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介入术后标准化护理84例效果观察

2020-11-22 02:52刘改改
医学概论 2020年46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

刘改改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介入术后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介入术治疗脑梗死患者84例,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 40 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对比两组神经缺损程度(NIHSS)、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入院2周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压力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64%,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介入术后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心理压力,并发症少。

关键词:标准化护理程序;脑梗死;介入术;神经功能

标准化护理程序是现代护理实践的一种规范化工作方法,旨促进及恢复患者健康。本研究现对脑梗死介入后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探讨对患者康复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介入治疗脑梗死患者84例。纳入标准:符合文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脑梗死诊断标准;行介入溶栓术治疗;首发脑梗死。排除标准:(1)伴恶性肿瘤、心律失常、心力衰竭;(2)合并精神疾病。按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1~72岁,平均(59.82±6.80)岁;病程2~7h,平均(4.58±1.72)h;冠心病10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18例。观察组 44 例,男 26 例,女 18 例,年龄 53~75岁,平均(60.15±6.71)岁;病程2~8h,平均(4.61±1.75)h;冠心病12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21例。两组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向患者、家属讲解疾病发生机制、危险因素,详细说明介入术治疗优势及术后康复事项,告知用药方法及步骤,讲解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密切监测体征变化,绝对卧床休息24h;指导其介入术后饮食方案,说明清醒后肢体活动。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1)成立标准化护理程序小组。由1名护士长、6 名责任护士组成标准化护理程序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护理活动的策划及组织协调,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康复护理。对标准化护理程序小组成员行专业知识培训,掌握全面、娴熟的操作技巧,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明确护理流程及护理目标。(2)明确护理流程,设定护理干预目标。由标准化护理程序小组结合自身经验、介入术治疗情况及患者、家属需求,分析介入术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了解患者身心状态、病情程度,设定基本的护理流程及目标,如标准化心理护理、标准化介入术护理等,以此减轻负性情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3)心理护理的标准化。由护士向患者、家属反复讲解疾病发病机制、介入术治疗过程,通过语言劝慰、视频播放、PPT讲解等方式,普及疾病发病机制、治疗过程及预期的康复目标。同时引导患者回忆既往最开心的事情,想象如何摆脱困境,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同时组织病友互动交流,待患者清醒、体征稳定后,由治疗成功的患者分享经验,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4)介入术的标准化程序性护理。医护人员密切监测穿刺区域是否有渗血、血肿形成及局部感染等,每 8 小时监测足背动脉搏动。穿刺下肢伸直,避免弯曲,以免形成深静脉血栓。持续静脉泵入尼莫通,以免出现血管痉挛,改善脑循环。定期复查血小板、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等凝血指标的变化,若出现异常需立即处理。(5)术后注意事项的标准化干预。介入术24h内,绝对卧床休息;介入术24h后不可过早下床活动,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糙等食物,以免损伤消化道黏膜。鼻饲后30min时间内避免吸痰。(6)标准化康复护理程序。待体征稳定后早行良肢体位摆放,训练关节活动度。患肢按摩,全身关节行最大限度地被动活动,至肢体活动恢复至主动活动。待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后,行上肢、下肢分离活动及坐位、站位训练,练习穿衣、系扣、进食、拿筷等日常生活活动。对语言障碍者训练其语言功能,鼓励患者表达,促使语言能力的恢复。两组训练至出院结束。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两组入院2周NIH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出院时BI指数较介入术后增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3.64%,低于对照组的 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入院时两组焦虑、抑郁、压力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焦虑、抑郁、压力状态评分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入院2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64%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发现,脑梗死介入术患者接受标准化护理程序,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更好恢复。其原因可能是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通过成立标准化护理程序小组、设定护理目标,综合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疾病程度等具体资料,制定全方位、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干预,进而减少护理遗漏环节,提升护理质量;为了提高介入术效果,严密监控术后恢复过程,时刻监督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凝血指标变化,预防出血及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同时个体化选择药物,挽救濒临凋亡的脑组织,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同时重视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给予合理饮食指导,制定科学、渐进性护理,鼓励患者下地活动,能够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加速术后康复进程。在患者预后方面,观察组出院时BI指数高于对照组,出院时患者焦虑、抑郁、压力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提示,標准化护理程序在脑梗死介入术患者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其负性情绪。其原因可能是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方案,为患者提供丰富维生素、高蛋白食物,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康复训练,促使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同时综合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采用规范化心理护理,进而消除其治疗期间的负性情绪,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白雪,吴利娜.延续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4(04):657-658.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度洛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脑梗死怎样治疗
听音乐可改善自律神经功能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