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艳 李亚男
跨境电商作为一个新的专业方向,虽然有一段时间的探索,但还没有一个较为成熟且专业的培养模式[1]。因此,跨境电商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目标还不是非常清晰,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也比较模糊,致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民办院校,由于其特殊性,在人才培养方面遇到的困难更多,在实际过程中只能借鉴现有相近或相关专业的知识开展教学,一边探索一边积累。
跨境电商作为近年新兴的一种专业,要求所需人才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加入更多的实践环节,通过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跨境电商平台,熟练运用跨境电商软件,大学期间进入跨境电商企业进行实习,进而掌握跨境电商运行技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高校特别是民办本科院校,由于一些实际情况的限制,很多实践教学内容都只限于在实训室中,操作模拟跨境电商平台。由于实训室设备的运行速度远低于实际电商企业的设备配置,很多软件跟不上实际电商平台的更新速度,导致实验室“实践”的效果只是从表面上了解电商平台,与真实的电商平台操作运行相差甚远,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电商企业的需求,影响学生就业发展。
近些年,大多数民办本科院校都意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也在师资引进方面加大了投入,民办院校的师资结构、学历结构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与公办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跨境电商专业教师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更是不能满足教学与实践的需求。学校从事跨境电商的教师都是有经济管理、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背景的教师,缺乏电子商务专业背景,教师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前行,尽管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跨境电商师资培训,增长了一些知识储备,但由于实践经验的匮乏,致使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更多的还是讲授理论知识,实习实训也只是利用软件进行操作,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理论联系实际。
跨境电商专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但学校教育教学所使用的教材还是针对国际贸易专业方面,更新速度缓慢,有的甚至很长时间都没有更新,教材里所涉及的实践教学内容也是现实社会早已淘汰的内容[2],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依据教材上的内容展开详细的讲解,在备课过程中虽然收集整理大量实际案例,但由于自身专业束缚,所讲授内容有时也会与实际相脱节,造成教学过程中僵化照搬。学生也很难很好地理解知识内容,不能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造成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很快适应岗位。
在跨境电商专业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满足社会和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作为教育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需求角度设置和优化课程体系,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加入具有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增加网页设计、网络营销、跨境电商平台操作、产品拍摄与店铺装修、搜索引擎优化等实务课程,充实整个课程体系,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为跨境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打好扎实的基础。
民办本科院校想要培养出高质量、符合社会需求的跨境电商人才,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具有丰富经验的跨境电商专业的师资队伍。首先,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使教师通过参加培训,聆听跨境电商领域专家学者的报告,观摩电子商务企业运行管理,了解并掌握跨境电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并将这些内容及时整理到教学教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讲授给学生,使学生们对跨境电商前沿领域有初步印象;其次,教师可以在授课之余,采用兼职等形式前往跨境电商企业进行锻炼,亲身经历、体验跨境电商领域工作过程,通过操作实际跨境电商平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学校实践教学过程中,为增强学生实习的真实性提供帮助。
民办本科院校应该积极开展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努力构建与完善跨境电商实习实训基地。第一,联合跨境电商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随着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为缩短企业选人用人时间成本,联合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第二,由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项目,实现项目式培养人才。在学生三、四年级时,通过企业真实案例的操作,提升学生实战操作能力;第三,将职业认证引入跨境电商行业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资格认证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制定明确的专业考核标准。总之,通过校企合作,发挥了合作双方的双重优势,实现了互利共赢,帮助学生快速地适应市场需求。
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新的考核元素,例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分别组建并经营各自的企业,在平台上销售各自的产品,将网页精美度、店铺产品数、店铺浏览量、订单数、成交额等作为具体考核指标,细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使学生通过真实运营的比拼,感受跨境电商的氛围,提高学生店铺运营、营销策略、数据分析、团队合作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是一所综合类民办本科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着力推进应用技术类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为京津冀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在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校与唐山市外贸企业共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标准,将跨境电商相关课程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跨境电商唐山外贸企业库,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实用型跨境电商人才。
学校与唐山市互联网研究院阿里巴巴国际站唐山服务中心达成校企合作的共识,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启共建模式。在跨境电商方向课程设置中,结合企业改革“跨境电商基础”“跨境电商实务”两门课程,均引进阿里巴巴国际站唐山服务中心的讲师为学生进行培训授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16 级国际贸易跨境电商方向共有57 名学生,将学生分成十个小组进行授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贯穿两门课。同时,将跨境电商基础课程分成不同的模块与主题,分别为产品的上传、关键词的推广、产品详情的制作、旺铺的装修、数据管家的分析等,由唐山服务中心根据不同模块与主题派出优秀的讲师为学生进行培训。
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重视实践操作,学校打破了传统的跨境电商教学使用模拟操作平台实操,直接将十组学生分别安排到十家唐山市外贸企业中,将学生看作是企业的一名外贸业务员,企业分配给阿里巴巴国际站的账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真真正正的实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阿里的客户经理及外贸企业有经验的业务员在学生工作群里进行指导,学生有疑问可以及时反馈。每学期末,为了巩固学习内容,还集中进行15 天的实操集训,学生收获明显。
在课上学习及课下操作相结合,每位教师授课完毕之后,会给学生留当前主题的关键操作的实操作业,督促各组利用课下的时间,加深巩固所学内容。与此同时,建立分享周报的反馈机制,学生完成布置的任务后,每一周会有90 分钟的分享、反馈、答疑的时间,周报制实行单个学生做简报,组长做小组的周报,课下微信群反馈,课上组长会上前给大家做分享,并及时反馈这一周遇到的疑问及困难,讲师及时解答。在课下,各组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产品,还分别参观了工厂及公司,了解当前各企业所售卖的产品详情,对产品规格型号、产品的包装、发货港口及销往的主要国家等进行更深入了解。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3+1”的模式,校企合作完成学校的授课之后,学生将分别进入唐山市外贸企业实习,将理论真正转化为实践。学校结合阿里巴巴国际站唐山服务中心及唐山市互联网研究院,成立唐山市外贸企业资料库,涵盖领域较广。每学期末,阿里巴巴唐山服务中心都会邀请资料库相关企业召开专场招聘会,让学生进入满意的企业实习,实习结束后,根据双方意愿,企业优先录用实习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