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介
鄂温克族女摄影家黎霞从学习摄影到出版摄影作品集,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愉悦又艰辛的摄影之路。从一开始她就以一位鄂温克人的使命担当和文化自觉,把目光和镜头聚焦在鄂温克族三个部落——“索伦”、“通古斯”、“使鹿”部(雅库特)的生产生活以及民俗风情上,用对本民族的一腔深情、热血和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拍摄出一张张、一组组生动活泼、呼之欲出的精彩画面,用影像定格了鄂温克族的历史与现实。不仅实现了一位知识女性的人生目标和生命价值,更重要的是,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为国家和鄂温克民族留下一个深刻记忆。
文博工作,人文情怀。黎霞的求学经历和勤奋好学,使她成长为一位专业基础扎实、人文素养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并且注重人生发展、工作质量、精神重量的知识分子。那么,她的人生追求必然高远,而不会随波逐流。下乡知青经历,使她扎根牧民,了解了人民的生活状况、喜乐、疾苦与诉求;文化讲解工作,使她进一步热爱上了民族文化;连任四届政协常委,使她眼界更加开阔、站位更高、民族责任感更强;筹建鄂温克博物馆并担任首任馆长,使她更加明确了民族历史文化的价值和保护、传承的意义。2010 年开始,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拍摄、搜集、整理鄂温克族民俗风情图片和影像资料工作中。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呈现给国家和鄂温克人民《鄂温克记忆》这本沉甸甸的成果。
翻开影集,丰富多姿,精彩纷呈。黎霞以个性化的眼光、文化审美和艺术技巧,再现了鄂温克族人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既全面展现物质文化,也着重刻画精神文化,凸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有自然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自然神灵崇拜;有牧马、狩猎、捕鱼、养殖、采摘等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有赛马、套马、摔跤、讷德(击打牛脊骨)等竞技活动;有宰杀牲畜、打马印、编马绊、挤牛奶、做奶油、奶茶、面包、晒牛粪、晒烟叶等生活与民俗活动;有搭建“撮罗子”、“木刻楞”、土坯房等建筑活动。最为精彩的是人物摄影,鄂温克族男女老幼无不走进摄影家的镜头,用聚精会神、倔强认真、激烈争夺、幸福微笑等各种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集中突出了鄂温克人吃苦耐劳、坚韧顽强、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这些对鄂温克族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真实记录,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民间传承民俗价值。鄂温克人的精神内核和风俗民情是代代相传的,且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这种传承具有很强的民间性,即具有约定俗成性,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在现代传媒如广播、影视、报纸、网络出现之前,民间的生产生活秩序井然,经验和技术主要靠体验和口传。进入电子时代后,社会日新月异,新旧更迭迅速,在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中,一些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被取代。有责任感的人们开始产生危机感,并形成内生动力,全身心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中,以各种方式为自己的民族留下历史记忆。拍摄记录便是一种更直观、更有效、更有影响力的方式。因而,民俗摄影较高的民俗文化价值和民俗研究价值,它不仅树立了传统文化保护意识,而且传播了文化多样性的理念,甚至介入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国家重要议题,以公共文化遗产的名义被欣赏、被尊重,永远传承、代代乐享。
黎霞不辞劳苦、不畏艰难,一次次深入民间,辗转于牧区、农区、林区,在鄂温克族群中留下了一个敬业、勤奋、求美的身影,展现出独立、智慧的女性风采,成为女性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