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与射艺

2020-11-23 05:30娜,刘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射箭王阳明君子

刘 娜,刘 鲲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生于明代宪宗成化八年(1472),死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他是明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也是明代“心学”运动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青年时代有过“五溺”,“五溺”之说出于湛甘泉为阳明所作墓铭,墓铭记载:“初溺于任侠之习,在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于圣贤之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是非常喜欢任侠、骑射、辞章、道家和佛家思想的。但是,我们不能把他的这些爱好归结为一定的顺序,例如任侠→骑射→辞章→神仙→佛氏→圣学(孔孟)这样一个次序。正如秦家懿所指出的,五溺作为王阳明归本正学的多种嗜好,其整个事件的发生顺序,并非是成线性的,而是同时持有的不同的兴趣爱好。

从王阳明的“五溺”中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是崇文尚武的,因为他喜爱“任侠”和“骑射”,而任侠和骑射就是属于武术的范畴。史料记载,在王阳明平定宁王暴乱后,正德皇帝到达南京,派许泰、张忠等一部京兵以清查宁王余党的名义进驻南昌,因为王阳明没有将宁王交给他们为怀恨在心(王阳明为了减少杀戮,希望直接把宁王交给正德皇帝)。他们怂恿士兵捣乱,还欺负王阳明是文人出身,逼他当众表演射箭。不曾王阳明在射箭中三发三中。这个故事明确的告诉我们,王阳明的射箭技术是多么的高超。

综上所述,王阳明应该是一个喜爱骑马射箭并且射艺技术非常厉害的武术高手,在实际生活中,他还是一个有着侠客精神的武术人。

1 阳明心学中的射艺

“射艺”是中国古代“六艺”之一,简单的理解,射艺就是一种追求射箭的艺术。周朝是射艺发展的鼎盛时期。从周朝开始,射艺开始随着历史的进程在不同朝代传承发展。王阳明喜爱射艺,其亲自作的流传至今的诗《观德亭记》中这样写道:

《观德亭记》

明 王阳明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君子之学,求以得之于其心,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慄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视浮,歉于其心者其气馁,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五者心之不存也。不存也者,不学也。君子之学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心端则体正,心敬则容肃,心平则气舒,心专则视审,心通故时而理,心纯故让而恪,心宏故胜而不张、负而不弛。七者备而君子之德成。君子无所不用其学也,于射见之矣。故曰: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射也者,射己之鹄也。鹄也者,心也,各射己之心也,各得其心而已。故曰:可以观德矣。作《观德亭记》。

上述是王阳明对射艺作的一个心得体会,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王阳明提出的“心即理”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也可以从他在崇义剿匪后提出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一窥得见。王阳明思想中的“心”往往是个体对于个体所处的生活境域的“投入”以及在这种“投入”中切己的深刻体会和深刻感悟。

王阳明是中国“心学”大师,从提出格物致知到最后的致良知,他始终秉承一个总体特征,就是一种对终极实在(心、理、良知等等)的非对象化和生活境遇化的理解。简单的理解就是把自己置于一种和自然、和社会相交相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切身的直接领会性。所谓的“理”、“良知”和“道”其实是一种生活之道、生命之道。它始终是思想与日常生活的相互交融,高远和切近的交融,深邃和简明的交融,简而言之就是“日用为道”。

相对于射艺而言,王阳明提出了射手在表象上是“内志正,外体直”只有这样,才能够射的准、射的好。从射艺这个从周代盛行而后逐渐衰落的传统文化,王阳明悟出了“射以观德”的道理。他提出了一个有德的人,应该是“射以存心”。这里的“存心”是指去掉五心而保留(存下)七心。

因此,在进行射艺的时候,需要做到心上的五心不存(慄心、荡心、歉心、忽心、傲心),和存下七心(心端、心敬、心平、心专、心通、心纯、心宏)。当然,这里的谦心不是指谦虚之心,而是指过于谦虚之心。

首先谈谈哪五心不存?五心包括慄心、荡心、歉心、忽心和傲心。慄心意味着内心恐惧或者不安、不平静。这样的话,射艺动作在就会想内心一样不平静,不规范;荡心意味着内心境界是摇摆不定,这样的话,射艺之人就会视线漂浮不定;歉心意味着内心过于谦虚,外在表现则呈现出信心不足;忽心意味着内心马马虎虎,干什么事情粗枝大叶,这样的话其外在的变现也必将呈现出懒散的样子;傲心意味着内心骄傲,目空一切,这样的话外射艺之人就会在外在表象上表现出来,就会自鸣得意,过于自负。这五心是射艺者不能要的。

那么去掉五心,我们需要保留什么了?就是保留七心(心端、心敬、心平、心专、心通、心纯、心宏),对王阳明来说,也就是七备。射艺中,因为只有“心端”了,内心位置摆放端正,才能从内到外做到身体正直;心敬则意味着内心深处存在对天地、自然、社会和其他人的敬畏之感,只有对万事万物心存敬畏,才能在射艺中从容不迫;心平意味着内心的平和、安静,内心真正的安静下来才能呼吸舒畅;心专意味着情感的专一,这里是指射艺中对整个射艺的专注和关切,一心一意才能做到射艺中的内审;心通意味着内心世界和外在实践(射艺)合一,这样的结果就是真正懂得(射艺)道理,在射艺中能够正确的把握时机(放箭);心纯意味着内心的安宁、纯洁,没有一丝杂念,这样才能谦让并懂得礼仪;心宏意味着内心的格局远大,放长远,这样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应该说,上述这段话就是记载了王阳明对射艺的总结。那么从射艺,王阳明也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2 射艺中的阳明心法

《观德亭记》中,王阳明是这样描述君子的:“君子无所不用其学也,于射见之矣”。射艺,成为了王阳明观察一个人是否是真君子的衡量手段,君子是无所不能的,要想辨别真正的君子,那么就在射艺中来判断。“鹄”就是射箭的靶子,靶心的意思。由射艺中的“鹄”而联想到生活中的“鹄” ,这就是王阳明的“日用即道”的生动、完美的体现。

“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射也者,射己之鹄也。鹄也者,心也,各射己之心也,各得其心而已。”这就是王阳明从射艺悟出的做人的道理。作为一国之君,就要以国君的标准为目标;作为别人的父亲,就要以父亲的标准为目标;作为别人的儿子,就要以儿子的标准为目标;同样,作为一名优秀的射手,就要以自己的内心所想为目标。目标就是内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内心目标,射艺就是以自己的内心为目标,射的准其过程就是在于获得自己的内心目标的过程而已。综上所述,通过射艺,我们可以在其整个的过程中观察一个人的外在表征和内在心理,而这种外在表征和内在心理正好反映出了个体的道德品质。

中国传统射艺中,要求的身端体正、内心安宁、思维内视、安详从容、用力柔而不僵,这些从外在的“正身”“身端”到内在的“视心”“省心”的技术动作要领,正好和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中”、“道”、“礼”、“仪”、“信”等传统思维相符合。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军事的“射”还是礼仪的“射”,射箭的艺术逐步的融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成为培养人的意志、考验人的品德和修炼个人内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古代的《礼记》中,我们已经能够发现在周朝的时候,射艺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武术技能,同时它还包含了个体的内心修养、品德规范和仪礼道德的内涵。因此,从射艺许多人引申出了很多的道理。

唐代诗人王琚的一首诗《教射经》这样写道:“治心调摄。古法曰:得之于心,应之于手,盖心不治,则射无中理。凡射有十不可:1.他想不可;2.他忧不可;3.奔走而至不可;4.醉不可;5.饥不可;6.饱不可;7.怒不可;8.不欲不可;9.射多而好,不止不可;10.争奋不可。戒此十者,则不徒射矣。射中无喜,喜则心易而反跌;射不中勿忧,忧则心惑而无主。手执其弓,弦安其箭,目注其的,心实运之。平居暇日,更当调气息,节其饮食,避其寒暑,持其喜怒,诚其嗜欲。此射之至要。”

从《教射经》中我们可知,关于射艺的禁忌有许多,我们必须戒掉。戒掉了十大禁忌,我们还要在射艺中不能表现出射中的喜悦之情,也不能因为射不中而担忧,因为物极必反,射艺的练习就和日常生活中的平淡一样,我们必须掌握一个外在的“度”(调气息、节饮食、避寒暑),只有把握了这个“度”,我们才能真正的掌握我们的内心意识(喜和怒),掌控我们的欲望。

从王琚的《教射经》到王阳明的《观德亭记》,我们可以看到,王阳明的阳明心学和射艺的内在关联。从赣南剿灭山匪建立崇义县城到平叛宁王反叛,王阳明可以说是他的军事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他高超的智谋才略应该说是充分展现了他的心学智慧。王阳明用兵几乎从不谈计谋。甚至有时会回答“用兵有术否?”,他自己回答道“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乃术尔。”由此可见,王阳明用兵之法与“道”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这个道就是他说提到的“知行合一”。这里的“养的此心不动”正是和射艺中对个体内心世界的要求是一致的,要“各射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各得其心”。因为“何为‘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只有这样的心才能化与生活之中,与生活融为一体,才能“知行合一”。

3 小结

王阳明27岁在京师听道讲养生,从而对道家产生浓厚的兴趣。31岁因身体生病而到阳明洞修习导引术,因此,王阳明受道教的影响比较大。同时他还学习佛教的文化,从他的“格竹”可以看出,他还深入修炼儒家的“格物”思维。这三种宗教信仰中都有养生和养身的成分,而养生和养身是离不开“心”的。射艺中“心”的锻炼是最值得习练者修炼的,没有内心的安宁、祥和,是不会射中箭“鹄”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能真正做到内心世界和外在行动相一致的话,也是不能够做到“射也者,射己之鹄也”,这也意味着不能够致良知。

射艺是一种礼乐之射、反省之射和君子之射。应该说,射艺为王阳明提供了非常好的思维方式,而王阳明也从射艺中悟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王阳明通过射艺把活生生的生活与人

生体现的儒学精神以及中国传统的“以身证道”的思想向融合,射艺也是阳明心学中宝贵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射箭王阳明君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真正心平气和
两支箭
王阳明龙场悟道
学射箭
君子无所争
射箭游戏
有君子之道四焉
跳跳龙失踪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