,为本研究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现有关于体操课程被弱化的归因研究中,并未将体育教师作为客观变量。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施动者,其在教学内容选择、课程内容安排方面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本研究基于体育教师的视角,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义务教育阶段体操教学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体操教学回归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完善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确定研究主题后,将相关研究过程及要求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参加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师资培训班的学员,募集有意愿参与本研究的一线专职体育教师,共发送邮件45份,有15名教师表示愿意参加课题研究,其中小学体育教师9人,初中体育教师6人,平均教龄7.5年。课题组并未选用个人访谈的形式,而是采用了焦点小组访谈法,焦点小组能引发研究对象更多地有关在职学校体育教学相关内容的讨论,同时,研究对象间的互动能激发共同关注议题的回忆。为了便于记录小组讨论的内容,焦点小组访谈设定在网络虚拟会议室举行,共举行会谈2轮,4场,平均每场会谈持续约90分钟。在第一轮会谈中,将15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个小组,共举行会谈3场。在第二轮会谈中,在15名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5名教师,举行会谈1场。在完成焦点小组访谈后,将访谈话语转录成逐字稿。

1.2 资料分析

1.2.1 转录稿词频分析

在词频分析结果中,高频词是反映受访教师主要关注点的重要指标。在编码工作开始之前,首先运用武汉大学沈阳教授团队研发的ROSTcm6分词软件对转录稿进行词频分析。在词云中,词语出现频度越高,其字号越大。结果显示,“教学事故”、“动作难度”和“体操能力”等是转录稿中的高频词,这也是受访教师的主要关注点。了解和掌握受访教师的主要关注点,有助于编码人员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概念化,并能提高编码一致性。然后将逐字稿导入NVIVO 11.0软件,熟读后准备编码工作。

1.2.2 扎根理论编码过程

扎根理论编码过程是实现原始资料向理论建构跨越的关键环节。在共识性编码过程中,研究人员基于研究问题的自我认识,对收集材料进行拆解、归类和重组。编码过程主要包含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个逐步深化的编码阶段。另外还包含研究者在共识性编码过程中根据各自由节点间的逻辑关系撰写的备忘录等。开放式编码是对转录稿中出现的焦点词汇进行抓取,尽可能运用原生词形成自由节点,如“体操技能”“教学事故”等。主轴式编码是对自由节点拆解、重组,进而形成分析性概念。选择性编码则是在前2个阶段编码的基础上,结合备忘录中的记录,归纳与总结义务教育阶段体操教学缺失的成因。

1.2.3 编码一致性检验

扎根理论资料分析过程中,共识性编码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为了保证编码的客观性,研究者多采用一致性指数检验、信度系数检验、相关系数检验和概化系数检验等编码信度测量方法对编码结果进行验证。本研究选用编码一致性检验方法,对编码信度进行测量。首先依据焦点小组访谈时间对逐字稿进行命名,从所有分析样本中随机抽取2份资料作为编码样本,同时请2位熟悉NVIVO 11.0软件的研究者同时对样本进行背对背编码,编码完成后对结果进行编码重复率计算。经计算,编码重合率为89.18%,编码同意度高于70%,编码一致性较好,说明编码结果可靠。

1.2.4 理论饱和度

运用扎根理论初步建构完成后,需要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本研究首先使用4份逐字稿中3份作为样本进行理论框架构建,之后使用另外1份样本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检验发现,并未从所剩材料中发现新的类属及关系,由此可以认为,本研究中基于体育教师视角探索有关义务教育阶段体操教学缺失的原因基本达到理论饱和。

2 结果与分析

2.1 义务教育阶段体操教学缺失的成因

2.1.1 教师缺乏能力和信心,对体操的认识不正确

教师在某个体育项目领域的舒适度和专业技能水平会影响他们在该领域提供教学的能力和愿望。参与者在总结为什么体操相较于其他项目获得更少的教学关注时,反复提出“缺乏体操教学的专业知识”(NT-11),缺乏体操教学的“自信心”(HA-07)和“专业技能水平不足”(NJ-03),基于这些原因,教师在选用教材时都会在不经意间刻意回避体操。

除了教师个人对体操技能和教学能力缺乏自信心外,他对体操的错误认知也是造成教师不愿意开展体操教学的重要原因。一位参与者说:“完成技巧的成套动作对我教学要求实在是太高了,手倒立、前滚翻、肩肘倒立等动作,给我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我感觉也不能教会学生完成这些动作,但是,其他项目的教学内容则简单的多,比如篮球、跳绳等等”(YC-09)。为了强化这一观点,许多参与者表示学校体操内容及概念混淆也是重要的原因,“我是从体育院校毕业后来校任教的,但是我对体操的认识还是停留在竞技体操的层面,比如像奥运会那样的体操比赛,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体育教师,都觉得学校体操教学是那样的,学校体操教学应该更多地强调与竞技体操不同的概念,更多地关注像“快乐体操”的内容”(XZ-08)。

2.1.2 对发生体操教学伤害事故的担忧

虽然所有的研究参与者都认为相较于其他项目而言,体操能全面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有参与者认为:“通过体操练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平衡能力,学会基本的滚翻类动作,能保护孩子们在跌倒或摔跤时避免受到伤害”(SZ-01)。还有教师认为:“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体操动作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尊性,通过相互间保护与帮助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WX-02)。但是,与这些锻炼价值相比,一线专职教师因为亲身经历或听闻身边同事因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伤害事故,而放弃开展体操教学。“现在的行政班学生人数在45人左右,而在体操动作学习的初期,需要老师不间断地给孩子们提供保护与帮助,孩子们生性活泼好动,不能完全像成年人一样,听从老师的指挥,如果万一在课堂教学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那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SQ-10)。还有教师回忆到:“我在大学选的专项是体操,刚刚才加工作时,我非常愿意教孩子们练习体操,看到孩子们能完成体操动作,非常有自豪感。在一次教山羊分腿腾跃的课上,一名同学应落地没站稳,扭到了膝关节。其实这个伤本身不严重,由于家长的不理解,学校最后扣除了我的年终绩效奖励。我现在都不愿意选用体操教学内容”(LYG-11)。

2.2 义务教育阶段体操教学回归的策略

2.2.1加强教师职后体操技能培训,提升教师教学信心

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职后体操技能培训,为义务教育阶段体操教学回归提供保障。一方面,在体育教师职后培训课程中增添体操技能教学内容,以满足体育教师完成体操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发挥省、市级体操协会的作用,利用社会组织开展和普及体操运动的积极意愿,实行“协会-学校”联动,通过协会培训体操师资,聘请体操协会的教练/教师为学校体操教学提供相应指导与帮助[5]。

2.2.2优化学校体操教学内容结构,消除教师教学顾虑

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时,应充分考虑体操教学内容的“去竞技化”,加强“快乐体操”的宣传与推广,将快乐体操作为学校体操的主要教学内容。快乐体操将体能练习、音乐、形体训练及舞蹈有机结合,非常适合儿童和青少年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6]。在义务教育的低年级学段,首先引入快乐体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体操意识、锻炼基本技能,在有了一定的体操基础后,再学习器械体操动作,最终形成“快乐体操”为先,“器械体操”为辅的体操课程内容体系。

此外,还应从家、校方面入手,端正观念,消除体操教学缺失的思想瓶颈,打消教师的教学顾虑。在家庭方面,宣传和普及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机理,并鼓励家长成为孩子们学习体操的伙伴。在学校方面,转变学校领导认为体操教学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的思想观念。并寻求校方在体操教学开展中的政策倾斜,如体操课程中的班级人数,体操器材场地的配置与完善等。

3 结语

通过体操练习能有效提升少年儿童身体素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共同价值认知,并未转化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的政策落实,造成了现阶段体操教学的缺失,这种“政策悬浮”的现象由多种因素构成,但是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施动者,体育教师方面的构因可以通过政策疏导进行应对。本文仅就体育教师体操技能提升、体操教学内容革新等方面提出让体操教学回归的策略,除此之外还包括体操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创新等诸多方面,希望能引发相关部门、研究者的深入研究,为义务教育阶段体操课程的回归提供理论基础。

[1]聂应军,吕万刚,魏旭波,等.《体操》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3):96-100.

[2]蔺新茂,史海现.我国学校体操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17,24(6):99-103.

[3]刘昕.我国学校体操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1):233-235.

[4]卢巍.体操教学回归小学体育课堂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157-158.

[5]康金峰.影响小学体操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5):158-159.

[6]刘敦晓.新时代我国快乐体操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5):48-49.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Lack of Gymnastics Teaching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LU Hailin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Jiangsu, China)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卓越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内涵及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1466);南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9B68)。

陆海林(1982—),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体育与政治、体育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体操编码体育教师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电子制作(2019年22期)2020-01-14 03:16:24
体操
Genome and healthcare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