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陈仁波
2016年我校引入了英国IMI课程,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进行试点,两种课程体系间的对比如下。
(1)课程设置比较。英国IMI课程是模块化课程,学生通过16个模块考核获得英国IMI轻型车辆维修一级证书,在模块设置方面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考核项目,如汽车的全车检查保养、灯光检测、制动片更换等内容,都是企业员工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而国内如汽修中级工考核里的曲轴、活塞检测等内容虽然能考验学生的操作分析水平,但这些内容在汽修厂一年也碰不到一次,即使碰到了也不会交给实习生或者新员工去完成,一般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进行修理。
国内大多数汽修理论和实操考核中的题目几乎是独立存在的,题目之间重复性不多,学生考核时所操作的项目只能证明学生有操作该项目的能力,不能证明学生的其他项目技能水平,学生是通过应试学习来通过考核的,且考核结果大多没有反馈,学生无法通过考核来总结经验提高技能水平,还有在补考中会更换题目,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反馈无用。而英国IMI考评体系设置的模块是相互关联的,如轮胎模块、制动模块、驱动模块等,学生在完成轮胎模块考核后才能进行制动模块考核,完成驱动模块时必须完成轮胎和制动模块,学生在进行制动模块考核时必须加强轮胎模块的练习,即使没有通过制动模块的考核,但是轮胎模块的技能熟练程度得到再次提高,因此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水平是逐渐上升的。
(2)组织考核比较。国内汽修技能考核项目较多,如果全部项目都进入考核,所耗时间太长,本着节约考核成本,提高考核效率的原则,在考核时以抽测为主,但这种方法会造成水平差不多的学生由于运气成分的原因,有的学生能通过考核,有的学生却无法通过,同时从抽题到考核阶段需要一定时间准备设备和耗材,造成了实操考核题目很容易被猜中,水平低的学生可以通过短时间强化训练也能通过考核,结果考出来的学生只会这个几个项目,其余所需要掌握的项目基本没有学过,这种考核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设备完成大规模的考核。
英国IMI考评体系将所有的题目分成了16个项目考评,涵盖了一级修理工所有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所有的理论和实操题目都必须测试,每个学生考核需要2 h~3 h,对考核所需设备的台套数要求也较高,但学生没有作弊的欲望,因为每次考核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考核题目即练习题目,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小班化教学的学生。
(3)教学质量把控比较。国内大多数技能考评监督机制是开环式的,而英国IMI教育质量考核监督机制是闭环式的。国内学校在理论和实操教学完成后,由教师进行抽题考核。严谨的学校是请第三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能够反映学生真实的技能水平。监督缺失的学校出现授课教师、考评教师为同一人,学生水平优劣全凭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能力,唯一把控的手段就是平行班级进行教学质量比较,而负责质量监督的教务人员由于事务繁忙,也无法做到全面有效的监督。英国IMI教育质量考核监督机制采用了三级监督的方法,考评员负责考核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内督员来复查考评员的考核内容和过程是否规范,外督员监察内督员与考评员在整个考评过程中是否做到公平公正,然后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内督监察信息从学生理论和实操试卷中获得,外督监察信息从学生和考评员的表现中获得,这就是闭环式监督,能保证整个课程的学习和考核质量。
(4)教师能力提高比较。由于英国IMI课程模块项目是固定的,16个课程项目涵盖了企业常规典型工作任务,教师和企业员工一样,只需要对这16个课程项目进行强化培训,教师通过固定项目培训能够以最快速度提高技能水平,培训教师和培训学生的课程内容是一样的,学生考核60分就算通过,而教师需要90分才算通过考核。在国内汽车修理工等级考核中,学生考核中级工水平,教师考核高级工水平或技师水平,中级工和高级工的考核项目差异较大,考证时,教师甚至不需要一级一级的参加培训,就可以直接越过中级工去参加高级工考证,所以教师培训完汽修课程后,其所学技能大部分不能用于实践教学。
原版英国IMI课程非常适合企业员工学习,与德国“双元制”相近,员工能边工作边学习,这与欧洲整体社会环境和职业教育体制优势有关。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不是“双元制”,与英国职业教育体制也不同,因此英国IMI课程体系和内容需要进行改造才能适应我国的国情,改造方法如下。
(1)根据学校场地设备调整课程内容。英国IMI课程体系认为学习发动机项目是比较难的,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工量具的原理和操作后,才能保证发动机不受人为因素损坏,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学完工具使用后直接开始拆装发动机,导致设备损坏率较高,但多年的技能训练让教师非常熟悉考核用发动机,能迅速修复发动机,因此学生可以在教师修复过程中学到修复知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量具使用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大多数学校的设备数量不足,不能同时大规模对一个项目进行训练,如我校有2辆卡罗拉车、2辆科鲁兹车、1辆POLO车、1辆威朗车,虽然车辆数量能满足实训要求,但由于车型不一样,所需要的专用工具也不一样,不能做到统一教学。于是我们根据不同车型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如卡罗拉车拆装排气系统容易入手,科鲁兹车适合训练鼓式和盘式制动器,POLO车比较适合用来训练灯光系统,别克威朗车训练四轮定位项目数据非常准确,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5组,4人~5人为一组,学生训练一段时间后考核换组,在后期的训练中可以让优秀的学生带领普通学生学习,教师进行辅助教学,专用工具配置也可以相应减少,同时学生也能在训练过程中接触不同的车型。
(2)结合传统教考形式组织考核方案。英国式考核中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是同时进行的,由教师在一场考核中完成考评,在考核时间充分的情况下能够全面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一个学生考核需要2.5 h~3 h,英国班级人数大约14人,而我校小班化教学的班级依然有20多个学生,所以总的考核时间是不足的,在对英国IMI课程进行改造时,我们按照中国模式将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分割开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考完理论,再由理论考评员做出试卷评价,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参与实操考核,考评员在实操考核中根据理论成绩和实操表现最后综合评定学生是否合格。
根据教师的特长分配教学任务,由理论教学和实操技能水平较高的教师承担最后综合考核评定,年轻教师承担理论教学和考核任务,优化教师组合,弥补教师数量和能力的不足。
(3)优化校企合作形式。国内学校安排课程是脱离企业的,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没能在实践中去验证,所有的实习实践都在最后一学年,下企业时大多数学生表现出呆头呆脑的现象,因为他们遗忘了以前大部分的所学知识。而英国IMI课程设计是有企业参与的,学校紧密联系企业,车间设置与企业工作场景和设备基本吻合,能够安排的大量实习实操任务供学生熟练学习。
我校根据本土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英国IMI课程,创新了“前置式”汽修课程,每学期安排3周时间让学生下企业实习,在实习前,会优先安排即将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虽然学生暂时无法理解知识原理,但只要学生掌握了工作流程,如轮胎的拆装和动平衡、汽车保养、制动摩擦片更换等,学生就能顺利地参与企业的各项工作,得到企业的初步认可,待在企业中将工作技能熟练化后,回到学校再慢慢学习知识原理及结构,将知识点串接起来,形成知识体系,这样往往事半功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理论课堂中学习气氛非常活跃。
(4)融入企业师傅评价。英国IMI课程评价是由教师评价企业的员工,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既懂理论知识,又有高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故障解决能力,因此欧洲“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企业员工文化素质和操作能力远远强于一般国内企业师傅带学徒的水平。在英国的职业教育中教师是从企业中择优录用的,而我国的教育体制是精英教育体制,教师一般从学校到学校,大学毕业后立即进入学校任教,没有企业的工作经验,是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制的,在考核中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全面,理论知识评价优于实操技能评价,而企业师傅往往文化理论水平较低,对理论知识评价能力又较弱。因此在改造英国IMI课程时我们加入了企业的评价体系,教师的评价与企业师傅评价结合起来,全面评价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教师评价学生时理论考核多于实操考核,而企业师傅评价学生时实操考核多于理论考核,这样学生的理论和实操水平都能达到企业要求。
我校在引进英国I M I课程后,进行“量体裁衣”,在尊重企业需求和我校实际办学能力的前提下,对教学场景进行重塑,根据学生文化素质和动手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契合本土宁波市汽修企业需求,在课程模块设置中考虑到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创新了汽修课程体系,适应了学校设备场地和教师教学能力,有利于指引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汽修技能人才,有利于提升汽修行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推动我国汽修职业教育“走出去”,全面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