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斌, 杜周和, 张智勇, 粟思源, 吴建梅, 刘俊凤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蚕业研究所, 四川 南充 637000)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丝绸产品需求的多样化、高档化,高品位生丝及超薄型丝织物所用的细纤度生丝需求量日益增加。三眠蚕品种的茧丝纤度细、茧丝纤度均方差小、净度优,是生产高品位生丝的特殊用途品种,饲养三眠蚕是获得高档优质细纤度生丝的重要途径之一。三眠蚕全龄经过较常规四眠蚕短2~3 d,且没有用工量最大的5龄期,用工量比常规四眠蚕节省约30%,且三眠蚕较常规四眠提早3~4 d上簇结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与养蚕的用工矛盾,有利于劳动力的调整和合理使用。三眠蚕的龄期经过短,食桑量少,同样的桑园面积和同等的桑叶产量,通过实施良种+良法,总产茧量可与常规四眠蚕相当[1-2]。自陆雪芳等[3-4]研究三眠素人工诱导三眠蚕生产超细纤度生丝技术以来,蚕桑育种专家在三眠蚕的选育上进行了大量研究。何斯美等[1]成功选育出二元杂交细纤度三眠蚕品种853白和543B。吴阳春等[5-6]利用显性三眠蚕育成细纤度杂交组合。贺一原[2]利用三眠蚕诱导剂金鹿三眠素将四眠蚕诱导成三眠蚕。郭定国等[6-9]利用现行生产用四眠蚕品种两广2号与三眠蚕品种853白、543 B通过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获得粤蚕细纤1号。为加速四川生产用蚕品种的多样化以及适应国内外丝绸产品结构的调整,选育适应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细纤度三眠蚕品种,利用保育或引进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土种大毛和LS2为父本,以经济性状优良、茧丝量高、丝质优、解舒丝长长、强健三齐的四眠蚕实用品种菁松、皓月为母本,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的方法,历时8~9年选育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眠性稳定的三眠蚕育种材料P035、P053、P055、P057、P059、P061、P077、H036、H088、H092、H102。经配合力及杂交组合筛选,选配出三眠蚕杂交组合“P061×H102”,于2019年通过四川省级品种审定[川蚕品审(2019)03号],定名为蜀细1号(P061×H102)。品种强健好养,眠性稳定,纤度细,茧丝质优,可作为缫制高品位细纤度生丝的原料茧在四川优质蚕区推广饲育。
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收集整理、保存和引进的三眠蚕资源,从中筛选出眠性稳定,具有显性三眠特点的材料大毛和二毛,与经济性状好、茧丝量较高、丝质优、解舒丝长长、强健三齐(孵化、眠起、老熟齐)的四眠蚕品种菁松和皓月杂交,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和配合系统选择方法,及时淘汰不良基因多的蛾区和系统,加速纯化固定三眠基因,经9年18季育成P035、P053、P055、P057、P059、P061、P077、H036、H088、H092、H102等白茧或黄茧三眠蚕材料。以上材料均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保存并提供。
2006-2007年春季配制中系育种材料菁松×二毛和日系育种材料皓月×LS2,F1~F3代采用多蛾混合育(蚁量育),使其基因充分重组,防止优良性状丢失。混合育重点进行个体选择,淘汰茧色杂、发育过快和过慢、茧形过大和过小、茧层率过高和过低的个体,以茧质、茧形、茧色为主并结合选择早上簇、发育经过较快且性状优良的三眠蚕个体进行留种,随机交配采种。F4~F9代单蛾育同蛾区交配采种,F10~F18代单蛾育异蛾区交配采种。单蛾育时以蛾区选择为主,选择三眠性稳定(三眠蚕率100%)的蛾区拟留种,再结合茧丝质量重点选留综合性状优且发育较快的蛾区中优良个体称量,保留生命率高、抗逆性强、经过齐快、迟小蚕少、茧形茧色好、普茧率高、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较高的蛾区为留种区,再从留种区中选择茧形、茧色、茧质等优良的个体制种继代。继代种茧个体一般采用目测和手感方法进行选择,选择优良种茧雌雄个体各15~20粒进行制种继代。种茧重控制在蛾区平均个体重的(±0.05)g,茧层量、茧层率高于平均值,制种时选择各指标较优的个体进行分级对号交配。蛾区选择时,抗性指标高于蛾区平均数、死笼率低于蛾区平均数,且严格选择优良个体同蛾区(或异蛾区)交配继代。
春季气候、饲料条件较好,除眠性选择外,着重茧丝质的选择;夏秋季高温多湿或高温干燥,饲料差,除眠性选择外,着重体质、兼顾茧丝质的选择,如此使品种的茧丝质量性状和体质强健性充分展示,利于选择和固定优良性状,选育中系材料至F11代与日系材料至F9代时进行一代杂交配合力测定,组配杂交组合28个,经比较试验,筛选出杂交优势较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P061×H102。在选育后期加大对P061和H102材料纯选改良提高的力度,使该杂交组合的体质与眠性以及茧丝质量在更高水平上得到统一。
四川优质蚕区春季温度较低,故春蚕在室内饲养,小蚕期温度设置为26~28℃,相对湿度85%~90%;大蚕期环境设置为温度24~26℃,相对湿度75%~80%。夏秋蚕期在自然条件下饲育。1~2龄给予实熟偏嫩良桑,每日给桑2次;3~4龄不选叶,桑叶老嫩搭配,每日给桑3次。
通过杂交与系统创新的三眠蚕材料P035、P061、P077、H036、H102均已完成第18个世代的培育选择。从表1看出,P061和H102的饲育成绩较好,两者的全龄经过比其他材料短2~4 d,虫蛹生命率较其他三眠蚕材料高9~27百分点,两者的三眠率均在98%以上,全茧量和茧层率相差不大。
表1 三眠蚕育种材料的饲养成绩(2017年)
根据实验室饲养成绩(表2和表3),杂交组合P061×H102表现出强健性、产茧量较高、纤度细、丝质优、容易饲育等优势。将杂交组合P061×H102进行3年5季(2015-2017年)实验室饲育结果(表3,表4)表明,该组合全龄期经过比对照种(夏芳×秋白)短86 h;全茧量、万蚕产茧量、茧层率和解舒丝长分别比对照低0.56 g、4.60 kg、0.13百分点和166.4 m,这些差距主要由三眠蚕眠性特征造成(三眠蚕品种全龄经过短,食桑少,故蚕茧小、蚕茧产量低);健康性比对照种稍高,其4龄结茧率、虫蛹生命率分别比对照高0.81百分点、3.30百分点,鲜毛茧出丝率、解舒率分别比对照高0.26百分点、2.98百分点;茧丝纤度为2.225 D,极易缫丝配茧;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较对照种低21.70百分点;净度为93.4分。
综合分析,杂交组合P061×H102的茧丝质无论春季还是秋季均表现出解舒率高、茧丝纤度细、茧丝纤度均方差小、净度优、眠性稳定(三眠率≥98%)的特性,可作为四川省首对特殊用途的细纤度三眠蚕储备品种,具有春季和秋季蚕期推广的潜力。
表2 三眠蚕杂交各组合的实验室饲养成绩
表3 三眠蚕杂交各组合的丝质性状
表4 杂交组合P061×H102的实验室饲养成绩
表5 杂交组合P061×H102的丝质性状
从2006-2007年春季开始,中系三眠蚕亲本P061 (菁松×二毛)及日系三眠蚕亲本H102(皓月×LS2)分别选育18代和16代,遗传性状均已稳定,二化、三眠,中系为素斑蚕,日系为普斑蚕。从表6和表7看出,中系P061全龄经过22~24 d,日系H102全龄经过22~25 d,孵化、眠起齐一,强健好养,茧丝质优。
表6 中系亲本P061系谱选育经过
表7 日系亲本 H102系谱选育经过
P061×H102系为中×日二元杂交种,二化性,三眠。正交蚕卵为灰绿色,卵壳淡黄色;反交蚕卵为灰褐色,卵壳白色。蚁头数2 400头/g左右。正交蚁蚕黑褐色,较文静;反交蚁蚕暗褐色,具有较强的逸散性;壮蚕体色均为青白色,正反交均为普斑蚕。蚕体中等偏细,行动活泼,食桑较活泼,但食桑量较常规四眠蚕品种少,各龄期发育及眠起整齐,发育快。老熟齐涌,营茧快,多营中上层茧;熟蚕背光密集性强,如簇室光线明暗不均匀或上簇过密,则易结双宫茧;茧形长椭圆,中等偏小,茧粒数640粒/kg左右,大小均匀,茧色洁白,缩皱中等偏细,产量稳定。全龄经过约20 d,全茧量约1.50 g,茧层率约22.21%,茧形匀整,茧丝纤度细(2.225 D);丝长、解舒率、净度、鲜毛茧出丝率等丝质性状优良。
2.5.1 省级鉴定成绩 2018年在四川省阆中蚕种场、三台蚕种场、苏稽蚕种场、蚕业所、凉山州蚕种场等5个蚕品种实验室鉴定点同时进行春秋2批次实验室共同饲育结果(表8、表9)表明,三眠蚕组合P061×H102的实用孵化率和三眠率春季分别为96.58%和99.98%,秋季为96.82%和99.87%。从表8和表9可知,三眠蚕组合P061×H102的健蛹率、茧丝长、纤度、解舒率、清洁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明显优于对照,三眠率在99%以上,茧丝纤度春季2.244 D,秋季1.977 D。
表8 杂交组合P061×H102的省级饲养成绩
表9 杂交组合P061×H102的省级饲养的丝质性状
2.5.2 农村基点饲育成绩 2018年度,杂交组合P061×H102分别在四川宁南县、高县、乐至县、涪城县、南部县、荣县等6个农村基点同时进行春秋2个批次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表10)表明,蚕儿体质强健、发育快而齐、省桑、结茧快、蚕茧颗粒匀整、三眠性稳定、丝质成绩优等特点,尤其是全龄经过短、眠起处理次数少的优势,可以实现1、2、3龄工厂化共育,大蚕期无眠起处理的轻简化养蚕新模式,可有效提升蚕茧生产效率,降低蚕农大蚕期的劳动强度和桑叶用量。
表10 杂交组合P061×H102在四川农村基点的饲育成绩(2018年春季和秋季)
在家蚕新品种组配和培育过程中,考虑到国内外市场对高品位生丝及超薄型丝织物所用的细纤度生丝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加之四川没有自主选育的实用型三眠蚕品种,直接引用又存在区域适应性等问题,在亲本材料选择时融入稳定三眠性、茧丝质优及强健性血缘,选育出的组合P061×H102在实验室共同鉴定和农村生产饲养的结果都表明,其强健性好、眠性稳定、三眠率高、龄期经过短、叶丝转化率高的优点,尤其是丝质成绩优(纤度细和净度优),适宜缫制高品位细纤度生丝。在四川及长江流域,为保证三眠率≥98%,保证三眠蚕的茧丝质优,农村大规模推广三眠蚕饲养时,建议选择在春季或夏季,避免在秋季饲养,并配备相应的饲养设备和技术。
在亲本材料的选择中,中系以“二毛”为母本、“菁松”为父本杂交选育固定的华系品种。日系以“LS2”为母本、“皓月”为父本杂交选育固定的日系品种。“二毛”和“LS2”均为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土种材料;“菁松”和“皓月”为经济性状好、茧丝质优、强健三齐的四眠蚕品种;亲本间遗传背景差异较大,三眠对四眠为显性,在三眠蚕品种交四眠蚕品种的杂交后代要固定纯合显性三眠基因存在一定的难度。在组合P061×H102选育过程中,为了加快三眠基因的纯合速度,选育早期重点个体选育,选择三眠率100%的个体制种;选育后期着重蛾区选育,首先选择三眠眠性稳定(三眠蚕率100%)的蛾区拟留种,再结合茧丝质量重点选留综合性状优秀且发育较快的蛾区,采用1雄交2雌测交方法制种。P061×H102亲本间遗传背景差异大,综合经济性状明显提高,保证了一代杂交种的杂交优势强、眠性稳定、性状稳定、蚕体大小一致、发育整齐、茧形匀整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一代杂交种丝质性状的稳定性。
杂交组合P061×H102龄期经过短(较常规四眠蚕品种短2~3 d)、食桑量少,感染发病率低,茧丝纤度细(2.244 D)、纤度均方差小(0.203 D)、净度优(95.14分)等特点。该品种的育成投入使用有利于多批次滚动养蚕模式的推广,有利于实现1、2、3龄工厂化共育,大蚕期无眠起处理的轻简化养蚕新模式;助力养蚕劳动力的合理调配使用,可比常规四眠蚕品种节省养蚕用工30%左右;茧丝质优,是生产高品位生丝的特殊用途品种。三眠蚕杂交组合P061×H102于2019年3月8日通过省级鉴定,定名为蜀细1号,是四川省首对通过审定的细纤度三眠蚕新品种,对促进四川蚕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