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雨新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化是指运用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相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存储、综合分析及提供系列服务等活动的总称。在社会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需要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质量,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这对基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应用好信息技术,提高社保工作效率,使社会公众更好地享受到快捷服务,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基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与社会大众的利益紧密相连。现如今,人员流动频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量较大,而基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人员相对不足,面临较大的管理压力。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并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升服务效能[1]。因此,加强基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对于基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线上运行,能够全天候、全方位地提供服务,及时保障大众的社保需求,人们也可以通过在线办理相关业务,减少出门办理业务办理的等待时间。同时,通过线上自助办理,可以使业务办理得更加快捷,不仅可以减少办事工作人员工作数量,而且提高了办事工作效率。
随着信息化的应用,基层社保工作更加规范,相关政策法规可以在线上公开,从而增强工作的透明度[2]。而且,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会对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保证人力资源信息更加精准、可靠,有利于赢得社会公众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的理解,增进群众对相关部门的信任度,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同时,为公众提供信息沟通与交流平台,能够及时将个人想法向相关部门反映,有利于尽快解决问题,促使政府及时完善政策,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优化完善服务。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中,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高,所有数据信息传递需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数据信息对接的时效性差,差错率较高,出现问题时难以发现,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影响[3]。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可以将各部门信息需求通过信息化建设加以整合,构建统一的信息数据平台,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信息,保证数据信息实时对接,使信息资源更加全面,实现核心数字资源的共享,保持信息资源的统一性,减少差错率,提高部门工作效率。而且,职能部门通过信息平台提取相关数据信息,有利于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涉及面极其广泛,基层办事人员面向基层,面对社会大众,直接为他们提供管理与服务工作,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开展工作,面临的业务负担重,工作压力大,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转变管理理念,重视基层信息化建设,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4]。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关部门并没有认识到基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新管理观念,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导致基层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工作效率低下。虽然有的地方进行了信息化工作,但没有进行相关宣传推广,人们不了解信息化应用程序,导致信息化平台利用率不高。而一部分基层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没有加强信息操作的技术学习,难以提升信息系统的管理效率,影响相关业务的办理质量。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与城乡居民个人利益关联性强,对社会影响深远,因而必须认真仔细。然而,在社保工作中,部门配合不力、工作对接不畅通,运转效率较低,各部门都有专门的管理平台,但缺乏统一的共享平台,导致社保、财政、税务等部门难以做好协作工作,造成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差,数据信息难以共享,管理效率过低。
在基层信息化建设中,系统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防范系统风险。部分地区不重视系统风险,系统受到外来攻击影响较大而且不愿意在信息技术上加大投入,在服务器配置,数据备份及防火墙设置上配置不到位,系统没有及时升级,导致系统风险较高,数据安全存在较高的风险隐患。同时,基层缺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系统维护与管理服务缺乏,不能做好网络风险防范。而且在操作上没有做好相关设置,缺乏完善的防范措施,存在较高的操作风险,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基层工作十分复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必须要解决人手不够、业务负担重的问题,必须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加快信息化建设,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点多面广、服务质量低下的问题。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依靠增人提效的方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运用好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助推基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有序运行;二是做好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要以县域为支点,做好县域内的信息化建设,构建全域范围内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增强基层管理实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省域及全国范围内的系统联网,使全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形成一个整体,全面推进社保工作信息化进程,提升社保工作整体效率;三是制定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操作培训。当今,信息技术应用在不断深入,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与时俱进,转变管理模式,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工作人员要学会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做好系统操作,提高操作水平,保障工作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向社会大众进行业务宣传,指导他们进行自主操作,以有利于提高智能化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与相关部门充分协作,构建完善的部门协作机制,加强部门合作。为此,必须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保证信息数据共享,整合各部门业务,统一在线上运行,发挥联动效应。一是构建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主的管理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社保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牵头工作,形成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主的管理体系,从而有效推进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促进社保工作的有序运行;二是建立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在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整合不同部门间的数据资源,相关业务通过管理平台处理,使不同的职能业务在平台上有序运行,并及时共享数据信息,提高资源整合效应;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保障部门有序联动。为了保证部门间的有序协作,必须建立部门联动制度,规范各部门职责,对系统进行权限设置,将部门线下职能转为线上进行,明确各自的权责关系,运用制度保证系统平台有序运行。
在信息化管理中,安全问题至关重要。由于社保工作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基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责任重大,要保证政策执行到位,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就要加强政策研读,做好系统建设,不断完善技术水平,增强系统与数据的安全性。一是要加强系统硬件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硬件是基础,是平台运行的保证,各地要根据自身财力状况,根据系统配置要求做好硬件配件的配置,如选用高质量的服务器,做好数据双备份工作;在网络风险防范中,运用物理隔离,做好防火墙配置;配置性能先进的电脑,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等;二是要加强软件建设,不断进行系统升级。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对软件不断进行优化、完善,修复系统漏洞,防范系统风险,保障网络运行安全;三是做好系统检测,防范操作风险。要保证系统数据安全,需要加强系统管理,加强对系统数据的监管,实行系统自动检测,保证部门间数据一致,做好操作风险防范。同时,要定期做好系统维护,防止外部入侵,以确保数据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必须加强基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社保工作的有序运行。为此,必须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将相关部门业务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通过平台规范部门业务,使部门发挥联动效应,促进社保工作整体效率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