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思考与提升策略*

2020-11-23 08:36王焕盛
体育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专业

王焕盛

(山东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学校教育工作中,大多数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没有获得相应的重视[1]。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师,在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倡导体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把体育教学理念转化为体育教学行为,让健康教育教学常态化,把常规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作为专业发展载体,逐渐将体育理论学习、体育技能练习和体育教学研究系统化、常态化,形成个性化专业发展合力[2],不断实现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1 多元思考

1.1 人文素养思考

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师需要从人文角度理性思考专业发展问题,在意识层面上认识到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对高校体育教师所提出的人性化职业要求,要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培育和师德建设。高校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指的是教师体育科学研究能力、知识结构、健康教育和运动技能水平,以大学生为对象、以大学生为中心的人文精神,其体现高校体育教师的内在品质和专业素养,其核心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价值的人文关怀。人文素养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高校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体现在,能理性营造良好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能感性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挥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1.1.1 高校体育教师要具有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教给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专业知识,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体育运动之美,懂得欣赏体育运动之美。学生对体育运动美的欣赏能力需要培养与指导,需要一定的体育修养和体育文化知识,在体育教学与业余锻炼中教师应该加强引导。重视大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高雅健康的体育审美意识。

1.1.2 高校体育教师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是一项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职业,在教育工作中要树立关爱学生、爱岗敬业的思想。高等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体育情怀等须能正向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体魄和健康心理。新时代要求下,高校体育教师自身更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信仰追求和责任感,从而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1.1.3 高校体育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意识

现代社会中知识的更迭速度越来越快,新的教学理念、新知识和新事物层出不穷。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把握高校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方向,不断更新高校体育理念和体育理论,掌握体育前沿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和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勤于思考,坚持学习,拓宽体育知识视野,丰富体育知识体系和结构,做一名终身学习型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体育专业素养、体育教学水平和健康教育能力。

1.1.4 高校体育教师要具有教学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和健康教育的再思考、再认识,并以此来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通过教学反思可发现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回顾、检讨体育教育教学中各层面的内容及假定,经过不断批判、思考、辩证来重组与重构体育教学事件的过程与结果[4]。体育教学反思类型和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和体育教育实践,选择恰当的教学反思类型和方法。高校体育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集体探讨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优点、不足和注意事项,有效整合集体教学反思成果,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和形式,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学智慧。

1.1.5 高校体育教师要具有创新力

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来引导和培养。在高等体育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是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为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在教学改革中突出“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以大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挖掘大学生潜力,改变大学生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观念,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技能学习和课余体育锻炼的热情,帮助大学生树立“将体育运动的智慧运用到工作中去”的创新性体育观,发展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做一名创新型高校体育教师。

1.2 哲学思考

新时代下,不论是从哲学层面上分析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和最终目标,还是从认识论角度上研究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首先必须把握的原则是尊重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特征。高校体育教师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健康教育、指导课余体育活动等职业行为来实施体育教育的“行为者”,因此深入研究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可从感性层面、思维层面和理性层面界定教师职业行为研究。在感性层面上,高校体育教师行为研究主要包括以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行为”和以课堂教学、课堂管理为主要形式的“教育与管理行为”;在思维层面上,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行为中获取触发式感悟,及时捕捉体育教学灵感和健康教育思路,以体育教学实践的形式逐渐表述出来;在理性层面上,升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行为认识,是对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触发式感悟的再整理、再思考、再提高、再创造,逐步实现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1.3 道德思考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的最高目标是关注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达成最高目标的有效手段就是努力实现自身专业发展。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坚守职业情操;始终牢记体育教师的岗位职责,把自身专业发展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紧密联系起来,在体育教育改革和体育教学实践中履行职责;热爱、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大学生人格,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2 提升策略

2.1 培养职业魅力,提高综合素质,逐渐消除职业偏见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体育教师的误解和偏见还很普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消除误解的主要方法是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魅力,这是尤为重要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体育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运动技能外,更需要踏实认真,端正工作态度,夯实体育文化知识,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等。同时,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大学生强健体魄、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凸显体育教师自身的职业魅力,实现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逐渐得到社会的尊敬和重视[5]。

2.2 注重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旨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6]。

2.3 激发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

目前,高校会定期举办教学名师讲座、优秀教师示范课等不同形式的教师培训,旨在促进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应当借助适切的外部激励机制,激发高校体育教师自我价值追求的内部动力[7]。但是,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发展意识不强,剖析其根源,主要发展策略有以下几种。

第一,延长培训时间,增强培训针对性,重视教学突发事件处理方法的指导。现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下降严重,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加强对处理突发事件的培训和指导,确保科学、及时、恰当地处理体育突发事件。

第二,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开展针对体育教师的教育培训,以集中听取专家讲座、优秀教师示范课为主。另外,健康教育培训不能断,增加经验交流,保证培训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针对性。

第三,完善体育教师培训考核和评价方法。体育教师培训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增加教学实践和健康教育的分析与研究,理论内容要联系体育教学实际,组织体育教师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彰显科学性和人性化。

2.4 调节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与科研矛盾,回归教学根本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功能定位的转变,高校教师年终考核和职称评聘的基本要求:较好地完成一定工作量的教学任务;较好地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或科研项目、论文等研究任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严重。为了改变“偏重科研,忽视教学”的现状,一方面,要提倡回归大学根本、体育本质,适当减轻科研负担,取消或软化相关硬性规定;另一方面,加强体育教育教学制度体系建设,比如:加强教学质量评估,重视学生对体育教育教学的反馈意见,重视体育教师互评等[8],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构建“学校、学院、教师、学生”立体化、多层面、动态化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9]。

现阶段,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在体育教师群体中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与科研内容之间的矛盾、教学时间与科研时间之间的矛盾、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之间的矛盾。在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应该辩证处理好体育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平衡体育教学与科研时间的安排,增加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的关联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妥善协调与处理好体育教学、健康教育和科研之间的矛盾,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获得感、价值感和幸福感。

2.5 增强主动性,提升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体育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和教学环境,结合学校体育发展、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多重需要,综合分析体育教师职业生涯影响因素,而后确定自身职业奋斗目标,进而采取相应行动计划的培育过程。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发展要求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相对同化的过程。

然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缺乏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重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制定政策激励机制,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规划建议,指导教师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职业生涯规划;以聘任制改革为契机,建立开放性的教师管理系统,激励与奖励并重,推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10]。

2.6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科研能力

体育科研不仅是高校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科研力量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薄弱,需要强化体育科研意识,高度关注体育教师的“内生态”和“类生态”[11],加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开展科研培训和专家讲座等,提高体育教师科研素养。

2.7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重点建设类似于教师发展中心的机构

当前,我国多数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一般是作为教务处、人事处、工会等部门的附属机构,建议成立专门的教师专业发展机构(中心),理顺与教务处、人事处、网络中心、工会等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和合作体系,明确职能分工,依据学科特点,细化设置,密切协作,开展教学促进和教师专业发展工作[12];以博耶“多维学术观”为指导,筹划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激励机制和体育教师发展研究的规划、设计与实施[13]。

2.8 成立全国(区域、系统)教师教育发展联盟

借鉴国外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经验,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或系统性)教师教育发展联盟,旨在承担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协调联盟成员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部门(机构),加强合作和资源共享[14]。教育部门要减少“大而化之”“一刀切”的培训形式,多举办一些结合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向”的专业研讨会,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面向教学实际的专业帮助。

3 结语

高校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摸索适合不同身心健康水平、不同身体运动基础、不同运动技能的教育方式,更需要在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中探索出满足自身专业发展需求的新路径,注重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回归体育教育本质,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化,因材施教,服务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巩固与提升高等体育教育的重要地位,最终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专业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