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调适

2020-11-23 00:10王炼
就业与保障 2020年8期
关键词:考研毕业生疫情

文/王炼

一、2020届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

据人社部统计,2020年度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计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创历史新高,并且本土和海归高校毕业生规模都在逐步增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增加[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复工时间延迟、春季开学时间延迟、部分地区高校研究生复试安排也被延迟,各大企业有缩招的现象,且校招的规模也有所减少。竞争者人数增加,岗位却在减少。

研究生扩招18.9万,对比上一年,扩招比例大约为23%,这是一个就业难的信号。此次疫情下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经贸环境与2003年“非典”疫情时有着很大的不同,相比2003年SARS疫情,当时有近30%的毕业生工作受到影响,可是那年的大学毕业生只有212万。新冠肺炎疫情对于2020年大学生就业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2020届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压力巨大。

二、就业心理困惑和不良心态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毕业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扰和问题,表现出很多心理状态,疫情之下的2020届毕业生在就业时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心理困惑和不良心态。

(一)焦虑心理

随着高校应届生毕业日的一步步临近,学生会因为各种复杂的外界社会环境和自身主观因素的双重影响,对市场竞争产生恐惧心理,随之出现焦虑、不安等各种心理反应。很多应届毕业生表示:“就业形势不好,我真的好担心自己找不到好的工作”“班里有的同学已经找到不错的工作了,我还没有开始找,我好慌啊”“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我什么时候返校,我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还没完成呀”。包括考研的同学也纷纷表示:“不知道考研分数能不能上复试线,调剂的信息也一直没有。”众多研究和相关新闻都纷纷指出,焦虑心理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常见且最突出的心理问题之一[2]。

(二)自负心理

有很多高校毕业生就读名校或名牌专业,读书期间成绩优异。有的毕业生认为:“我在校期间成绩一直很优异,一定会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就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毕业生人数是个大数目,大家都要通过竞争来找到合适的工作。由于毕业生都比较年轻,很容易在竞争中产生急于求成的心理,好高骛远,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能在竞争中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且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或者择业的过程中,选择单位或者择业的条件苛刻,希望各方面的条件都能得到满足,持有很高的自我评价,如果在求职的过程中始终自傲自大,自负的心理可能会越来越严重[3]。

(三)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有些毕业生甚至认为:“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在求助过程中总是频频受挫,我到底该怎么办?”这一部分毕业生自我评价偏低,在求职和择业中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专业综合能力,会过低地估计自己专业综合能力,认为自己缺乏社会经验和市场竞争信心[4]。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缺乏主动争取就业机会的心理准备,对就业充满恐惧,一旦在求职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挫折时,就很容易悲观失望。因此,这部分毕业生择业时会降低个人的期望值,甚至对就业采取逃避的态度。

(四)依赖心理

在就业的过程中,有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自立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心理素质较差。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积极参与和主动竞争意识,总是不知所措,盲目寄希望于通过学校联系找到适合的就业单位,一味依赖父母的安排,缺乏择业的主动性,也不愿意去尝试,甚至临近毕业还没有写过简历,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劣势。

(五)虚荣攀比心理

有些毕业生未进行客观分析,以超越他人工作条件为择业标准,认为“她的工作怎么这么好,留在大城市干着体面的工作,而我为什么要去小县城?我也要找更好的工作”,因此而放弃一些可能合适的工作。这种虚荣攀比的心理是得不偿失的。

三、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

以上阐述了目前大学生常见的消极就业心态。那么毕业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调整自己的消极就业观念和心态,以积极就业心态去迎接自己的职业挑战呢?

(一)正确进行自我认知

认识自己是择业中的关键一环。首先,要对自己的期望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正确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充分了解自己的就业准备度和就业压力感。下面有一个问题清单,可以根据清单内容进行一个简单、全面的自我判断:

1.清楚地写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目标,是考研还是就业?考研的话,是否有自己喜欢的专业?打算应聘什么样的公司或岗位?

2.在找寻自己的理想工作时,我有什么优缺点?我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3.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我有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会是什么?

4.考察自己真正做了哪些就业准备?比如是否了解想要应聘的岗位工作内容、对于简历的写作、面试的准备是否做了更充分的练习?保持积极健康的认知,正确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提高自己,摆正位置,扬长避短,不好高骛远。

(二)提高信心,让压力变动力

自信是一个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2020届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在此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更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勇敢地去面对竞争。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此外,毕业生面临就业出现焦虑甚至害怕情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没有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也不知道自己真实的水平与潜力,因此不仅要做好笔试面试前的准备工作、熟悉自己专业定向相关单位的有关信息,还有掌握一些面试技巧和相关礼仪。

(三)提高就业的自我效能感

给自己设立一两个简单清晰、对就业有帮助的短期目标,循序渐进地完成。在过程中逐渐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累积信心,相信自己真的能通过这些行动去找到心仪的工作,这种信心即为就业的自我效能感。

有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焦虑的形成过程中作为一种内在要素起着很大的调控作用[5]。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更惯用积极正向的思维去看待事物,设定比较高的就业目标,更有决心和毅力去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不断培养自己的职业社会化与综合素质能力。

(四)适当进行心理调节

求职过程也是增强个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的过程,学会科学的心理调控方法,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正确择业等非常重要。

毕业生应该学会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进行合理的认知重评。不可否认,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导致部分就业市场萎缩,对所有毕业生来说都是个负面事件,但可以从认知上改变对情绪诱发情境或事件的理解,对疫情等突发事件重新进行评估,找到更合适的解决策略,比如换个角度找到其中存在的积极意义,正确调整自己的不良认知,就能减少就业失落感与无助感。

同时,在就业中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尝试情绪转移,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我转化不良情绪,在压抑郁闷等不良情绪增多的时候,可以通过做操、瑜伽、游泳、跑步等运动健身来排解。也可以运用放松法,比如音乐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或者合理宣泄法,比如跟亲人朋友倾诉,学会自我宣泄、自我释放、自我调节;或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自我激励等。

总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毕业生要敢于正视现实社会,学会迎接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树立起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找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考研毕业生疫情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