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杰
创新组织设置,提高党的有形有效覆盖。按照便于党员管理、便于活动开展、便于作用发挥“三个便于”原则,创新集中居住区党组织设置,打破村组概念,依托楼宇、合作社、物业、协会等划分网格,并设置党支部、党小组,形成“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大党建模式。目前,全县已建上房的55 个集中居住区党组织设置全部优化调整到位,形成以党总支为主体、党支部为骨干、楼栋(分类)党小组为基础的组织架构。
强化队伍建设,打造建设管理中坚力量。出台村(社区)书记规范管理意见,建立县镇共管机制,对合并村集中居住区,过渡期由镇党委班子成员兼任党总支书记。每年组织对已实施和计划实施集中居住的村(社区)“两委”班子重点培训,帮助确立新型农村社区工作理念、厘清工作思路。整合原有村组干部队伍,探索集中居住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明确工作职责、日常管理、考核激励、报酬待遇等,推动管理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孵化志愿服务队伍,组织无职党员、“五老”人员等成立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环境卫生等队伍,充实管理服务力量。
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党员群众多样需求。积极构建“集中区党组织提供基本服务、党员主动开展服务、社会组织提供个性服务”多元化服务体系。建强村级服务阵地,设置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落实村干部值班坐班、帮办代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机制,实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普通党员主动担任党的政策宣传员、问题搜集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党组织牵头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义工队,医院、学校等社会组织党员开展体检义诊、法律咨询、四点半课堂等活动,提供优质多样服务。
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党建工作强大合力。集中居住区党建纳入“比学赶超”主题季考,推动工作整体提升;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优先保障村综合服务中心硬件提升、活动开展。试点推行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协商民主议事会为协商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网格化体系为服务管理主体的“一核五主体”工作运行机制,探索党建+基层综合治理“四位一体”工程,将党建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社会治理网格化、基层协商民主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形成党建为统领、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法制为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